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的生命在热爱与极致中绽放:中国单髁置换领航者——涂意辉

与涂意辉教授的初次见面令我记忆犹新。
在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关节外科的诊室里,他穿着白大褂,正为病人看诊。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女儿的搀扶下走进诊室,坐到椅子上。老人脸上带着笑,手里还翻动着一本小册子。“我今年93岁了,我的女儿都已经64岁了,之前一直害怕看病,所以到现在都没有治”。涂意辉教授写着病历的手停了下来“看到我就不怕啦?”老人扬了扬手里的小册子说“不怕!你上过很多次报纸!我把你的报道都剪下来了,钉在一起,专门来找你。”病人的女儿也说“我们相信你!”医患之间最纯粹的信任令人动容。

涂意辉教授正为慕名而来的93岁的患者进行诊断

涂意辉教授的脸上是止不住地笑。
身为一名医生,没有什么是比治愈患者、被患者所信任更快乐的。
这名医术高超、被患者深深信赖着的医生,当初是如何走上医学之路的?
“从医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01
学什么专业?以后从事什么行业?高考那年,年轻的涂意辉教授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两个问题。但在两个哥哥相继选择工学后,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在父母的要求下他选择了医学。“学了医,能更好地照顾身体不大好的父母”。怀着这样的想法,在父母期待的眼神中,他填报并被湖南医学院(现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录取,从而走上医学之路。
当初朴素而单纯的选择,经多年历练后,早已升华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一种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人生担当。因此,他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医学事业,在茫茫书海和病人期盼的眼神中,不断的辉煌着他的医学事业。
提到从医的选择,涂意辉教授眼睛里闪着光。“我的兴趣,我所有的爱好都在里面。可以说我生活的绝大部分精力都在医学中。特别开心我选择了从医,特别是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可以动手,可以动脑,可以做一些设计,可以把脑海中的想法变为产品、工具,这是令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一方面这能使手术变得更简单,另一方面,我的心里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我们所有付出的努力都可以变为现实,这是从事医学给我带来最大最大的快乐。”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我非常自己庆幸当初的选择,外科不仅成为了我毕生挚爱的事业,更多病患也通过我的手术恢复了健康,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无心插柳,年轻的涂意辉教授绝不会想到,当初出于朴素情感做出的选择,能在几十年后成为无数患者的希望。从医拯救了患者,也成就了自己。

转折点——牛津访学之旅
02
如果说考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是涂意辉教授走上医学之路的起点,那么他的牛津访学之旅无疑是他医学之路的重要转折。


涂意辉教授在牛津访学

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涂意辉教授在武汉协和医院读博,师从我国著名骨科泰斗杜靖远教授,毕业后于2004年前往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在跟随单髁置换发明者导师David Murray学习期间,涂意辉教授接触到了大量的单髁置换手术。他甚至曾经目睹一名英国运动员,在接受单髁置换手术后重返赛场。这种微创且效果很好的手术颠覆了他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固有的印象。

