宋史笔谈123:赵恒不惹事却遭契丹欺负上门,还被主帅坑成冤大头

本号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为第123篇。


大宋终于到了真宗赵恒的时代。

绝不折腾

赵恒的风格和赵光义明显不同。

赵光义是牢牢把握大权,别管冲动还是谨慎,做决定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赵恒没这么专断,凡事不敢自作主张,登基后两年里,他数次下诏,大开言路。

众位大臣竞相上书言事,尤其是一贯直谏的田锡、王禹偁多次上书,针对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如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减宂兵并宂吏、缩减取士恢复制科、减少僧尼等建议。

这些建议,他们以前提过,赵光义的态度是概不接受。因为这些建议是对他政策的否定

现在,面对这些建议,赵恒不知如何取舍,只好抬出赵光义来说事。

他说,当年先帝为我赐名“恒”,就告诫过我,意思是让我有常德、坚持政策,我怎么敢背弃?

说得泪流满面,感到左右。

所以,这两年朝廷除了将全国行政区划分为十五路(实际取代了节度使这一管理层级)外,基本没有大的政策变动;人事变动也少,吕端年老退休、李至目疾罢相、曹彬病逝,中书就是张齐贤、李沆任宰相,向敏中任参知政事。

当然,内政方面不折腾是对的,稳定大局,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嘛。要不然“咸平之治”是怎么来的

边境就不同了,边境根本谈不上稳定。朝廷内居安思危的气氛很浓,无论谁上书都会针对边患论述一二,主流意见是与契丹重修旧好以休养生息

但和平从来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让出来的。朝廷的良好愿望,很快在河北、西川、西北三方用兵的窘迫现实面前破灭了。

这些,都是赵光义留给他的烂摊子啊。

契丹的第一份礼物

赵光义驾崩、赵恒登基的次年,大宋的宿敌耶律休哥也走到了生命尽头。这位素来让宋军忌惮的战神,生前十年却一直致力维护和平。

他的逝去,并未让宋朝长舒一口气,相反,两国的关系终于要掀起新的篇章,边境和平被打破了。赵恒即将接到契丹送给他的第一份登基贺礼

这份贺礼可并不那么友好,它既不是鲜花掌声,也不是美酒佳肴,而是耶律隆绪的南伐

999年,耶律隆绪29岁,虽仍有母亲萧太后掌权,但他毕竟已经在位17年。七月,他决定给新人赵恒一点教训、一个下马威。

南伐途中,老将耶律斜轸也病逝,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萧太后母子的决心。

新皇帝的调兵遣将

赵恒听闻契丹入侵,赶紧调兵遣将。

朝廷能打的战将不少,比如李继隆,但是不能用,因为他是李太后的哥哥。

赵恒选择的是马步军都虞候、忠武节度使傅潜。因为傅潜是赵光义府邸旧人,赵恒相信他的忠心

赵恒任命傅潜为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部署(统帅),张昭允为都钤辖(副统帅),秦翰为都监,田绍斌、石普等为先锋。

傅潜掌握了三个行营的兵权,统一调度指挥河北作战。赵恒相当于把命运交到了他的手上

接下来,枢密都承旨王继英请求赵恒亲征

王继英就是一直留在赵普身边的小吏,赵普去世后他就转到赵恒的王府做事,算是亲信。

对于他亲征的建议,赵恒欣然采纳。敌人欺负新人,打上门来了,必须亲征予以还击。但是,要有充分准备

赵恒命令王继英先行,迅速传旨镇、定、高阳关路,准备好行宫,顺便宣慰将士。

他年纪虽然比耶律隆绪还稍大,但他长于深宫大院,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历经血与火的考验,能力不强;他也没有柴荣和赵匡胤一般的武艺和勇气,性格也偏软。

