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44件国宝级书画,高清珍藏

台北故宫所藏的这44件书画作品

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

皆堪称国宝级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国宝 限展品

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制作时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以填墨,是古代法书复制的方式之一。卷上有宋徽宗瘦金书签题及内府印记,亦有金章宗「群玉中秘」、「明昌御览」印及元、明、清代诸多的收藏印。此为羲之写予益州刺史周抚(293-365)的书信,传世唐《十七帖》刻本中亦收有此札,然而刻本线条较为呆板,而且缺乏笔法的细致变化,已失羲之原貌,远不及此双钩墨迹本的逼真传神。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国宝 限展品

快雪时晴帖原是一通王羲之书写的尺牍,以行书为主,兼带楷书之严谨,展现不徐不疾的雍容神态与流利秀美的韵致。由于王羲之真迹早已不传,快雪时晴帖又是唐摹善本,遂成后人理解王羲之书法最重要的视觉资料。此帖质量精良,流传有绪;帖中有南宋高宗、金章宗、元内府以及明代重要藏家的鉴藏印,为“三希堂”第一珍品。

此帖还是乾隆灌水最多的帖子之一,曾先后御笔题识71则,晚年由于视力不佳,还请“水军”董诰代笔三则,可见弘历对此帖之喜爱。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释文:此粗平安。脩载来十馀 □。□人近集存。想明日 当复悉。□□由同 增慨。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 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泠无 赖。寻复白。羲之白。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平安》、《何如》是王羲之写的两封短信,《奉橘》本来是《何如》最后一部分的补充说明。王羲之过世前,他写的信就已广受世人宝爱。随著购求、珍藏王羲之书迹的风气愈来愈盛,各种复制品,甚至是伪作也越来越多。这次展出的《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应该就是唐代以双钩廓填方式完成的复制品。在辗转流传过程中,《平安》失去最后两行;受八世纪诗人韦应物(737-793)《答郑骑曹求橘诗》影响,北宋人代将《奉橘》独立成帖。这三帖最晚在明代末期就合裱成一卷,并从它处移配欧阳修(1007-1072)等人的观款。

唐 韩干 牧马图

国宝

本幅收在《名绘集珍》册第三开。画奚官身骑白马,另牵一匹黑骏,并辔而行。上有宋徽宗(1082-1135)题字:「韩干真迹,丁亥御笔。」

韩干(8世纪)是唐玄宗(712-756 在位)时期的画马名家。从画风来看,奚官相貌、马匹圆臀短腿,均与唐代的墓室壁画相同,造形确具唐画人马雄健、肥壮的特征。惟线条细致挺劲,几处方折之连续用笔,与马鞍上的锦垫色彩,已属徽宗时代作风,故本幅应是北宋末期的摹古精绝之作。

李隆基《鹡鸰颂》

《鹡鸰颂》,疑双钩本,或出自宫廷书手。纸本。纵26厘米,横192厘米。行书,40行,计337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部曲将印”、“晋府图书”、“《鹡鸰颂》,疑双钩本,或出自宫廷书手。纸本。纵26厘米,横192厘米。行书,40行,计337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部曲将印”、“晋府图书”、“吴廷”、“石渠宝笈、“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曾经宋宣和内府、明晋王府、吴廷、清内府等收藏,后有蔡京、蔡卞以及清人王文治等人跋。

《鹡鸰颂》其起笔与收笔少藏锋,挺拔别致。书风雄秀,结体丰丽,用笔遒厚。从整幅观之,书法遒紧健劲,丰润浑茂,具有唐典型风格,书出“二王”之间,而渐趋肥腴,法袭传统家学。师承历代宸翰之风。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评此帖云:“结构精谨,笔法纵横”。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云:“字径寸许大,遒劲峻爽,神气逼人,盖法文皇大令”。清梁巘《承晋斋集闻录》云:“顿挫提空,得褚之趣,开米之门”。清吴其贞《书画记》亦云:“书法雄秀,结构丰丽,绝无山野气”。清杨守敬《学书迩言》:“明皇碑版已开圆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传。”此颂为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之唯一孤本,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

