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文标||王曲:王者的足印 ——戏圣段二淼与王曲三乐班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公元七世纪,一个叱诧风云的王者,因为两个同朝的名臣,因为寻访“上天梯,下天蹬,八十一股例流水,七十二个连环洞,九龙戏珠大云寺”的绝美胜景,龙行虎步,踏上了这片土地。唐王过“卧龙桥”,宿“龙祥观”。敕命修缮天台庵,耸起历经千年风雨剥蚀而弥加妩媚的木结构传奇。
一千多年后,公元二十世纪,一位日后笑傲梨园名满上党的王者,因为痴迷戏曲艺术,踏上唐王曾经驻足的土地,呼吸着一千三百多年来不变的气息,汲取艺术的涵养,带出了一个人才济济、群星荟萃的戏班。天台庵下,浊漳河边,一座梨园殿堂,戏曲宝塔富丽堂皇,玲珑剔透,脾腉千秋!
王曲,村名至今仿佛仍有千古一帝的微热;荒芊丛生的卧龙桥,曾是龙辇停放之所;天台庵,俨然就是一尊千年不倒的圣帝!
梨园王者踪迹安在?
一座砖劵扇形街门前,我们停下匆匆寻找的步伐,凝神注目——大名鼎鼎的“三乐班”遗址就在这里。
这是一处比较传统的一进三院,七抱三院落,大门偏踞南端,砖劵拱状,大门道高起街面五层石阶。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寻常百姓门前石阶一般在四级以下,若达到五级,便是有品位、有级别的家户。石阶内敛,占去前门一半面积,整个门道 前沉后抬,前恭后倨,宣泄着一种步步登级、节节升高的价值诉求。大门跺前左右名立一缩微石狮,狮身近半没入地下,雕工虽不精细,造型却也生动逼真。
大门通体砖砌,比起砖面木构式显然简易得多。
恰似一本装祯简约的书,外观近乎朴拙,手指拂处,目之所及,日渐丰盈、繁富,倘佯流连,浑然陶醉。推开两扇深沉、厚重的本质大门,迎面一道隔院墙头,左拐,一条略显阴潮的甬道通向尽头,甬道长方灰砖铺砌,青苔斑斑,灰绿相映,散发着沧桑与新生交叠的光泽。甬道正中,两条约一拃宽,一米长的拱形青石横跨两端,青石中间小灰砖填砌,颇似一道微型桥梁。这种造型在游历过的几个传统院落并未出现过,这其中蕴含着什么奥秘呢?王曲村文化爱好者常秋季老人解释说,这叫“一步桥”,作用大体相当于故宫门前的金水桥,寓意吉祥、高贵。我下意识地用步码了码,可不?恰好一步!迈过一步桥,一座古典造型的二门庄严肃立,二门高峻,门庭阔绰,单檐歇山顶,筒瓦盖顶,瓦垄了了,檐角高挑,彩绘顶脊。整座门楼起在半空,如灰雁飞掠。圆木做庭,前后各有一根等长硬质圆木斜撑,组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两根等腰支木互相依靠,稳稳托起飞檐斗栱。二门门顶由三组五层斗拱支撑,门庭下各有一面石鼓贴垛而竖,嵌在三角形凤尾型图案中。二门内侧粗壮硕大朴拙的门墩与门当相依相偎,初看似整石雕成,细观却是两石精刻对接而成,妙在组合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全石雕出两种造型已属不易,两石各自雕成,再无缝对接,严丝合缝,无罅可寻,更是难上加难!二门档板青石锻成,一尺来高,一米多长,二寸厚薄,上圆下方,嵌于二门道凹形石槽中,两端门墩凿槽相夹,纹丝不动。
