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晓杰:感恩的心灵鸡汤不好喝
感恩的心灵鸡汤不好喝
潍坊峡山实验初中 刘晓杰
今天看到了徐洁老师学生“被泣不成声”的课堂,里面描述了为了追求课堂的效果,老师在课堂、班会中过分煽情,课堂、班会变成了情感教育,丧失了学习的目的,这是打着人文的旗号,丧失人文的关怀。
看了之后有种羞愧难当,回忆之前的感恩节,我和案例中的老师一个套路,播放感恩视频,煽动感情,大家流泪,甚至有些学生不能自已,结束后鼓励一部分学生放学后给家长打电话,说一声“谢谢爸爸妈妈,我爱你”。自我感觉目的达到了,学生懂得感恩了……结果以后的日子孩子的变化不大,回家还是不做家务,在学校也是学习懒散,花钱大手大脚,也有父母和我抱怨孩子不懂事,说不得一点,孩子的感恩父母也就停留在那一天而已。除此之外,我之前也开了无数个感恩心灵鸡汤的班会,给他们列举他们上学的花销在农村收入占得很重的分量,父母挣钱的艰辛,中考的艰难,不好好学习对不起父母……这种打感情牌一开始还有效果,后来基本作用越来越小。
慢慢我也有感触,学生对于这种“感恩心灵鸡汤”慢慢也有免疫力了,他们的神经已经麻木了。其实出发点是好的,可惜我用错了地方,只是触动他们软弱的神经,让他们沉浸在我设定好的感情中,但是缺乏一种正面的、长期的引导,这种效果也就是几个小时,一夜睡觉之后大概好多孩子早就忘记那种情感,然后涛声依旧了。这也就难怪用几次后他们就麻木不仁了,还被我认为是没心没肺,实在罪过。
凡事都应该回归事物的本身,遵循事物的规律,教育本身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急功近利自然不行。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借助感情的桥梁帮助他们变好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想靠几次班会,几次“感动”就一蹴而就,未免不太现实。我很喜欢徐洁老师说的“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时常启发”这句话,这也道出了一种方向,功夫下在平时,也许抓住一个细节,简单的只言片语比大张旗鼓地一次班会效果还好;也许孩子恰好在办公室听到老师在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提醒变天了,老人注意身体,注意保暖,这无需老师直接言语的教育,孩子已经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的目的还是帮助孩子进行自发内心的自省自悟,缺少了孩子自我主动,我们所做的都是徒劳。鹅卵石的完美,靠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我们需要少一些带有明确目的的“催产”感恩,多一些耐心与理性,以身作则,润物无声,仔细想想,教育感恩无处不在,有时候细小的点更需要我们做好,否则一味地灌感恩的心灵鸡汤,孩子总会喝吐得,那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扎根乡村教育23年,任教毕业班16届,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校长principal》执行总编,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本真教育研究会核心成员、先进个人,《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烟台市初中物理学科德育专家,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光明日报》、《教育家》、《当代教育家》、《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中学物理》、《中学生报》、《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新课程评论》、《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多次在各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公益讲座。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入选《星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5”,荣获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评选的“首届中国最美科学教师专家提名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