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腊八琐忆

小时候家贫,一年也吃不上什么美食,天天不是吃红薯面窝窝就是高粱面鱼鱼,或者用已经有霉味的莜面做河捞,早上能喝上一两碗黑豆面糊糊煮山药蛋就不错了。大人上地干活腰杆硬,小孩上学能熬到放学。那个时候能吃上一顿美食那当然是最幸福的事了。这样想着,天天盼过大年。过大年谁家也要蒸煮烹炸或多或少做些年货,有的还宰只鸡,杀只羊,宰头猪。杀了又舍不得吃,平时饭菜里有个腥荤味就算改善生活了。等过小年时油炸糕大烩菜吃上一顿,剩下就等过大年慢慢吃了。

其实过大年从腊八节这天就拉开了各种仪式和活动的序幕了。

流年似水,过腊八的琐事历历在目,连成了一片......

过腊八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到今天。腊八节在老人们心里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据资料记载: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来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这日佛教徒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故曰:“腊八粥”。

记得腊月初七下午母亲就开始张罗了。她要做好煮粥前的各项工作。准备食材:黄米、小米、高粱、豇豆、赤青角豆、红枣等。那个年代没有软大米(糯米)、花生。先把高粱、豇豆放在水盆里,淘上几遍,冲去泥沙,锅里烧上水,放些碱,把洗好的高粱、豇豆放进锅里慢慢煮,直到水变红为止。熬好红汤汤以后,把高粱、豇豆捞出来。小米、黄米、红枣等也泡上水,做粥时用。

做好做粥前的准备工作后,妈妈那双手闲不下来,她要做大烩菜前的准备工作。用胡油煎山药,煎豆腐,用开水焯茴子白,用猪油烧五花肉。其它粉条、海、葱、姜、蒜放在一边到时用。妈妈的手在水里浸得通红,我们姊妹几个坐在炕上眼滴溜溜地瞅着......

妈妈在家紧锣密鼓地筹备腊八粥,我和村里伙伴们有一个重要任务:打腊八冰人。

听大人们说,打腊八冰人是初七下午的头等大事,它关乎节日的顺利和家庭的地位。下午我们便拿上斧子、麻绳、麻袋下了沟里。我村那条沟里,冬天白花花的到处是冰,随便打。等我们几个下去以后,沟里已有不少人了,还有几个大人。

打冰人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选好冰面,最好选表面凸出来的,这样打好的冰人还有一种立体感。砍冰之前先在冰面上大体画一个人的模型:头、肩、胸、腰。只砍个上半身。沿画好的地方慢慢砍凿,一下一下地砍,不能用劲过大。画线里边不要破坏,在线外面多砍些。冰冻的有一尺厚,直到与水砍通,慢慢把冰人从水里搬出来,拖到冰面上。等冰人上的水冻住以后,慢慢装在麻袋里,用绳子拴住,把木棍插进绳子套里,两人一前一后抬上,沿着陡峭沟坡那蜿蜒曲折的小路往上爬。

太阳快落山了,冰人稳稳当当站在院子里。我们呼朋引伴走家串户,东家站站西家看看,点评谁家腊八冰人大,谁家的威武,天黑了才回到家。家里香喷喷地。妈已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了,嘴里念叨我又去哪里疯跑去了。我手抓了一把油炸山药,跳到炕上,边吃边从窗棂缝缝里瞅一下院子里的冰人。

一黑夜怎么也睡不结实,醒来好几次。鸡叫以后,妈妈穿上衣服点上了煤油灯。妈妈一起,我也睡不着了,父亲也起来了,从院里抱回柴后,抽着烟锅,准备等上邻居去沟里挑水,挑得迟了,泉水就不清了。我拿水瓢舀了点妈妈浸好的红汤汤,到院子里洒在冰人身上,冰人头上戴上妈妈给缝的小花帽,可以驱邪吉祥。

腊七腊八,三九天正寒冷。那时候家里也没什么取暖设备,炕上放上个火盆,不时把手伸在火盆上烤烤。土窑洞虽说不冷,做上饭后,满屋蒸气。昏暗的煤油灯下,妈妈不停地忙着。两口锅同时开工,大锅煮粥,小锅烩菜。把浸好的黄米、小米、红枣放在锅里,大火烧开后,转入小火慢慢煮。锅里不时发出吱吱的喷气声,好像锅里食材在窃窃私语。妈妈不时揭开锅盖,用铁铲慢慢翻动,怕粥粘在锅底上。一股股蒸气在屋里升腾回旋,腊八粥的浓香立刻从锅里面飘出来在屋子里弥漫。我不一会就去院里抱些柴,帮妈妈烧火。大锅慢慢煮粥的过程,妈妈小锅锅里开始烩菜了。头天已准备好了,现在做起来方便省时多了,只是食材进锅的顺序了。妈妈最拿手的就是黑肉大烩菜,我最喜欢吃了。锅里先放底油,烧热,把葱姜蒜,大料放入,爆出香味,加开水,加调味品。依次放入茴子白、豆腐、山药、粉、海带,最后把切好的红烧五花肉披在最上面,炖上十来分钟。