二进院宽阔,气派,敞亮,方砖铺院。正屋面阔七间,进深六椽,坐落三层青石基上,屋脊琉璃云纹彩绘,两头鸱吻相向,中央麒麟驮宝塔砖雕。山墙砖砌,正面六根两拃粗细圆木柱顶起前檐,柱础小石鼓状,刀工简洁、粗放。歇檐宽敞,悬空近两米,砖垒明台,木制门带窗隔扇,窗上部镂刻中空菱形小孔,下部薄木蔽光。七间中开之门,中间三间,左右各二,屋内自门至后墙支有三根木柱,将偌大空间的屋顶牢牢支起,这种设计兼实用与美观于一体,既能分解栋梁的受重,保证屋子的空间,同时,柱距均等,木刻讲究,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一种含而不露、欲说还休、若隐若明的朦胧而又明确的层次感。两厢配房各三间两层砖包土坯辅以木制结构楼房,一座倾圮,一座原貌仍存。
一般地,檐下廊街石以“寸三道”和“风搅雪”作面为多,这里的廊街石却是平面“寸三道”,立面雕花,打磨光滑,石质纯净。
与精工打造的廊街石相映生辉的是压窗石,整块青石锻造,正面朝前鼓出呈弧形,富贵线镶边。主体图案是三朵莲花,居中一朵展现层层绽苞枭娜开放的姿态;左右对称的两朵则以花蕊为圆心向左右上下各伸出四片肥硕宽大的主瓣,主瓣之间次第衬以碎瓣。压窗石底纹最为独特,波纹重重,鳞浪层层,互相交叠,相互倚跨,波纹细如发丝,粗细均匀,纹距等宽,一个单元竞有12层之多,波纹中心似一泉眼,再一看又像鱼目,波纹柔顺地蜷过来,上下合抱,活脱脱一颗颗鱼头,莲瓣弄姿,鳞浪翻涌,鱼头穿梭,恍若置身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江南采莲画卷……是为浊漳河岸几家传统院落仅见的石匠工艺“涡纹”。
二进院堂屋厅房还是二院通往三院的过厅。
我们从后院暗道进了三院。
暗道高近2米,仅容2人贴身通行。暗道通体砖券,道口正面分四层由上往下、由大到小收缩,第一层、第三层两砖平垒,第二层灰砖宽面券砌,第四层砖棱环拱。通道深约1.5丈,出暗道右拐即进入三院正厅明台,台宽1.5米,六根八拃粗杉木柱擎檐柱地,杉柱象经历长时间烟熏火燎,通体漆黑发亮。坊柱间连以垂柱。柱干粗壮肥硕,柱头肥润饱满,鸡蛋大小。三根垂柱密密布排,就像三根倒插的如椽巨笔。柱础罕见的肥大粗实,2尺多高,自下而上雕为七层:最上石鼓,鼓面平整润滑,鼓棱环以圆形突钉;二层是大而肥的盆形莲瓣,瓣瓣紧依,酷似伊斯兰教清真寺教堂外观;三层薄边圆形托盘,轻举莲盆;四层四面朝外突出长方矩形;五层四角石刻圆柱,四柱夹一圆球;五六层上小下大两层平台,最下是香炉鼎足(也称抱佛座)造型。前檐四根主柱大小、构制、刀工相差无几,四块肥大柱础都用全石雕就。
七间正厅建于三层石基之上,单檐悬山式,屋顶坡势平展,檐头收刹也较舒缓,正脊彩绘斑驳,整座厅堂犹如一只舒展阔翼的荟鹰,端庄、大方、稳重、凛凛生威。
东西配房均为二层砖包坯木结构,中门,左右两窗,上门木质隔栅,窗户上弧下方,下门两扇,窗棂四角雕梅,中间以两端半圆中部长方图形界开、门脑条石,组以梅桂、马鹿图案。压窗石富贵线镶边,椒叶作底,结状图案分饰两端,主图多为祥鸟瑞兽富蕊。自正厅二院过厅,自东屋至西屋之间十字铺砌青色引路石。
正厅正对二院过厅,高出过厅约1.5米, 高低错落,俯仰生姿,更衬托出主屋的不凡的尊严。
正值暮春午后,煦暖的光华一圈圈一串串跳荡在院子里,激起层层遐想的涟漪,层层扩散……
戏曲圣殿,名伶摇篮,三乐班作为上党戏曲河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上党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常秋季老人讲,当年名满上党、享誉三晋的梨园王者段二淼先生曾在此院拜师学艺,吊嗓,润腔,劈刺,压腿,空翻,甩袖,着妆……夏练三伏,冬练数九,终成上党戏曲一代名宿。
段老先生演技高超,兼能各类行当,尤以君王、罗成见长,人送雅号“假王子”“活罗成”。
王气氤氳,钟灵毓秀。
一批批戏曲新星从这里升起,辉映浊漳,光耀太行!
