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过气”的涂装服务:谁被“玩剩”谁“完胜”?
2014年5月,快递业的“老大”顺丰跨界零售业,推出“嘿客”,并且短时间内就铺了2000多家,一度让商界人士都惊呆了:一方面看不懂顺丰在搞什么,另一方面也对它的前途也充满了疑惑。
在经历一年失败运作之后,“嘿客”改成了“顺丰家”,但依然没有扭转局面,最终以累计亏损16亿元的结局惨淡收场。
有人评论说,“嘿客”的模式并不能说是错的(这从如今遍布各小区的社区零售店铺可见一斑),只是在7年前,顺丰的这一跨界试验实在是“太超前了”,以至于烧了16亿元都没能真正扶持起来,等它“落荒而逃”的时候,这种模式反而慢慢地得到市场接受,相当于为后来人铺路。
2014年,也是涂料行业涂装服务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以2011年立邦推出“立邦,为你刷新生活”品牌主张、启动“立邦刷新服务”算起,包括多乐士、嘉宝莉、美涂士等在内的众多家装涂料品牌一哄而上开展涂装服务,一时风光无两。
头图说明:某品牌焕新涂装服务宣传
与此同时,家具漆领域的涂装服务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展辰新材、嘉宝莉、汇龙涂料等成为家具涂装服务的创新引领者。与立邦等家装领域涂装服务不同,家具漆的涂装服务面向B端,专业属性更强,其发展轨迹也不相同。本文主要探讨家装领域的涂装服务,暂不涉及家具漆领域。
但与顺丰“嘿客”的遭遇不同,虽然同为某种新业态的试水,立邦刷新服务并没有遭遇“滑铁卢”。这或许跟立邦刷新服务没有实现跨界有关——它依然是原有涂料产销业务的一种延续;相同之处在于,涂装服务的铺设同样是需要烧钱的(当然要比顺丰嘿客这种烧的钱要少得多,毕竟整体体量没法比)。
但这并没有阻碍涂料企业的热情,因为谁都害怕错过一个有利可图的发展模式,争先恐后地“先上为敬”。
因此,涂装服务热潮一波接着一波,除了涂料企业(无论大小)之外,甚至萌生出很多专业做涂装的公司,比如以家装涂装为切入点的多彩饰家、云涂,一度撬动私募资本市场的关注,为涂装市场的繁荣增加了热度。
推进多年之后,多彩饰家出现400电话无人接听;天猫旗舰店客服无人答应;商品全部下架等情况
一名消费者如此描述涂装服务发展的盛况:“(当时)市场上产品品牌太多,且质量与品牌知名度又大多相近,涂装服务更不用提了,每家品牌店都会有。”这无一不向外界宣告:涂装服务已经成为涂料企业的标配了。
但问题也因此出现。如前所述,对于涂料企业,涂装服务是一项烧钱的项目,无论是服务团队的建立、市场的开拓与教育,以至于服务体系的成型等等,不仅耗费金钱成本,更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
火爆的嘉宝莉焕新家体验店
这就成为大部分涂料企业在开展涂装服务的致命短板,就连那些撬动私募资本的专业涂装公司最后都难以为继,相继“落荒而逃”。
而前期激烈烧钱竞争的后遗症就是大打价格战,涂装服务领域的“内卷”不可避免,甚至让涂装服务成为“卖漆”之外附赠的一种常规服务,它的关注热度急剧降温,但消费者对涂装服务的要求却还在。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放弃了或者说弱化了涂装服务品牌的建设。而有些企业的规模太小,去做涂装服务本身就是霸王硬上弓,结局可想而知。”一名业内人士向《涂料经》透露:
“回头去看,涂料行业就是这样,一旦成为习惯就没人跟随追逐了,失去了热点属性就渐渐地不重视,跟风在涂料行业从未过时。”
但涂装服务真的可以不重视甚至放弃吗?据了解,虽然涂装热度过去了,但还有像立邦、多乐士、嘉宝莉等大品牌还在持续布局。
“如果不重视,而像立邦这样的大企业还在悄悄布局,那么在未来的竞争中,你就会落后太多,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前述业内人士对《涂料经》记者说道。
美涂士刷新服务进小区宣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涂装服务这条道路必然不好走,若要持续去做,必然需要更多的投入。这时,考验的就是企业的实力以及持之以恒的心态,而中小企业面对着涂装服务的大投入、低产出可能真的难以为继。
实际上,如同顺丰“嘿客”一样,涂装服务在早期涂料市场也是以一件“超前布局”的事情,它带给涂料企业可能是新的负担,但对于消费者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背后是涂料品牌的市场筛选的过程,其实也是行业集中化的一个表现,“只是不那么明显罢了”。
最早入场,资本背书,让立邦刷新服务占领市场高地
如今涂料行业的未来竞争图景已经越来越清晰:几家头部企业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二八法则”最终也会在涂料市场上得到体现。回过头看,涂装服务浪潮的洗涤,可以说是由大型涂料企业发起的一种洗牌行为——
它们能持续地做一个布局,引领一个趋势,诱导或者迫使其他企业追逐热点,最终凭借自身实力持续去做,就能够在这场消耗战中“完胜”。当涂装成为涂料的“后产品”得到消费者的一致需求之时,那些被“玩剩”的企业则只能“望市场蛋糕兴叹”。
而同样的故事,还会在涂料行业的下一个新兴产品领域重复上演。
排版:秋月 丨 校审:何时了 丨 图源:网络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或投稿,请联系:zhuzhulb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