徐浩《朱巨川告身》

徐浩《朱巨川告身》,纵27公分,横185.8公分,此书端庄规矩,一笔一画的承接连续,写得从容不迫,雍容大方。

徐浩,字季海,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写楷书、草书、隶书,“浩之为书,识锐于内,振华于外,有君子之器焉。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其'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数字,草隶相参,皆为精绝。”其中最精于楷书,他对唐代楷书贡献突出。

唐人 宫乐图 轴

国宝 限展品

本幅格局短窄,原本可能是宫中使用的装饰屏风,后来才被改装成挂轴。内容描绘后宫女眷十人,围坐于长方大桌的四周,有的饮茶,也有人正在行酒令;上方的四人,分别吹弹筚篥、琵琶、古筝与笙,替这一场宴饮的人助兴。

画上虽无作者名款,但人物各箇体态丰腴,发髻衣饰的画法,亦皆符合唐代女性的审美风尚。推测应出自受张萱、周昉风格影响的画家,也是院藏作品中,年代超过千载,最能呈现晚唐宫廷女性形象的优秀名迹。

五代人 秋林群鹿

国宝 限展品

本幅绘群鹿嬉游、憩息于枫红层层与白桦交错的树丛中,画面洋溢着北国的秋日景象。画鹿全以淡墨分染,主树部分先以墨画枝干,再钩勒层叠密聚的树叶,并依树种分别塡染深浅朱红、白粉、赭黄、淡墨、淡螺青等色,斑烂多彩。

此作和院藏另幅〈丹枫呦鹿〉(2012年已核定公告为国宝)的风格、尺寸极为接近,皆无作者款印,推测与此幅同属一组画作。画风古意盎然,极富装饰趣味,绘画技法与用色方式与汉人殊异,被认为是十世纪后半辽代绘画之代表作。

宋人 如来说法图

国宝 限展品

佛陀半跏趺坐于莲座,座侧有二天王、阿难、大迦叶和二供养菩萨围绕。坐佛长眉细目,法相庄严;二天王身穿盔甲,手持剑槊,神情威武。全作人物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画幅四角分钤「双龙」、「政龢」、「政和」、「宣龢」共四个半印,符合「宣和装」钤印形式,可知曾为徽宗内府所收。画中供养菩萨体态丰腴,衣纹沿线以墨晕染,仍见晚唐余风;而坐佛肉髻低平,髻底有一隆起物,具宋代佛像的特色,推测画成时代或在北宋早期。

宋人 江帆山市

国宝 限展品

本幅画两峰回抱,山寺、野店隐现其间,庙宇坐落山坳,依山而筑。谷间云雾裊绕,飞鸟阵阵,一派黄昏景象。全幅画船、人物、建筑、树木、水纹等景物用笔,细腻精致。举凡船只结构、设备,山寺、野店之建筑,无不描绘精确,人物神态形貌皆栩栩如生。在构景方面,景物集中于左半边,严谨写实;用色则呈简澹清雅,画幅虽小,山城点染却是生意盎然。画上未署名款,据笔墨画风研判,应是接近北宋燕文贵(活动于10世纪末)时代的精彩作品。

宋 燕文贵 奇峰万木

宋 燕文贵 奇峰万木

国宝

本幅绘高山景色,远山皆在云气之上,近景祇露山巅。三组山体巧妙呼应,又有留白的云雾加以衬托,画面尺幅虽小,却别具远眺辽阔效果。尤其是山石块面的分割,运用更多的皴染来经营质面,笔法与李唐相近,可视为〈万壑松风〉与〈江山小景〉之间的转折点。画无款印,签题旧称「燕文贵奇峰万木」,但风格与活动于北宋时期的院画家燕文贵(967-1044)无关,研判可能是南宋初期,受李唐影响下的画家精心之作。