乐班不存,遗韵犹在。
倘佯于一串串、一簇簇古风扑面、灵气飞动的深宅大院,抚摸这里的一砖、一石、一瓦、一木,丈量这里的角角落落,吮吸这里古今兼融、古朴清新的气息,仰望不变的碧宇、匆匆的白云,俯视苍苔、殘垣、瓦砾,一阵阵悠扬、飘渺的具有浓郁乡土味儿的地方曲调从四面八方流溢出来,聚扰起来,沉淀下来,滚动起来,激荡起来,锣、鼓、板、镲、铙、笙、笛、胡、旋、唢呐,百千齐作,雄浑高亢,激昂奔放……
虽然无法想象王家大院极盛时的全貌,但从二门门楼、石鼓、门当、涡纹压窗石、廊街石、三院垂柱、柱础的造型和做工以及二院、三院的规模,不难窥见当时的繁庶。
传统中国农民起家、发家往往都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年代过于久远,曲折演绎成含蓄,含蓄转化成隐晦,隐晦生发成朦胧,继而神秘。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口耳相传,仰慕为枝、颂扬作叶,越添越多,于是一段神奇瑰丽的传说水一般流淌在民间文化的渓流里,叮咚作响 ,久唱不衰!
大约清朝中期,王交坤的祖上经常来往于潞安、邯郸之间张罗生意,生意不太景气,王老先生为此摔伤胸筋。这年六七月间,浊漳河又到发大水的季节,只见黄涛滚滚,溢出堤坝,漫到村边崖根——黄波浩淼,横无边际。王先生顿时眼前一亮,王曲村河床宽阔,河滩广袤,每当涨河时,浊漳河挟泥带沙,汹涌而至。到王曲段,河床陡宽,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河落时往往遗下一大片新淤的沙地。沙地实际上就是一片地板肥沃、水源充沛的湿地,野生芦苇疯长。若能占得上好沙地,岂不抓住了一桩好买卖?那时节,民风淳朴,先占为主,约定俗成,这王先生发动族人精心准备,一等水落,便扛镢、赤脚、卷裤,勾出一道 弧线,占下百把亩上好沙地。一晃几年过去,王家芦苇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王老板打听到邯郸急需苇席,雇人割苇,编席,当地自古就有编席传统,民间织席艺人众多,编艺精湛,织出的席子细腻、润洁、严实、平整,一到邯郸便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王老板看准行情,扩充苇地,扩大织席队伍,买卖日渐兴隆。
王老板精打细算,购置田产,先定址择吉盖起了后院即今第三院。后院占地面积较大,七包三构架,七间正屋,纯粹砖墙木架,选材肥圆粗实,做工粗犷明快,是三个院落中最有品位,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有元代遗风。
这王老板年纪已老大不小的了,却没有一男半女,为不绝子嗣,又续了一房小妾。小妾出身低微,老板不怎么上意,加上倾力建造后院,家产殆尽,就让小妾上山搂柴,这小妾倒也勤快,身板硬朗,日日打柴,满满垛了一场。小妾早就听闻王家家底殷实,这天,大着胆子问王老板:“老爷,侍奉你多年,妾身连银钱是个啥样都不知晓的……”老板拿出个元宝一晃:“呶,就是个这……”小妾立时眉飞色舞,秀目放光:“咱家后边场子每捆柴里都有一个……”夫妻二人赶忙扒开柴垛,果见银光闪闪——夫妻俩一合计,利用这些元宝将二院、前院逐一建起,又将整个院落里里外外重新修缮一番。
为感念小妾的恩义,王老板特地命画师在后院正屋后墙正中醮清水绘了一张真人大小的图像,嘱后人时时祭拜。
每到六七月,阴雨霏霏,小妾的轮廓就在墙上显现出来,湿漉漉、潮润润——很明显这是王门后人附会出来的神话,是对小妾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发家致富的褒扬。
王门人丁不旺的现象一直延续到三乐班创始人王高坤的父亲这一辈。
这天,王高坤之母得了痨病,后场有个妇女也患了此症,王高坤的父亲——一个善良、仁慈的小乡绅,看在眼里,忧在心上,顿生恻隐之心,抓药、煎药、熬药,自己老婆喝头茬,穷人媳妇喝二茬,没过多久,两人同时痊愈。
