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五月不同房,生子必败家”,啥意思?有道理吗?
五月将至,五月是夏季的仲月,也被称为仲夏,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月份。有句农村俗语说:“五月不同房,生子必败家”,下面就来看看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农历的五月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月份,也是太阳照射时间最长的时候,虽然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阳光同样会伤害万物。比如夏季的阳光很热,人们站在阳光之下暴晒,很快就会蜕皮脱水,甚至会中暑导致头晕。
因此人们就把五月称为“毒月”,其实早在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了“避午”的习俗。所谓“午”指的就是午月,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在《论衡》中就说:“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意思就是靠太阳生长的万物,都有毒素。
五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端午,其实端午节最初的来源就是午月的午日,被称为“重午”。虽然这是干支历中的一种叫法,但端午节的起源就与毒月有关。因为农历的五月被称为“毒月”,而初五则是“毒日”之首,所以五月初五就是“毒月毒日”,除了初五之外,还有“九毒日”。
九毒日分别为五月的: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共九天,也就是说上中下三旬之中遇到“五六七”就是毒日。除了九毒日之外,还有一个“天地交泰日“,也就是五月十四,这十天都被称为”恶 日“。
所以古人认为,在这十天之中,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不能同房、不能打午时水、不能盖房等。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同房,所以每到农历的五月份,妻子都要回娘家居住一个月,就是避免夫妻单独在一起。所以就有了“五月不同房”的说法。
五月是阳光照射时间最长的月份,也是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所有冬季里蛰伏的虫子,都会集中出现在五月,比如蟾蜍、蝎子、蜈蚣、蛇等。由于五月是毒虫出没的月份,所有古人认为,小孩是不能出生在五月的,特别是“九毒日”。
民间素有“不举五月子”一说,意思就是午月出生的孩子不能抚养成人,一旦五月子得举,也就是长大,就会对父母不利。一般是男孩对父亲不利,女孩对母亲不利,所以《论衡》中说:“五月五日生子不举”,意思就是不能长到与门同高。
相传孟尝君就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在他刚出生时,父亲就让母亲把他扔掉,但是他母亲不舍得,就偷偷地把他养大了,等到他长大后才被母亲带回家。孟尝君就问父亲,为什么要扔掉他?父亲回答道: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孟尝君就劝说道:只要将门户加高,就没事了。
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早在那个时候,人们就比较在意五月子了。所以这种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于是很多农村人就觉得五月生子,容易成为败家子。其实这一点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古人的一种迷信思想而已。这也是“五月不同房,生子必败家”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