蔡襄〈海隅帖〉

本帖为蔡襄(1012-1067)三十多岁时写给韩琦的尺牍,也是北宋颜体书潮的佳作。

苏轼〈书次韵三舍人省上诗〉

此帖作于五十二岁,沉着稳健,有法而不泥于法,是尚意书风之典型。

黄庭坚〈致明叔同年尺牍〉

这件作品运笔参怀素圆转之法,劲健婉通,结字多斜抬右肩,意态昂扬。

米芾〈道味帖〉

此帖书于米芾四十九岁时,极尽笔势轻重、快慢之变,是炫技、精到之作。

以上北宋四大书家名迹被清初藏家李宗孔合裱为一,此卷足称是书史研究的标竿性作品。

全卷欣赏:

宋 文同 墨竹

国宝 限展品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工诗文书法,所创墨竹画法为后世所宗,誉为「湖州派」。

本幅画一竿悬崖倒垂竹,主干曲生,劲拔如龙。竹节留白,上下相扣。画用中锋笔法,笔尖使转翻飞,配合墨色浓淡,一气呵成,概括而生动地表现枝叶的俯仰向背。物象既鲜活又逼真,印证北宋画家着重物象之理的时代性。虽无名款,但质量精良,世所罕见,又有二方作者印记,无疑为文同墨竹真迹,更是北宋文人水墨画的代表。

苏轼《吃茶帖》《宝月帖》

紙本 行書 冊頁

23.2x17.8公分

存世苏轼墨迹中年代最早的《宝月帖》(1065),写给长辈杜君懿。君懿名叔元,成都人,善书,得李建中笔法,仁宗嘉祐三年(1058),官宣州通判。文中“令子”,是苏轼同辈杜沂,字道源;此年30岁的苏轼刚从外地回京,入判登闻鼓院、直史馆,与道源有多封书信来往。另提及僧人宝月(约1011—1095),即释惟简,苏轼宗兄,在成都大慈寺任事。文中之礼书,或指苏洵纂修之《太常因革礼》。四行小草书错落有致,圆劲中锋芒毕现,流畅峻利。黄庭坚评东坡早年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而在此札中,除了稍微左倾,尚未显露太多的自我风格。

同册另一幅《啜茶帖》,是东坡步入中年时期(1080)写给“道源”杜沂的。苏轼问他有没有空一起喝茶,有些事想当面说,并问候其子孟坚(杜传)。此前未久,苏轼才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而杜孟坚刚好在黄州任官法曹,道源过黄与之游,苏、杜两家彼此有了慰藉照应。苏轼文集中多次记载黄州时期与杜道源及其家人的交往,如元丰三年四月,苏轼与武昌令江綖、道源及其二子(传、俣)游武昌西山,作《菩萨泉》诗。《啜茶帖》也是其中一项见证。书艺上,末笔虽谦称草草,他仍将单字的起收笔动作、牵丝映带交代分明,用字左倾的习惯一览无遗。而使东坡书不践古人、自出新意的原因,除前人言学颜真卿、杨凝式,还因其执笔单钩,且腕部贴纸,致使右撇或钩都呈短而肥厚之态,像此处“轼”字的玉钩,便施展不开,重心反在末点上。

米芾《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

此为致希声书札。内容为一尺牍并加一首七言诗。希声氏黎錞字,时錞致世居汴京,实捐馆前一年也。米芾元佑七年初夏始为百里之长,“非才当剧”,词谦而喜在言外,诗中亦不无闲适满志之情。后有人谓“英友”为“英年之友”,不能为老人。但米芾称贺方回为“人英”时,贺亦不在“英年”,故未可以今义范古人也。“十客具”疑为泛称。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云:“韩持国(维)为守,每入春,常设十客之具于西湖,旦以郡事委僚吏,即造湖上。”则十客之具当为盛筵矣。米芾从失官赋闲的落魄之士,一变为雍丘县令,这应该是旧党重新得势后对他的照拂,或许就是苏氏兄弟的提携。雍丘县令为正八品,虽是微官,但已是米芾有生以来做的最大官职了。他对黎錞说的“非才当剧”,言似谦抑,其实那种沾沾自喜的情绪是溢于言表的。所以此帖决不可作于雍丘之前,于是肯定是元佑七年了。

