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巾环”溯源,背后大有学问!
宋代白玉鱼莲巾环
这当中有一些古代玉器,由于距今时隔久远且历经改俗迁风,当初的实际功用已逐渐变得模糊,以致我们在收藏鉴赏和研究考证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纰谬和误解。
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有许多被笼统冠以“玉佩饰”或“玉坠”名称的中国古代玉器,事实上这种命名方式并非适合于所有玉器,至少从功能上来讲非常有失严谨。并且对于一般参观者而言,在领略古玉风采的同时,对玉器的真实功用却始终不明就里一头雾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白玉鱼莲坠
上图这件精美的宋代玉器事实上并不应该叫“坠”,它准确的名字应该叫做“玉巾环”或者“玉屏花”,而其实际功能也并非佩戴之用。
巾环是缝缀在头巾上的扣环,两个一对,成对使用,其材质通常为金、银、铜等金属制成。
铜竹节纹巾环
玉质巾环的档次则更为高级,属于古代男士的奢侈品,当时的有产阶级如果没有一对漂亮的玉巾环,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水浒传》里就描写林冲:“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环鬓环。”这里的所说的“鬓环”就是巾环。
白玉连珠纹巾环
作为在宋朝首都工作的基层军官,林教头打扮帅点确实没毛病,巾环在这里也是一种社会身分的象征。
同样在《水浒传》里对普通社会吃瓜群众石勇的描写则是:“裹一顶猪嘴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金不换纽丝铜环。”
明明是铜巾环,还要整个“金不换”的噱头,说明石勇的社会地位就差点意思了。
各种铜巾环
由此可见巾环的使用在宋代非常流行,而且在之后的元、明时期也十分普及,后来在清朝统治时期由于发式的改变,巾环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顾名思义,巾环是需要配合头巾来使用的。具体方法是在头顶束髻,然后包一块头巾。宋人束发的头巾有四根带子,两带系于脑后,两带系于头上,用于包裹头发。而巾环则分别缝缀于头巾之上,然后将绳带从环扣里穿过系紧,就可以起到固定头巾松紧的作用。
而头巾的使用历史就颇具渊源了,中国古代男子佩戴头巾的习俗,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有:“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这里的“帩头”就是指古代男子包头发的纱巾。
铜鎏金巾环
因此巾环一直是古代男性束发的实用饰品,到了宋代随着头巾的广为普及,男子束头巾成为了一种标准常服,所以巾环的使用也变得广为流行。
现存于世的宋、元、明代的绘画作品中,就可以见到大量束发包头巾的古人形象。比较著名的有宋代绘画四大家之一的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其中的岳飞、韩世忠等四位南宋名将都是标准的束发幞头造型。
中兴四将图(局部)
中兴四将图(局部)着绿衣者为岳飞。
而随着宋代头巾的流行,巾环的使用也更为普及,传世的宋代绘画作品同样对当时普通群众使用巾环有所描绘。
比如北宋苏汉臣的《货郞图》就描绘的非常清楚,货郎鬓角上方就缝缀有明显的圆形巾环。
北宋苏汉臣《货郞图》(局部)
元明时期巾环的使用同样非常普遍。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明代计盛的《货郎图》同样描绘了鬓上缝缀巾环的货郎形象。
明代计盛《货郎图》(局部)
宋代巾环的佩戴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常见的缝缀鬓上两侧,而另一种则是分别缝缀脑后左右两侧。
1988年黑龙江阿城巨源乡发掘的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墓中,就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金代服饰,尤其是齐国王与王妃所戴的圆顶头巾和玉制巾环,完美诠释了当时玉巾环的佩戴方式。
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头巾和玉巾环
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头巾和玉巾环
可以明显看到,玉巾环缝缀于头巾之上,而两根系巾绳带则分别穿过玉巾环上的孔洞系紧,从而起到固定和收紧头巾的作用。
而齐国王妃的玉巾环则更能说明问题,它的佩戴方式明显有别于当时男性的巾环用法,而是以一种特殊方式佩于女性头巾之上,玉巾环的名称也变成了“玉逍遥”。对此《金史》中曾有记载:“妇人......散缀玉钿于上,谓之玉逍遥。”
齐国王妃的头巾和缝缀其上的玉逍遥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宋至元明时期大量镂雕玉饰的实际功用和使用方法。
今后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些历史时期的精美玉饰时,就不会再困惑于这些古玉的实际功用。
宋代双鹤纹玉逍遥
玉巾环这种历史悠久的古代头饰,其造型和制作工艺均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尤其宋代以来的玉巾环,其选材精良,大多为优质的和田白玉制成,而且治玉工艺精美绝伦,反映出中国古代玉器极高的艺术水准,其中深厚的历史人文元素,也为今天的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古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精美的实物佐证。
宋代白玉鸟衔花巾环
宋代玉双鹅巾环
宋代玉鱼藻纹巾环
宋代玉衔花孔雀巾环
宋代玉连珠花鸟纹巾环
宋代玉鱼纹巾环
辽金时期春水玉巾环
宋代白玉鱼莲纹巾环
清宫旧藏宋代白玉巾环
古玩鑫店长微信号:13116656378
一个辛勤淘老货的中国人
长期朋友圈出售明清瓷玉杂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