父亲从沟里挑水上来了,母亲已把盛好腊八粥的碗端上炕上了。香喷喷的,软软的,甜甜的,看见就流口水。屋子里弥漫着粥的米香,大烩菜的肉香,吸上一口还想再吸几口。炕上火盆里刚刚加的柴灰火,一家人坐在热炕头上,一个个脸红红的,吱溜吱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母亲坐在坑沿边吃,不时用他那充满爱的目光凝视我们。窗外,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窗里香味满屋,热气腾腾。窗子上渐渐泛起了鱼肚白,妈妈叫我们吃得快一些,太阳出来前一定吃完,不然会害红眼病,还说脸上长麻子。

时间在流逝,岁月的长河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了,儿时过腊八打冰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又到腊八,眼前不时浮现出母亲做腊八粥那忙碌的身影,还有那双被水浸得通红的手。

妈妈,儿好想吃你做得腊八粥!

作者简介

张建军,山西省五寨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在《经济日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科技报》《忻州文艺》及网络平台发表过作品。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张建军||她在这一年里
*张建军||走进古人
*张建军||难忘暖泉沟
*张建军||浪漫后海(外二章)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0)

相关推荐

  • 儿时,母亲给我们做的腊八粥

    〓 第 1420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腊八将近,乡愁萦绕,百感交集,心潮澎湃. 遥想孩提时代,过腊八节是我们的最爱. 那时,每到腊月初七的晚上,我和弟弟就跟着我们的老父亲,带着小冰钏 ...

  • 【诗说心语】隋喜昌:《一碗腊八粥的温暖》

    [总第011204期] 一碗腊八粥的温暖 作者:隋喜昌 一月的风刮得最猛 路上人少车稀 高空飘浮尘雾 阻挡行人喘息 三更天寒意正浓 母亲起早煮粥做饭 今天是一个节气 煮碗腊八粥挡风祛寒 腊八粥的烟火 ...

  • 老家的腊八粥

    本文作者:那些言语 老家的腊八粥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吃的. 那里近似于高原的气候,使得体能处于高消耗状态,平时吃饭,喝的东西很少,最质朴的就是吃稍干点的东西,而且是高脂肪高淀粉的,就连炖菜也是最后收 ...

  • 张建军||儿时琐忆

    儿时琐忆 文/张建军 人到老年不免回忆那如烟往事,有时睡梦中,嘴角还挂着儿时那甜甜的故事.我小时候闲暇时间大部分是在暖泉沟度过的,还有一部分是在南圪梁上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感到特别的温馨甜美,哦, ...

  • 闫建军||故乡琐忆之二——柴米油盐酱醋事记

    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细细想来,这七事于百姓大众实在密切相关,谁也脱俗不得.你不得不折服先民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力.现如今,这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已不再为人所津津乐道,很有一批年轻人 ...

  • 张广祥 | 琐忆当年写稿

    [往期回读] 学车全程记    我的一段爱情故事 名镇吴桥史话    娄勤俭教育情怀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蒋勋细说红楼梦 | 80回大合集 琐忆当年写稿 张广祥 ...

  • 【军旅琐忆】张以明‖承载着硝烟岁月 记载着历史荣光(上篇)——正义之战、威武之战

    承载着硝烟岁月 记载着历史荣光 (上篇) --正义之战.威武之战 张以明 我们这次的<军旅纪实--战地芭蕉坪><金戈铁马南疆行>系列文章,在我们梨花雨文豪.自由撰稿人朗夫.编委 ...

  • 【军史琐忆】张敦金||淄西通道

    淄西通道 张敦金 淄西,即山东淄博淄川西部. 共和国陆地版图如同一只雄鸡迎向东方鸣唱,山东省地理位置如同雄鸡挺起的胸膛.而淄西,恰似位于雄鸡胸膛的鸡嗉.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淄西犹如鸡嗉般 ...

  • 【军旅琐忆】张以明‖九点三公里生死保障线 铁血后勤兵齐心奏凯歌

    九点三公里生死保障线 铁血后勤兵齐心奏凯歌 张以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的"小沈"和"老沈"又炼出一炉好钢."世上无难事,只 ...

  • 张士伟:鲁迅风骨数唐弢 —— 唐弢先生琐忆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我跟随唐弢先生轻轻地走进他的客厅 ...

  • 【军旅琐忆】张发奎||感谢“军旅”感谢“你”

    感谢"军旅"感谢"你" 张发奎   朗夫战友.思维主编.梨花雨作家以及<军旅原创文学>全体工作人员: 你们好! 值此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谨代表老 ...

  • 张宗子: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

    张宗子: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 作者:张宗子,河南光山人,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8年秋自费赴美,学习英美文学.现住纽约.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九十年代以后,写作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