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你不再是那个孤独的完美主义者

这一天终于来了。

最后一战的大结局,50投60分,好莱坞金牌编剧都不一定敢写的结局,让这个处女座男人一板一眼的投出来了。

不管是对孤单英雄的惋惜、儿时偶像集体迟暮的不舍,还是对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的吊唁,让这个初夏的一周凭添了几分伤感。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有哪些人真正的喜欢过他,还只是仅仅跟随了一个可以消费的话题。

因为,即使在科比最辉煌的那几年,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极其两极分化的。

可以这么说,科比开启了一种最受争议的巨星呈现方式。

一方面,总冠军、MVP、81分,篮球生涯囊括了几乎所有的荣誉和光环。 “洛杉矶早晨四点的样子”成为人们心中的励志金句。

另一方面,强奸犯、孤僻任性、挤走大鲨鱼、无限开火权,甚至在篮球之神乔丹最后一次明星赛打下他即将到手MVP的压哨三分,也让他遭遇了以往球星前所未有的“黑子”大潮。

篮球论坛内外,“黝黑蜗壳”是一个流行词汇,大家看了相视一笑。 我承认,我也有意无意黑过这个男人。 比如调侃身边的科蜜朋友,比如笑看鲨鱼东游,比如大部分时间都盼着湖人对手赢。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第一次近距离的注视科比,是在2001年总决赛,那个从我们最爱的AI手里抢走总冠军的爆炸头。 他的每一次进球,都像一把利刃,把76人凌迟而死。 那时候对科比,更多是一种忿恨,因为当时AI比科比更像一个孤单英雄。

直到鹰郡事件,以及和鲨鱼分家,我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即使是81分,虽然是很佩服,但又觉得这不是因为无限开火权嘛。

以及,当姚明登陆NBA后,当看到湖人一次次吊打火箭,感情的天平又一次倾斜。

但很奇怪,至今唯一参见过的球星见面会是科比的,家里的篮球鞋也是科比系列仅次于飞人。 穿湖人24似乎太明显的蜜,那就买他的国家队10号。 曾今一度还模仿他侧身投篮的姿势。

好分裂啊,我明明不是个科蜜啊。

直到年岁的增长,才渐渐明白自己的分裂所在。 也许同是处女座的原因,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对这个执拗的男人报以极大的尊敬。 因为他的专注、拼命,和舍我其谁的气质。

只要了解科比的生平,就知道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 他不容许自己比别人弱,所以疯狂的训练;不能容忍球队失败,所以对队友吹毛求疵;如果冠军只有一个,那必须是自己。

所以,爱表现、个人主义这些负面评论一直伴随着他的职业生涯。 是非对错,不可能强求所有人一致。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完美主义者,是注定要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孤独的走下去。

也许我不会对他每一次的投篮选择和比赛方式报以掌声,但一定会敬佩他对于这份职业的尊重与全力付出。

我也会为OK组合的拆散扼腕不已,但越活越发现,人生的宴席,你并不能完全决定聚散分离。

至于比赛,抑或人生,所有的强人都不会轻易把命运的决定权交给别人。

时间倒回到2003年,“篮球之神”乔丹最后一次明星赛。 乔丹在第一次加时赛最后4.8秒投进了后仰跳投,全场欢腾,飞人的最后一个明星赛将完美落幕。 科比却没有放弃,电光火石间发起了最后一攻,并造成了三分犯规。

在此之前,也是科比在最后一刻迫使乔丹犯规,让比赛进入了加时。 全场嘘声一片,电视机前的球迷也纷纷破口大骂。

站上罚球线的科比俨然成了好莱坞电影里的超级大反派,有媒体事后戏称,“那一刻,科比就像入侵地球的外星人一样可恶。”

科比的第一次罚球进了;第二罚偏出; 第三罚前,乔丹走上罚球线对科比说了点什么。 结果,科比第三罚进了。

比赛再入加时。

结局我们也知道了,乔丹带着小小的遗憾结束了最后一次明星赛。 但早在中场休息时,乔丹就曾说,“我终于可以回家平静的看一场比赛了。”

数年之后,被称为“乔丹最佳接班人”的科比,却也在临别赠言中说到了类似的话语。

但是,他应该不会有这种遗憾了。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郄,忽然而已。

不人云亦云 不哗众取宠
微信号:justlianb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