涂意辉教授与导师David Murray
而当时国内对单髁置换手术了解还很少,连很多医生也只是听说过,没有真正见过,患者更是不知道有这样一种创伤小、效果好的手术的存在。要把单髁置换手术带回国内的想法愈发强烈,在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后,涂意辉教授将单髁置换技术带回了国内。
可在国内推广一种全新的手术,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不只是患者无法接受,不敢尝试,就连很多医生都没听说过单髁置换手术。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当时的状况一点都不为过。面对人们的质疑,涂意辉教授决定以临床疗效释疑。
“感谢病人,他们是我的老师”
03
涂意辉教授的第一位单髁置换患者是他亲人的邻居。
因为病痛,这位62岁的邻居近几年已经不太出门了,最多只能在小区里转一转,连出去买菜都成了一种奢望,短短的一段路,他却需要带着疼痛走上许久,小区的大门成了难以跨越的障碍。在听说他的另一位邻居做完全膝置换手术后效果不太好后,他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还产生了阴影。
怀揣着恐惧,他找到了涂意辉教授。涂意辉教授提出了为他进行单髁置换手术的建议,在听说这是一个创伤小,效果又好的微创手术之后,邻居欣然接受了。
手术非常顺利。7天后,患者出院了,可是患者出院后迟迟没有来复诊,再次接到这位患者的电话是在三个月后。
涂意辉教授心中非常忐忑,会不会是出现问题了?
患者在电话的另一端对涂意辉教授说“你知道我现在在哪里吗?”
“我在黄山的顶上!”
“涂医生,我现在真的太享受了,我已经在黄山顶上了,我又可以旅游了!”
涂意辉教授心中所有的忐忑都散去了,随之而来的是与患者感同身受的喜悦。
患者回来后专门来见了一次涂意辉教授。经过检查,这位患者已经恢复了正常的膝关节功能,活动度也很好,也能完成下蹲的动作了。
病人的康复既是对医生的肯定,涂意辉教授说“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相信我一定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他也确实这样坚定的走下去了,在这一例病例后,涂意辉教授的胆子越来越大,步子也越迈越宽。做过的单髁置换手术也从1例变成了10例,变成了300例,1000例,3000例,近年来,他和他的团队每一年的手术量都能达到500多例。
十几年过去,那位曾站在黄山顶给涂意辉教授打电话的病人已经80多岁了,他依然健康。而他故事仍然持续地、不断地激励着涂意辉教授。
医生和患者有时候是相互成就的。
涂意辉教授笑着说“感谢病人,他们是我的老师,不同的病例给予我不断学习和进取的动力。”
重新出发,从领航者到推广者
04
从第一台单髁置换手术到现在,单髁置换技术在国内已经开展了十几年,涂意辉教授用临床疗效回击了人们的质疑。真实的临床疗效,也是判断一项手术能否成功,能走多远的唯一方法。而这些真实存在的病例,也成了涂意辉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单髁之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涂意辉教授正为病人进行单髁置换手术
为了更好地开展单髁置换手术,涂意辉教授还考虑到中国人和欧洲人身材的差异,在经过研究后,针对手术器械、假体及手术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良,使其更适合国人。

手术的成功并未使涂意辉教授和他的团队就此停下脚步,在做了大量的单髁病例之后,他们将目光放在了难度更高的外侧单髁置换上。
与O型腿相比,X型腿的发病率较低,但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X型腿的病人也并不少,X型腿的发病率是O型腿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做100个内侧单髁就会有10个外侧单髁。
由于病人数量相对较少,国内对外侧的认识不足,且外侧单髁置换手术的技巧要求也更高,国内的医生很少会为病人进行外侧单髁置换手术。但目前为止,涂意辉教授已经完成了300多例外侧单髁置换手术,这个数据即使在国际上也是较为领先的。
针对这些手术,涂意辉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得出,对于外缝隙来说,单髁置换比全膝关节置换临床疗效更好,且创伤更小、花费少、手术时间短、病人的并发症更少,疗效也更好。基于此,涂意辉教授和他的团队将研究成果总结成文章发表在关节置换领域的顶尖杂志JOA上。随后他又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将影响外侧单髁置换治疗疗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文章再次被JOA杂志发表。两篇文章是涂意辉教授在外侧单髁置换领域多年经验的总结,其发表为外侧单髁置换手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意义。
可以说涂意辉教授是中国单髁置换领域当之无愧的领航者。
而他不止是领航者,更愿做推广者。
涂意辉教授介绍道,目前单髁置换手术占我国膝关节置换总量的4%,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据,国际上这个数据最少应该占到20%。因此对于单髁置换手术的推广和应用还任重而道远。
对于单髁的未来发展,涂意辉教授有着清晰的目标。首先,目前的单髁产品大都来自于欧美,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让国内设计的假体与器械尽早上市。涂意辉教授还表示,随着经验的丰富与研究的深入,目前病人做完单髁置换手术两天即可出院,希望有一天病人可以自己走出手术室,将微创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让病人受益,这也是他不断追求的理想。
涂意辉教授正在研究定制的单髁手术器械

当下,单髁置换的普及和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应该让更多的骨科医生、关节医生,认识到单髁置换,应用到单髁置换。而涂意辉教授正投身于单髁置换的推广与教育中,将经验及所学传授给更多的医生。

别人口中的“单髁置换先行者”
05
随着名气不断增长,涂意辉教授的称呼也不断多了起来,有人叫他“单髁置换先行者”,也有人叫他“单髁领航者”。提及这些,他说“这只是一种称呼,病人叫我医生,学生叫我老师,还有一些人叫我教授,科室的其他人叫我主任,这些称呼我欣然接受。其实是由于我们做单髁比别人更早一些,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所以才有了这些称呼。”
每一种称呼既是一种角色,他似乎将每一种角色都诠释的十分完美。
在涂意辉教授的诊室里,一位回访的病人为我们展示了他恢复良好的膝关节。
“我现在膝盖不痛了,也可以出门了”
说着,他从我们的面前跑了过去,随后还为我们展示了下蹲、跪坐等动作,他确实恢复的很好。
涂意辉教授再次笑了。采访的过程中,涂意辉教授的脸上每次流露出笑容都与患者的康复有关,看得出,他的笑是发自内心的。
“治疗之后,他们能够出门,能够开心地重新融入社会,继续他们的生活其实是最重要的事。对于患者、对于我们医生来说,这都是无价的。”