天道酬善。顽疾得除,夫妻自然欢天喜地,一天夜里,王高坤的母亲做了梦:祥云缭绕,仙乐阵阵,观音大士乘莲而至,将一个冰雪可爱的胖小子交给她,拂尘一摆,飘然而去,王夫人受惊而醒,此后十月怀胎,生下一子,取名高坤。
小高坤自幼聪颖,喜读诗书,文才出众,口才好,善论辩,16岁时在黎城打赢一场官司,名声大噪。这一年,平顺科考选拔秀才,王高坤应试,当时,有位姓蔡的儒师,名动平、黎、潞三县,潞安府泒出的监考大多让他三分,监考问及蔡老师所带考生情况如何,蔡微微一笑:“不行啊,'也’字还挑不起个勾来!”监考阅卷,将所有“也”字不挑勾的全部招录。王高坤不是蔡的学生,自然名落孙山,幸亏,朝廷诏今文武秀才同考,王高坤转而考试武秀才——尽管武艺不很出色,但文章写得笔走龙蛇,气势磅礴,词工句丽,惹得主考官连连击节称赞,奇其文才,破例拔为武秀才。
王高坤长子名日神,生下三日,相面先生观后连连叹息:这孩子以后要吃百家饭,宿破庙堂。王高坤心中一凛:王家素来香火不盛,岂能让长子削发为僧,坠入空门?忙跪地恳求破解之法,相面先生言道:可让此子掌管戏房,将来或许可成就名声。
王高坤与本村刘姓景联手创办剧团,取名三乐班。
一开始,剧团经营不景气。林县盘阳吴掌柜在潞城开张戏剧行头铺,起步也不顺通,便萌生和剧团联营打招牌的念头,来王曲村王、刘两家实地考察后,觉得三乐班各方面条件尚可,有发展潜力,遂决定租行头给三乐班,规定只要三乐班唱够两个公,使可以到行头铺调换新的——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既是让利,也是互利,三乐观借吴掌柜行头打出了名头,也顺势免费为吴掌柜作了广告,相得益彰,两相生意一日红似一日。
三乐班的开张、兴起,为未来梨园王子落地、成形、成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千古一帝从这里走过,走进天台庵上空浩渺迷茫的历史烟尘;百年难得一遇的绝世名伶从这里走过,走进终古不息的上党戏曲艺术长河;勤劳仁慈、祈盼子孙幸福的王氏先人一个个一辈辈在这里驻足,留下一个个神奇,留下一座供后人解读的“字典”——王家大院!
王者去过的地方,留下一道刻进历史骨髓的印记:王曲!
作者简介:申文标,曾用名申文彪。笔名千里孤行客。平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参与编写《平顺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多篇文史散文在《文史月刊》发表,多篇戏剧评论发表于中国作家网。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根脉》。
留言之窗
回顾往期内容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尘封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作品,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发邮箱:scgsjzb@163.com 或主编微信sczb0972.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文章,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请投稿后加主编微信,以便红包发放稿酬。
3、在文章推出7日后支付赞赏稿酬;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4、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