所以,他接下来做的唯一工作,就是等待。

亲征要讲时机,等来保州、遂城两场小胜

赵恒在等待好消息,等待出行的好时机。

开始传来的消息还算乐观,初战小胜。这也是傅潜到任后,做的唯一一件正确的事,就是派先锋田绍斌、石普等前往保州守卫。

石普到了后,和知州杨嗣(杨信之子)商量,趁敌人主力尚未全面进攻,决定主动攻击敌人前锋。

两人领兵出击后,直到晚上都没回来。田绍斌见势不妙,马上率部救援。

果不其然,石普、杨嗣被契丹围困,正在激战。田绍斌援军一到,契丹立马败阵。

此战,宋军斩首二千余级,获马五百匹。

赵恒得到傅潜的捷报,很是高兴,大摆宴席,群臣拜贺。

契丹根本没把这次小失利放在眼中,他们主力绕过保州,南下遂城,由萧太后亲自督战攻城

面对契丹的数日急攻,眼见城池就要丧失,遂城守将杨延朗(杨业之子,也作杨延昭)站了出来

他像他父亲杨业一样,有勇有谋。见天气严寒,他想出了足以退敌的必杀技。晚上,他将城内壮丁组织起来,汲水浇灌到城墙上。经过一夜的严寒,城上浇的水结成厚厚的一层冰,遂城便成了一座真正的冰城。

第二天,契丹再来攻城,才发现城墙又坚固又光滑,根本没法爬上去,最后只好望城兴叹,不甘而去。

统帅傅潜的龟缩神功

这两场小胜之后,田绍斌、石普、杨嗣、杨延朗并未骄傲自满,反而心生焦虑:因为敌人来势凶猛,但他们的作战策略跟以往完全不同,以前是在边境作战,现在是一有阻击就绕过困难而长驱直入。

比如现在,契丹主力部队绕过防守严密的遂城、保州,继续南下,沿途攻城拔寨、烧杀掳掠,目标直指傅潜屯兵所在地——定州。

所以,他们或写信要求傅潜准备大战,或派人要求傅潜增兵救援。各地守军士气也很高昂,纷纷请战

按理讲赵恒亲征的好时机到了。可惜傅潜太不争气。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傅潜只做了一件事——龟缩城内

李继宣请战,要求追击敌人,傅潜不准

田绍斌三次传信,告知他大敌将至,请他在唐河南面列阵以待、背城一战,傅潜更是不敢出城

都监秦翰、定州都部署范廷召数次催他出兵,傅潜仍是不听

周边沿线的城堡飞书告急,请求支援,傅潜置之不理

定州的八万步骑,各自准备武器,准备自告奋勇出战,傅潜将他们骂得狗血淋头,你们是没见识过契丹的厉害,都给我好好待着;

朝廷急了,也数次派人要求他出战,傅潜仍是不听

不知得怎样的环境和权势,才能造就傅潜如此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心理!居然能够同时开罪同僚、下属和上级。

他就这样既不出战,也不出新招,眼看着契丹大肆入侵,在祁、赵、邢、洺州四处骚扰,百姓携老扶幼接连逃窜,使得镇、定道路都堵塞一个多月。

赵恒已经没有退路了

傅潜如此表现,难道赵恒就看不见吗?

答案是,他还真的看不见,原因是他信任了另一个赵光义府邸旧人王显。

王显此时担任枢密使,所有战报必先过他的手。傅潜跟他的关系无需细说。河北转运使裴庄数次上奏,直言傅潜无功,全被王显压下。

赵恒真的是做了个冤大头。不过这个冤大头还没到完全被架空的地步,王显他们还不至于虚报大捷。

所以,无论王显怎么瞒报,赵恒都能估计到,前方战况不妙。原本说好的亲征就这样迟迟不见动静。

十月底,大臣们耐不住了。有人开始上书,请赵恒效仿柴荣、赵匡胤等人,立刻亲征,打退来犯。

赵恒没有退路了。君无戏言,傅潜这个打工的可以龟缩不出,他不能,他必须有所表态。

半个多月后,赵恒终于下诏准备下月亲征,并命:

宣徽北院使周莹为随驾前军都部署,保平节度使、驸马都尉石保吉为北面行营先锋都部署,洺州团练使上官正为钤辖;

宰相李沆为东京留守,权知开封府魏羽判留三司,盐铁使陈恕为随驾转运使,宿将张永德为京城内外都巡检使。

又准备了半个月,直到十二月初五,赵恒车驾终于出发。王显、王超(殿前都指挥使)、呼延赞、王潜、王荣、王继忠等人随之出发。

赵恒的亲征首秀正式开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