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武:从庚子到辛丑之1——散文的规矩

从庚子到辛丑
第一部分“散文的规矩”

就在这个人们欣欣然舒展开压抑了一冬的寂寞纷纷步入各自的学习或工作轨道时,我又惊喜地发现杨华先生推送出了一篇短文《希望》:

杨作家高大上一番温情勾勒,便处处胜江南了!

“杜驻村”此番算是砥砺前行于这葱葱郁郁的社会生活中且行且珍惜哦。

如歌的行板,如云的心胸,开阔的山野盛开着娇艳欲滴的村趣,我期待“杜驻村”精湛的文字和令老百姓有口皆碑的美谈。

——这是我读后的感觉。

附:希望

记得那个年代,城里有知识的青年上山下乡,锻炼他们的农村生活能力,后来又进了城,史铁生就成了作家,还有姑娘的魅力吸引留在农村,娶妻生了子的,白尾巴狼变了陈世美的,要说现在,遍地陈世美,本来金花对银花,西葫芦配南瓜,热恋的情感冷却了时间,剩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思想自不然人往高处走。

现在是城市里的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拿了薪水,背着笔记本电脑下乡进村入户,指导扶贫农民致富,路子相似,却也向前迈了一大步。

我的外甥杜立群就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名普通驻村干部,他心态乐观,喜欢农村,他是市里来的,还有省上和县里的干部。

立群他们在这里相当于钦差大臣,上传民生民意、百姓呼声,下答中南海的声音。

从明天开始,他们入户调查民意,写好每天的驻村日志,传播党的惠民政策。

昨天下午我开了小红马,他在天润苑小区大门口坐的车,长大了的他,我没有和他长谈交流过,他热爱文学,读初中时作品发表在一些报纸刊物上,其中《会宁,中国版图上的一粒沙》获得当时《语文报》全国征文一等奖,读了大学,他却喜欢语言艺术,屡屡登台演讲就捧奖,有一等二等的,也有三等奖的,荣誉比较丰满,工作之后或许忙,懒于写作,偶尔有散记发表,而写作是勤奋不断努力的成果。

小红马跨过会师大桥进入会师大道,车轮猛添翅膀,速度也就能听到窗外刮动的风声,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是丁沟,那里有个沈屲村。

经过丁沟镇街道,正在维修,似乎是一个很小的山村镇子,绕右上山,油路如一条黑色的巨蟒蜿蜒山里,据说是市委办公室帮扶的结果,能够感受到路的质量超过了一般,车窗外的山间地里,春雨一场接一场,墒土湿润,牛马年,广种田,农民用小型耕田机播种,憨厚诚实的老牛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

立群担心小红马爬坡缺乏力气,最怕耗尽最后一丝电把我们丢在路上,但我心中有底,诗人孙权先生常开电动车往返会宁城。

已是野草绿遍山野的春尾,杏花残谢,没有黛玉的泪珠悲哭葬花吟,独领风骚的风机转动着巨翼,呼啸长风,旱源发电的源泉。

路牌标着沈屲——慢湾,优美的垂柳装点了诗情画意般的韵味,俯视半山腰,红旗迎风招展,沈屲就在眼下。

村址到了,立群跳下车,打开铁大门的锁子,小红马就顺从而进,立群又打开第二道铁门,一排漂亮的房子呈现在眼前,或许这就是理想农村的缩影,立群开了厨房的门,我立刻给小红马补电。

院子里有个小花园,蜜蜂采着迎春花绽放的芬芳,清风拂面,叶片颤动,一只麻雀落在花枝上眼睛机灵的看我,我喜悦的眼神多看了一秒,它马上飞走,麻雀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即便我修成正果,但它对人类的善良,永远保持怀疑,让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

我觉得杨老师的另一篇微信文章《两条腿的桌子》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表其文字特色的。

当时,我曾如此这般试析过:

一、初读的感觉:

从人说起,就说到了桌子;很有魏巍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构,大家耳熟能详,就不展开了吧!

作者从亲身经历入手,带入对桌子的深度思考。

有感而发的文字,直入现实,此时,“零评论”也是一种很有分量的评论啊!

读着读着,我觉得杨老师不是偶然去写的,从作者的视野所涉及到的学校来看,已足见此事涉及面之广,需要我们去好好关注一下这篇短文所提到的问题了!

人们通常对司空见惯了的现象就认为不值一提,杨老师敏锐的神经却没有轻易地放它过去……

有点儿杂文的笔法,如星光乍现,难能可贵的是还给领导留足了空间与时间。

最后作者忽然之间就进入了抒情语段,可我一路读下来,惜苦无情可抒哦!

方才明白作者哪里是抒情?

二、风格:硬朗、刚劲、开阔、思辨。

为什么会想到“硬朗、刚劲、开阔、思辨”这样一些词汇呢?

答案就在杨老师的文字当中,试读之,看看是否有和我的理解比较接近的那种味儿:

硬朗

1、桌箱极小,学生的书包只能放在地上,或挂在桌子上。

2、谁都有孩子,谁都心里难受,这是领导眼皮底下忽略的委屈。

3、我知道冬天里种子是不会发芽的,我播下一枚腿的善良,期待春天的来到!

刚劲

1、升到初中块头大了,一米七八,一百五十斤,才感觉设计桌子的人专业不过关,后面三排学生的腿都被受到严格的限制,两条腿的桌子要一条横杠牵扯住才能平衡不倒,这条横着的铁条屈住了孩子的空间,上课的时候两腿再难受,还得屈着忍受,谁的鞋里有钉子,只有当事人知道。

2、据说一个一米九的学生,写作业实在腿屈得难受,把腿伸出来,老师正从行行里走过,被放翻在地,疼得唉吆啊吆地叫唤,学生都不敢笑,不敢扶,老师既尴尬又难受!

开阔

1、三条腿的蛤蟆我们是没有见过,两条腿的人我们天天见,自己本来就是,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

2、小学的时候,孩子从来没有提究过桌子有几条腿的问题,那时候还小,不知道屈蜷两个字的滋味。

3、晚饭的餐桌上儿子提到了这个问题,我猛然想起开家长会的情景。

4、越高的孩子,心里越郁闷。

5、毛先生解放了妇女的脚。

思辨

1、可是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们见过两条腿的桌子吗?问问自己的孩子吧!

2、影响了孩子的精力和身心健康,这是学校和老师不知道的。

3、本来属于自己的空间很小,桌子又是极不合理的设计。

4、以前的那些木头桌子呢?孩子坐上何等的舒服。

5、会宁城里有六个初中,四个高中,不知道学生的桌子是否都是一个样子,要是高中同学的桌子也是两条腿,他们的三年如何熬下来,这是教育硬件设施中出现的一个弊端。

6、教育要从桌子整改,首先设计适合孩子能坐的桌凳,这是最最起码的教育。

7、在这个寒假里,希望两条腿的桌子们得到思考,我会跟进,开学我会关注,直到会宁的长腿孩子解除委屈!

我更感动于杨老师以硬朗、刚劲、开阔、思辨为特点的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