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列国志】亚历山大帝国(七):征服波斯帝国3
亚历山大帝国(七):征服波斯帝国3
(2)黎凡特和叙利亚
前333年春,亚历山大率领远征军从过冬营地开拔,通过托罗斯山脉隘口进入奇里乞亚,这时他生了大病,全军因此在奇里乞亚停留一阵子。痊愈后他听闻波斯国王大流士已经聚集一支大军来到不远处的叙利亚,亚历山大便朝大流士的方向进军,半途中他接到报告,说大流士迂回至他后方切断他的后路,亚历山大连忙折回,双方在伊苏斯战役展开决战。尽管波斯兵力上的占尽优势,但波斯步兵素质的低劣断送了整场战事,让亚历山大成功领导伙友骑兵突破波斯左翼阵列。更重要的是,大流士三世在战争末段弃甲逃离战场,不仅让他的军队崩坏,连母亲西绪甘碧丝、妻子和孩子都被亚历山大俘虏,亚历山大掳得波斯军庞大的军资。大流士战后向亚历山大求和,愿割让领土交换和平以及赎回亲属,但这些都被亚历山大回绝,并自认现在他是亚细亚霸主,要求大流士向他臣服。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0LzE0MDgvMjIwMDE3MDI4XzFfMjAyMTA0MTQwODU3NDk2NDQ=.jpg)
伊苏斯的大胜使叙利亚和黎凡特各城市很快地向亚历山大投降,然而腓尼基泰尔市民他们想两头下注,不愿意倒向亚历山大,这让亚历山大相当恼火,于是率领马其顿军队围攻泰尔。但因泰尔城坐落于小岛上,城墙紧邻海边的关系,使远征军无法以正规方法攻下这座城市,这场泰尔围城战历经七个月之久,终究沦陷[98][99]。破城后,亚历山大纵放士兵们的怨气,屠城,并把幸存的30,000名泰尔市民贬为奴隶。
在围城战期间,波斯国王大流士再一次提出和平协议,这次他愿把半个波斯帝国割让给亚历山大,还愿把女儿嫁给他。亚历山大的老将帕曼纽认为这个条件很好,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就会同意这些条件,停止战争。但亚历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纽,我当然会这么办,但因为我是亚历山大,那我就要用亚历山大实际上会使用的言语去回答大流士。”并对波斯来使说,他不要钱财或获得波斯国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为这些迟早都会是他的,至于联姻,不管大流士三世愿不愿意,他都可以娶,因为大流士的女儿现在在他手里。
泰尔围城战之后,往埃及沿途上的城镇都很快向亚历山大投降,他沿着海岸线往埃及的门户加萨前进。加萨的波斯宦官兼指挥官巴提斯雇了一支阿拉伯佣兵,准备要依靠加萨牢固的城墙坚守。围城战中,加萨城因为座落在高岗上,马其顿军的投石机无法利用平射的石弹来轰击城墙,于是亚历山大命人在较易攻破的南段城外堆了一道土冈,来利于投石机攻击。历经对城内发动突击失败三次后,在第四次攻击下加萨城陷落,如同泰尔城的下场,加萨也遭倒洗劫,居民被卖为奴隶。至此在往埃及道路上已经没有敌人的军队阻碍亚历山大了。
多数古代历史学家如阿里安都提到亚历山大结束加萨战役后,直接奔往埃及。但罗马帝国时期的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奥·约瑟夫斯记载亚历山大攻破加萨后,折返往耶路撒冷前进,在耶路撒冷圣殿向上帝献祭,对犹太人相当优待。尽管现代学者多认为约瑟夫斯有误,认为就算亚历山大真的来过耶路撒冷,也不是在这个时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①伊苏斯战役
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Issus),发生在前333年11月的安那托利亚西南方。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军入侵至此,并击败数量比他多一倍的波斯大流士三世军,是亚历山大东征第二场重要战役。
在亚历山大于格拉尼库斯河战役成功击败波斯总督后,继续进军至小亚细亚西南部。而大流士三世率领从帝国各地招集的大军,进驻索契,但马其顿并没有出击迎战,大流士三世于是进军伊苏斯,从后方切断马其顿联军的补给线,迫使亚历山大回头与波斯军交战,战场在皮纳鲁斯河河口,位于伊苏斯村落的南方。
亚历山大担忧人数众多的波斯军队会从左方侧翼进行包抄,为了确保左翼安全,命令部队沿着海岸前进。又因波斯军先到达战场并占据有利的位置,使马其顿必须朝陡峭的河岸进攻。然而波斯兵力上的占优并没有为波斯带来胜利,波斯步兵素质的低劣断送了整场战事,让亚历山大成功突破波斯左翼阵列。更重要的是,大流士三世在战争末段弃甲逃离战场,将士们顿时军心散漫,争相撤退,但在狭长的波斯阵地中难以撤退,被从后追到的马其顿军队屠杀,大流士三世的妻子及母亲皆被俘虏。伊苏斯战役最终以大流士三世的逃阵告终,奠下波斯逐渐衰亡的道路。
战场在伊苏斯的南方,靠近今日土耳其伊斯肯德伦(土耳其语中,伊斯肯德伦即亚历山大,由亚历山大纪念这次胜利而建)关于伊苏斯战役的战场位置有些争论,在伊苏斯南方有两条小河,较早的历史学者认为其中一条小河Deli Çay River是古代所记载的皮纳鲁斯河。但历史学者N.G.L. Hammond和A.M. Devine亲自考察当地地理,并且依据卡利斯提尼对战场的描述和记载的双方进军距离,也参考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提供的史料。并认为另一条小河Payas River才是真正的战场位置,而且认为当地依然保持当年古代的描述,在这里从海边到群山间的平地仅宽约2.6公里,使大流士无法利用它军队的数量优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亚历山大大帝于前334年进军亚洲,并于格拉尼库斯河战役击败当地波斯总督们的军队,之后,亚历山大占领整个小亚细亚。当亚历山大于塔尔索听到波斯大流士三世在巴比伦聚集了一支庞大军队,并认为大流士如果率军接近伊苏斯海湾,波斯军队将可以利用地中海的制海权,依靠着法那巴佐斯的舰队来切断亚历山大的补给线。因此,马其顿联军停留在塔尔索一段时间,加上此时亚历山大染上重病,而帕曼纽受命攻占伊苏斯附近的叙利亚隘口。在11月,亚历山大得到波斯大军进入叙利亚的报告,并停留在索契。于是亚历山大把散开的大军集结起来,并朝伊苏斯南方的叙利亚隘口进军。
大流士三世在索契等候亚历山大多时而不耐烦,并决定放弃事先选定的战场,前往与亚历山大决战。大流士得知伊苏斯南方附近的叙利亚隘口已落入帕曼纽的手中,因此选择北方的小路进军,出其不意夺下伊苏斯,并俘虏马其顿留下的伤兵和病员,这局面让波斯军出现在马其顿军后方,并成功切断马其顿军的补给线。大流士三世命人把马其顿伤兵双手砍下,让他们回去通风报信,接着大流士朝伊苏斯南方进军。当亚历山大得知大流士绕到他的后方,起初并不相信,直到再度确认大流士所在位置后,凌晨才开始回军并成战斗队行前进。当大流士得知亚历山大正在回军北上,决定在皮纳鲁斯河河口这个狭小海岸边展开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