回访结束后,病人拉着我们问“你们是媒体吗?涂医生真的是个好医生,他治好了我,好了之后,我感觉生活太幸福了。”

从患者的眼里,我看到了在这个医患关系复杂的时代下,久违的,患者对医生最质朴的信任与依赖。
这一刻,我意识到,患者所言非虚,涂意辉教授确实称得上一名“好医生”。
门诊中
涂意辉教授正用画图的方式为病人讲解病情
涂意辉教授正在查房
在所有称呼中他最喜欢的是“老师”。
采访中,我们几次聊到医学教育,涂意辉教授强调说“医学教育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单髁是一个全新的手术,和全膝的经验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你需要重新去学习,之前的经验甚至可能会害了你。只有将单髁学习到位了,理解到位了,才有可能做好单髁置换手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是100%的成功。如果教育和学习都不够,失败率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哪怕有1%的失败率,我们都应该认为这是不应该的。”

这份严谨,是他对医学、对病人最坚定的承诺。无影灯下,这份严谨被传递给年轻一代的医生,再由他们去造福更多的病人。

“把自己知道的教给别人,在分享给别人的过程中,从别人的反馈中,我们又能学到新的东西。”
而他分享的地点也不只是在课堂和手术台上,APP上、全国医学会议上,涂意辉教授也常常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他将自己参加这些学术会议与社会活动时的胸牌都挂在了办公室的门后,门后的一面墙已经满满当当,办公室中还摆满了活动合影和奖杯。
除了医生与老师,他还有着其他的社会角色。他不仅是上海欧美同学会的理事,还是杨浦区政协委员,最近还因为其医学领域的成就荣获上海工匠。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涂意辉教授,在不同的领域散发着光和热。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成功,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希望我们的经验,能够帮助他们茁壮成长。也希望他们对祖国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匠精神——医者的热爱与极致
06
涂意辉总是感叹自己很幸运。
“学医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也是一件能使人提起兴趣的事,当你的爱好能与事业结合,那就是最幸运的事情。”
而他已经在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上,前行了数十年。
这数十年间,他每天都在学习新的医学知识。他的办公桌上永远摆放着一本书、或是一篇文章。早上早到半个小时,晚上占用些睡眠时间,他会用这些时间用来做他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学习。“人性都是懒惰的,但当你有追求,你就会克服懒惰,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去学习。”涂意辉教授说道。
面对患者,他则总是保留着一份敏感。作为一名医生,他看过很多患者的眼睛,浑浊的、清亮的,有的眼角长了皱纹,有的悄悄忍着眼泪。但他总有一种感觉,他们很像,那些信任和期待会牢牢地烙在他的心上。
这些年里,他们期待和信任的眼神,常常在涂意辉教授的脑海中浮现。在追寻医学的道路上,那些眼神望着他、激励着他、感动着他。
怀揣着这份期待,他总是会比别人更加执着。

涂意辉教授和他的团队正为病人进行单髁置换手术

“医生,也是一种工匠”涂意辉教授说道。“你选择了医学,就一定要在做好的基础上做到更好,要坚持,要做到极致,这就是医生的工匠精神。单髁领域也是这样,做好单髁要专心致志,需要专门的团队来做,只有认真,静心,才有可能将单髁做好。”
“做人和做手术一样”涂意辉教授说。
“要宽容一点,留有余地。”
“记住事缓则圆,关键问题的决策绝不能毛躁,感情用事不行,一个人决断也不行。”
“不要矫枉过正。”

在这一刻,涂意辉教授的双重身份在我们眼中奇妙的融合了。医者、师长,坚韧而强大的人往往会肩负更多的责任。他将医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也与他们分享人生的感悟。言传身教,正如涂意辉教授在恩师杜靖远教授和导师David Murray教授的影响下将单髁带回中国,涂意辉教授的学生也将沿着他的脚步,在单髁之路上不断前行。

扫码阅读
涂意辉教授及其团队发表于JOA的两篇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