宋 徽宗 诗帖

国宝 限展品

宋徽宗(1082-1135),北宋第八位皇帝。工书画,真、行书远宗唐人薛稷、薛曜,并自创「瘦金书」。

本幅绢面,朱丝界行,书五律一首,末题「宣和殿制」,钤「御书」印。通卷笔画细瘦,健拔有神。线条起收之际,特意展现藏锋、露锋、使转、提顿的痕迹。正如拖尾陈邦彦跋:「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迳。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真神品也。」然徽宗传世多中、小楷题签,惟此卷瘦金书作五寸大字,至宝无疑。

宋 徽宗 文会图

国宝 限展品

本幅描绘一群文士在池畔园苑中饮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设置在树下,案上成组餐具与果食摆满桌面。近处另有一群僮仆在小桌上备茶。人物均神情雅俊、眉清目秀,器用、园景描绘细致讲究,应为徽宗朝画院的精工之作。由画幅上端两侧宋徽宗及蔡京题跋,可推测画中图像应与唐十八学士〈登瀛州图〉相关。虽然精致华丽,却仍流露文雅气息,足堪代表宋徽宗对画院的要求与成果,无论在画作品质或研究价值上,均属难得之重要画迹。

宋 徽宗 溪山秋色图

重要古物

本幅画重山叠嶂、沙坡群树出现在画面的左上侧,山石轮廓浑圆,水墨淡染其间,缀以烟霭野水,呈现抒情诗意的山水意境。画上虽钤有北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花押及「御书」印记,然作品的实景多被安排在画面左半侧,与北宋取中轴构图的巨轴山水画,有所不同。从画风看,画成时间约在南宋初期。

此作呈现南北宋之间,山水构图由主山堂堂的雄伟风格,转趋带有抒情气氛的南宋特征。通幅笔法细致,兼具李郭派笔墨与文人淡墨气韵,殊有重要艺术意涵。

宋高宗《赐岳飞手敕》

赵构《赐岳飞手敕》 纸本 行楷 36.7×67.5cm 绍兴七(1137)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己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或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

宋人 秋塘双雁

国宝 限展品

雁、鹅同科,古人多通称为雁。本幅画秋日池塘一隅,微有风意。双鹅在浅滩间休憩,四周黄芦、红蓼、枯荷相映成趣。翠鸟却骤然飞起,划破了静谧。其中一鹅引颈而望,仍不改情意。

画家利用洲岸、水草、残荷组成圆形构图,再通过禽鸟的视线与动态,制造画中的呼应关系。综观构景与笔法,近似崔白的风格,表现出画家对自然生态详实的观察与描绘。类此巨幅且优异的北宋花鸟画作并不多见,本幅应是徽宗朝画院秋渚水鸟题材的存世杰作。

宋 高宗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 上卷1

宋 高宗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 上卷2

宋 高宗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 上卷3

宋 高宗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 上卷4

宋 高宗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 上卷

国宝 限展品

《女孝经》是唐朝侯莫陈邈之妻郑氏所作,内容在阐述孝道真义及各种女性的礼仪规范。原有十八章,画卷仅存其半,采一图一文的装裱形式,旧题为高宗书马和之绘。马和之,钱塘人。高宗绍兴间中进士,高宗、孝宗深重其画。笔法飘逸,自成一格。

此作中人物钩勒细谨,面容清雅秀逸,笔墨虽极为精到,但与马和之并不似,反倒更近于马麟(13世纪)的风格;而且幅前所谓高宗题字,也较近于理宗(1225-1264在位),故宜易名为〈宋人书画女孝经〉。

宋 李迪 秋卉草虫

重要古物

李迪(12世纪)在南、北宋之际,先后任职于宫廷画院,擅长花鸟、草虫、犬猫等题材,是南宋早期宫廷花鸟竹石题材的杰出画家。

本幅画叶稍上,螳螂高举双臂,想要捕食金龟子,金龟子适时察觉,立即振翅飞起。螳螂扑了空,只好无奈地回首怅望。昆虫追逐与逃脱的生死瞬间,透过画家的描绘,扣人心弦。而画中细腻精致的色彩变换,以及花叶昆虫所散发的感官魅力,充分展现画家对于徽宗画院追求设色与质感兼具的风格传承。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

