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记得两年以前,我写过一篇公号文《新市镇郭门村:姚云泉先生的农耕文化梦》,文章一发,便有非常好的反响。有关政府上级部门及相关兴趣爱好的人纷至沓来,更多的是怀着好奇心的本地人与外地游客也纷纷寻迹过来,一睹姚先生的农耕收藏。事隔两年多,笔者再一次去姚云泉先生收藏处,居然收获超越了想象。面对越来越丰厚的收藏量,我发现姚先生的精神面貌较之以前更为亮眼,健谈流露喜不自胜,倾爱之心犹见眼角眉稍,一位深爱这块土地的农民文化形象,深刻而又镌心,他的天空里,有一轮农耕文化的蓝月亮。
这次笔者所看到的,农业工具的收藏里大有进展,藏量丰富,品类更为宽广。农业生产与旧时代的农村生活工具与容器,几乎包罗万象。虽然没有作专业的整理,但看得出姚先生所耗费的巨大精力与财力。这些散布在农村角落边缘的“旧货”,被姚先生敏锐的目光搜察到了。据姚先生自己讲述,他在收藏这些“旧货”中,遇到过种种旁人的不理解,旁人都会觉得姚先生对这些旧货的偏爱有点异常,不可理喻,有的甚至以出高价来作难姚先生,但姚先生还是用道理向他们解释,将自己的一个农耕梦想说出来。他非常动情的说:“我们不能忘了过去的生活,这些破旧农具虽然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了,但它们蕴藏了先贤们的智慧,蕴藏了我们祖辈奋斗的精神,让我们和我们以后的晚辈们,不能忘记它们。”
姚先生是期待用这些旧时代的江南农耕收藏品,还原当年的农耕文化展览。他期待能获得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以自己的付出来报答社会。目前他已经收藏了千件计的各类大小农具与生活用品,覆盖了浙北一带村落常用的生产与生活用品,透析了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从这些“旧货”中,我找到了上世纪农村的原始面貌,找到了祖辈们终年战战兢兢食不饱肚、衣不遮体的贫困当年,找到了旧时代最低层的农村处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整日在焦虑矛盾之中……找到了目前大家喜气洋洋过上幸福日子来之不易的真正原因。
这几年姚先生辛苦了,他不但一如以往地收藏原有农具,另外又添了新趣,收藏起江南奇异的缸甏容器旧物,也重拾起他的老本行——补修破碎缸甏这一古老的职业,我们看到了他目前收藏的千余件缸甏旧货,占地非常大,堆叠了一摊又一摊。姚先生引着我边看边讲解,如数家珍一一道来。那些大小不一新旧不等的缸甏,也随着姚先生的讲述,引起笔者的好奇,有的是我见到过的,有的则从未看到过,有的跨了几个世纪,有的沉埋在地下也有不少春秋。有的是农事工具,有的是盛酒器具,有的是盛水容器,有的是取暖器具等等,这些缸甏款式不等,反映了旧时代的生活面貌,比较真实还原旧时代农村家庭生活状态。
长时期村落生活,让姚先生对本地的风俗与生活习性非常熟悉且充满热爱,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依存情感。在姚先生眼下的这些农耕文化工具样本,是祖祖辈辈生活的载体,它们是活着的先人灵魂,闪着智慧余辉的物体,姚先生对它们倾注了无限的情感。他每天身旋于这片收藏着数千件旧货的天地中,想方设法让它们形成一定的复活环境,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懂得它们的过去,懂得前辈的智慧,从这些物件上找到先人们生活的奋斗精神,这真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去年,姚先生还做了一件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技能表演,他用一只大水缸,放进了河里,然后自己坐进水缸上悠然划游于河水之中,这可是一件有高难度的技能项目,水缸的自重与平衡非常难于驾驭,人坐于缸中,一不小心就会失沉于河底,而姚先生经过自己的长期专业训练,能够让身体保持平衡,创出奇迹,一项“坐缸渡河”的技能项目就通过他的努力开创了出来,受到本地社会的普遍关注,一时成为本地“网红”。
对于姚先生致力于农耕文化的收藏,期于向世人展览的梦想,本地政府还是非常支持的,政府专门为他的修补缸甏技能进行了县非遗文化项目的申报,期待他在这方面发挥优势,更多地做好农耕文化这篇文章。姚先生非常感谢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他一直在自己的天地里做自己的梦,因为生长与养育他的那片浙北土地的天空之上,一轮农耕文化的蓝月亮在他梦里冉冉升起,这一切,让它现有的生活赋有无尽的美意。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