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结构特征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古建筑如同一颗颗无价的珍宝点缀在大地上,成为历史最深厚的见证者。
按照古建筑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与搭接形式可以划分木架构、砖石结构、混合结构、生土结构、竹结构等五种类型:
01
木构架建筑
是用木材构成承重构件的建筑物。
木构架结构为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
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抬梁式被定义为“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这些檩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面重量以外,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
简单来说抬梁式就是在立柱上架梁,在梁上又抬梁,又称叠梁式。由于抬梁式木架构形成的进深较大,古代建筑中的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多采用此种结构方式。
抬梁式剖面图
抬梁式实例图
穿斗式
与抬梁式架构不同,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木柱成承檩,檩上架椽。构建穿斗式架构时,先确定屋顶所需檩数。然后,沿房屋进深方向依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重量是直接由檩传至柱,再传至地表支撑面。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因此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穿斗式剖面图
穿斗式实例图
井干式
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汉族房屋结构。以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中国商代墓椁中已应用井干式结构,汉墓仍有应用。
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窗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在森林资源覆盖率较高地区或环境寒冷地区(如中国东北地区)有较广的应用。
井干式剖面图
井干式实例图
砖石结构建筑
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称为砖石结构。由于砌体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压强度很低,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
砖石建筑其特点是用砖或石头砌筑成墙体,具有围合与支撑上部屋顶结构的双重功能,主要起维护分割空间、保暖等的作用。作为独立的建筑结构使用,我国砖石砌体除应用于一些小体量的功能性建筑物(如照壁、围墙)外,还应用于礼制建筑、宗教建筑,以及一些攻防工程(城墙、城门)等。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建造有石砌体祭坛和石砌围墙。现存的砌体结构有闻名遐迩的万里长城、卢沟桥、大雁塔及各地的砖砌塔。
长城
卢沟桥
混合结构建筑
是指建筑主要承重结构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形成,如墙体采用石材,而楼盖采用木梁、楞木组合的形式。在古建筑中,常见的混合结构类型有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石木结构三种。
01
土木结构房屋
多为土坯墙或者夯土墙与木构架混合使用。
梅州围龙屋是土木结构的代表,其墙(包括外墙和间隔墙)以泥土夯筑为多,或用泥砖砌至顶部。上盖是以原木为梁,木片为桷,建成两面倾斜的屋顶,以小青瓦互扣,不用瓦筒,也不用灰浆固定。
02
砖木结构房屋
形成较晚,盛行于清末及民国时期,有后檐墙承重与传统木构架结合的形式,也有墙体承重与传统屋架结合的形式。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
03
石木结构房屋
多见于多石少木的山区,如川藏高原、太行山区等,以石砌墙体与木楼盖相结合。
甲居藏赛的赛楼均为石木结构。墙体是不拘一格的石头砌成,房顶都是四角尖锐的宝塔形状。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
生土建筑
多见于黄土高原地区,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和砌筑式窑洞三种类型。
01
靠崖式窑洞
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
02
下沉式窑洞
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
03
砖砌式窑洞
则是通过砖石发券,券顶覆土形成
竹构建筑
以竹作为建筑材料建造成建筑物或构筑物,多见于南方多竹地区的竹构干阑。
竹楼剖面图
竹楼是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房顶铺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