国宝 限展品

苏汉臣(12世纪),开封人。宣和间画院待诏,宋室南渡后,再入绍兴画院。隆兴初,且因画佛像称旨,授承信郎。长于道释、人物,尤善画童婴。

本幅绘湖石婷立,芙蓉雏菊争艷,一派秋意盎然。姊弟二人,围立圆凳,专注于拨玩枣磨。右方凳上和地面,复散置转盘、佛塔、铙钹等。举凡儿童与玩具,俱都刻画细谨,敷染生动,洵为苏氏极精之作。院藏另幅〈冬日婴戏〉,尺幅、画法与此作相近,推测原本应同属一组四季婴戏图,惟现仅存二。

宋 赵伯驌 风檐展卷

重要古物

本幅画傍山临水,庭院湖石点缀,长松修竹环抱,营造出文人理想燕居之室。亭内屏前设卧榻,漆桌上置书卷、瓷瓶、香炉,文士右持羽扇,左倚凭几,神态悠闲;左方仕女二人凭栏而立,右方两僮手执茶具,趋步向亭。题签订为南宋画家赵伯驌(1124-1182),对幅书法则为乾隆御题。

宋人强调「烧香、烹茶,挂画、挿花,四般闲事」(见南宋《梦粱录》)。此帧小扇面,除了反映宋代文人品茶挂画的生活文化,更保留了宋代园林建筑及家具的造型特色,弥足珍贵。

宋 牟益 捣衣图1

宋 牟益 捣衣图2

宋 牟益 捣衣图3

宋 牟益 捣衣图4

宋 牟益 捣衣图(题跋)

宋 牟益 捣衣图

国宝 限展品

牟益(1178-?),四川人。活动于理宗、度宗两朝,工画人物,兼善古文与篆书。

〈捣衣图〉作于1240年,创作原型取自南朝诗人谢惠连(397-433)〈捣擣衣诗〉。纯以白描轻墨,画妇女卅二人,在将寒时节,循序进行捣练、剪裁、制衣、装箱、封寄的过程。画中诸女皆面容圆润,衣裙宽大,犹保有唐人余韵。人物仪态,举止优雅,惟在眉宇间多有愁思之意,传透出对良人从军未归的挂念情愫。足称是南宋绘画中,描写夫妻两地相思,最含蓄、也最成功的作品。

宋 朱熹 致会之知郡尺牍 (秋深帖)

重要古物

朱熹(1130-1200)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毕生以建构国家新秩序为志。此札书于绍熙五年(1194)八月他卸下知潭州(湖南长沙)一职后,前往京师途中,意在交待潭州政务。首段提及令人伤感的「国家丧纪」,指的是同年六月孝宗太上皇的死讯。但七月光宗禅位宁宗,他有机会入朝宣教,又让他顿时转忧为喜。通幅下笔迅捷,点画圆润,线条沉着而顺畅,整体行气连贯,呈现出洒脱自然的意趣。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对中国文化影响甚巨,此札为其存世书迹,至为可宝。

宋 陆游 致原伯知府尺牍(秋清帖)

重要古物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才情超逸,工诗文,作品雄奇瑰丽,情感强烈,反映时代风气,为南宋最重要的诗人。

本幅为陆游于干道六年(1170),写给友人曾逢(字原伯)的书札。他不仅是南宋文学大家,更是南宋重要书家,曾云「学书当学颜」,文集中多次〈跋东坡帖〉,对苏字精研甚深,此札便是其行书上得力于颜、苏两家的具体实践。书法丰厚多动态,为其中年以后尺牍书法的典型,可说是陆游沿袭北宋苏轼风格的代表作。

宋人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国宝 限展品

万顷波涛,祥云涌现;四大天王擎七宝莲台,观音菩萨端立莲台,现千手千眼,三十二面。观音面蓄髭须,作男相,但眉清目秀,容颜温婉,具女子神韵。其上有诸佛,下有天龙八部。诸脇侍菩萨或合什礼拜,或手持法器,备感庄严。通幅运用细劲、灵动的中锋笔法,逐一描绘观音的千手千眼、各种手印、法器、天衣的璎珞和莲台的珠宝,赋色妍而不俗,令人叹为观止。虽无作者名款,信为十二世纪末期的佛画精品。

大理国 张胜温 画梵像1

大理国 张胜温 画梵像2

大理国 张胜温 画梵像3

大理国 张胜温 画梵像4

大理国 张胜温 画梵像5

大理国 张胜温 画梵像

国宝 限展品

本幅是大理国(937-1254)传世唯一画卷,素有「南天瑰宝」之誉。据卷后题跋,此卷成于1172至1175年,张胜温是主要作者。画分四段:利贞皇帝段智兴礼佛图、数百位佛教人物、梵文「多心(心经)」和「护国」宝幢、十六国王图,内容分属显教、密教、大理佛教。全卷精描细绘,衣冠特征符合文献记载,绘画风格则与唐宋道释画、西藏佛画、东南亚造像密切相关,是研究大理国历史、宗教、文化、艺术,以及中古时期区域交流情况的首要文物。(ps:此卷略长,为方便起见,只选取了部分代表性图片资料插入文中)

元 赵孟頫 致中峰和尚尺牍(醉梦帖)

重要古物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宋宗室后裔,入元后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工书善画,冠绝一时,为元代艺坛领袖。

此札为赵氏写给高僧中峰明本(1263-1323)的书信。二人相识于大德年间,赵氏夫妻皆以弟子礼师事之。延祐六年(1319),赵氏辞官南归,夫人管道升病逝山东。院藏《赵氏一门法书》册,内有尺牍十一札,大多是赵氏恳请明本主持丧妻法事的相关事宜,字字真情流露,此为其一。全幅笔法精熟,写来形聚神逸、气韵高古,堪称直入右军之室。

元 卫九鼎 洛神图

国宝

卫九鼎(约14世纪),字明铉,浙江天台人。兼善山水、人物与界画。

本幅采白描法,描绘洛神宓妃驾轻云,凌步在水波荡漾的浩渺江面上。柔韧流畅的衣带随风飘舞,宛如游龙回转,婉婉升起,充分展现空灵出尘之美。相较于其他洛神画多作复杂的叙事性场面,本幅仅以单一人物作为主题,景境尤其高古。中段大片留白,左方见一处挖补痕迹,右方则有倪瓒题跋。远方以淡墨意笔画平缓山丘,应出自他人所添附。惟院藏卫九鼎作品仅此一件,益显珍稀。

元 倪瓒 江亭山色

重要古物

倪瓒(1301-1374),擅画山水、墨竹,书亦清丽,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

本幅成于1372年,题自作诗,赠友人焕伯,是典型三绝合一、为知音而作的文人画。构图比早年作品繁复,巧妙运用坡岸、枝干的交错,引导观者感受空间幽远,与秋林萧瑟。但觉落笔时点、染、皴、擦若不相涉,画成却浑然一体;辅以枯笔干墨、侧锋皴擦,营造出澄明、峭硬、萧疏、高古之气象,彷彿反映其洁癖。正所谓信手拈来,都成妙谛,确是晚年精品。

元 张雨 书七言律诗(登南峯绝顶)

国宝 限展品

张雨(1283-1350)字伯雨,又号句曲外史。浙江钱塘人。三十岁时曾为茅山道士,六十岁恢复儒者身份,往来江浙一带,与当地文学艺术家相与酬唱,在元代道教、佛教与文人之间,颇负声望。

张雨书法由赵孟頫上追晋唐风范,书迹常见于时人作品之题跋。宋元存世书迹形式以卷、册为多,此幅则是罕见的挂轴。幅上字形忽大忽小,倾侧动荡,运墨燥湿互济,锋势劲锐,别具纵逸峻厉之势,而楷、行、草书体的交互运用,显示其收放自如的高度技巧。

元 张雨题倪瓒像

国宝

据张雨(1283-1350)题赞,画中的主角是「元四大家」之一的倪瓒(1301-1374)。画中屏风山水刻意模仿倪氏风格,并借用佛画中维摩诘居士的坐姿,来塑造倪瓒风神清朗的隐士形象。全幅用色刻意浅淡,倪瓒濡笔伸纸,似欲一吐胸怀,身旁侍者手持的拂尘、水瓶、水匜等,均凸显其洁癖习性。张、倪两人为知交,张于题赞中称倪:「达生傲睨,玩世谐谑。」从外在形象直透其内在神气,与画像恰可对映。此卷体现一段重要的画史情谊与文人肖像画的发展,甚具时代意义与艺术特质。

元 陈琳 溪凫图

重要古物

陈琳(约1260-1320),字仲美,浙江杭州人。与赵孟頫过从甚密,同是由宋入元的知名画家。

此幅绘水边芙蓉下,绿头野鸭临岸伫立。根据诗塘上仇远的题跋,是陈琳于深秋时节造访赵孟頫松雪斋的即兴之作,赵氏并为其润饰补笔。画鸭的用笔细致而不流于工整板滞,水纹和芙蓉的线条更是活泼粗放,深具野逸画趣,元代两大书画家合作所成,殊属难得。笔墨上,亦展现了赵孟頫提倡的「书法用笔入画」观念,显示出笔的运转、墨的深浅变化所带来的另一番风味。

元 高克恭 云横秀岭

国宝 限展品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祖先为西域色目人。累官至刑部尚书,也曾任职江南,寓居杭州,遍历南国山川风光,并与江南文人交游甚密。

此幅既见强大块量感的主山,展现北方巨障山水的气势;亦有蜿蜒的河流、云岚,与圆缓的峰峦水渚,流露出南方米家山水的温润,兼具南北两地山水画的风格特色。而古朴典雅的青绿设色,则增添盎然生意的笔墨趣味。全幅反映出元初的复古运动,画风综合了画史上各种重要的传统,堪称高克恭的山水典型风范。

元 赵雍 骏马图

国宝 限展品

赵雍(1291-1361),字仲穆,赵孟頫次子。书画皆得家法,尤以人物、鞍马见长。本幅成于1352年,画骏马嬉游,马伕倚松假寐,一派逍遥悠闲。由于中国人马图惯以马象征人材,以马伕象征官吏或帝王,所以这件作品应蕴含无为而治、才俊优游的寓意。通幅以中锋线描,青绿设色,加上图案式的树叶,颇富唐人古拙之趣。惟在构图上强化了山水的比重,布局空阔而幽远,益具文人山水画神采,充分展现元代文人画的复古风尚及艺术成就。

元 吴镇 双松图

国宝 限展品

吴镇(1280-1354),工诗文,善草书,多作墨竹或渔隐山水,元代四大家之一。本幅成于1328年,是吴镇现存画作之最早者,上款雷所尊师即道士张善渊。前景画两株缠绕的大树;旧题双松,实为双桧。其后溪流蜿蜒,房舍错落,一片平远。画树、石的笔法上承李郭、董巨派,墨气淋漓,笔力雄劲,层次分明,在稳健、平淡的韵致中呈现古意。不仅反映吴镇的艺术造诣,也是研究他与道教关系,以及元代李郭、董巨派的重要资料。

元 王渊 松亭会友图

国宝 限展品

王渊(14世纪),字若水,号澹轩,浙江钱塘人。幼习丹青,曾得赵孟頫指授。花鸟师黄筌,山水师郭熙,人物师唐人,皆极精妙。

此幅以平远法构图,画双松苍秀挺拔,擎立画面中央。近景画临水茅亭,内有文士二人;松树上端又画远帆舣舟,随风远颺。全幅景致清远幽静,用笔老练而含蓄,生动合度,笔笔札实,无一犹豫之处,似可直逼宋人。王渊传世作品向以墨笔花鸟居多,〈松亭会友图〉为其罕见的山水佳作,绘成于至正七年(1347)。

元 王蒙 具区林屋

国宝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是赵孟頫(1254-1322)外孙。与黄公望、吴镇和倪瓒,并誉为「元四大家」。

画题「具区」为太湖古名,「林屋」则是太湖中洞庭西山下的林屋洞。洞壑玲珑,溪畔村舍水榭错落。山石以牛毛皴干擦,笔法熟练多变。树叶则以赭石、藤黄、朱砂点染,秋光满纸,用笔设色,俱臻神妙。尤其山石树木层叠充塞,构图几乎密不透风,在中国画史上堪称罕见。自北宋的繁实、南宋的取虚,山水画结构发展至此,又迈向另一崭新境界。

元人 应真像

元人 应真像

国宝

左右两轴各绘九尊罗汉与二侍者,形成一组十八罗汉的对幅。画中罗汉手中分持经卷、麈扇、念珠、莲花、香炉等,形貌各异,或老或少;又或作天竺罗汉,深目大鼻,肤色深褐,或为汉族比丘,修眉细目,肤色白晰。衣纹线条凝炼,用笔变化多端,时而均匀萦回,流利畅达;时而又顿挫转折,挺劲有力。人物五官和髭须都以细笔钩勒,连衣上的图案也都细腻表达。虽无作者款印,然全作绘制精谨,设色妍丽而不明艷,清雅出尘,诚为元代宗教画的代表作。

(0)

相关推荐

  • 高清版 | 故宫博物院100件国宝书画作品(上)

    中国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一个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个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1948年迁往台湾,于是就有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

  • 台北故宫这些国宝书画带你雅望古代风华

    域鉴2020-01-23 13:57:00 031 宋人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国宝 限展品 万顷波涛,祥云涌现:四大天王擎七宝莲台,观音菩萨端立莲台,现千手千眼,三十二面.观音面蓄髭须,作男相,但眉清 ...

  • 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100件国宝书画高清版(国画)

    唐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国宝·限展品) |韩幹<牧马图>(国宝) 五代 |佚名<秋林群鹿>(国宝·限展品) 宋 |范宽<秋林飞瀑>(国宝) |燕文贵 ...

  • 转:200件国宝级书画高清赏(一)

    文玩会客厅(WWHKT)今天 这些国宝,每一件都是全卷展现, 名人题跋,重要收藏印鉴,全部都保留下来,每一件作品的流传脉络,都清晰可见! 先来看三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远宦帖&g ...

  • 71件国宝级书画高清赏

    这些国宝,每一件都是全卷展现, 名人题跋,重要收藏印鉴,全部都保留下来,每一件作品的流传脉络,都清晰可见! 先来看三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远宦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

  • 71件国宝级书画高清图

    这些国宝,每一件都是全卷展现, 名人题跋,重要收藏印鉴,全部都保留下来,每一件作品的流传脉络,都清晰可见! 先来看三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远宦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

  • 台北故宫34件国宝级书画(高清珍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所藏的这34件书画作品 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 皆堪称国宝级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国宝 限展品 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制作时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 ...

  • 台北故宫34件国宝级书画,高清珍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所藏的这34件书画作品 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 皆堪称国宝级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国宝 限展品 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制作时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 ...

  • 台北故宫40件国宝级书画,高清震撼!

    台北故宫所藏的这34件书画作品 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 皆堪称国宝级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国宝 限展品 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制作时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以填墨, ...

  • 台北故宫34件国宝级书画(高清大图)

    晋 王羲之 远宦帖晋 王羲之 远宦帖国宝 限展品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制作时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以填墨,是古代法书复制的方式之一.卷上有宋徽宗瘦金书签题及内府印记,亦有金章宗「群玉中秘」. ...

  • 71件国宝书画高清版(台北故宫藏)

    这些国宝,每一件都是全卷展现, 名人题跋,重要收藏印鉴,全部都保留下来,每一件作品的流传脉络,都清晰可见! 先来看三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远宦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