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坐拥天下,军队强大粮草又足,为何还会被朱棣轻易打败?【图文】
建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打败,归根结底在于,他性格柔弱误事、用人不当误国。当然也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孙子能顺利即位,将开国功臣们屠戮殆尽,导致朱允炆无将帅可用也有很大关系。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因风寒病逝。朱元璋悲痛之余,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至诚至孝的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然而朱允炆却没有继承到爷爷朱元璋的心狠手辣,也没有继承到父亲朱标的外柔内刚,他的性格就是一副活生生的儒生姿态,行事十分优柔寡断。
一、仁慈的性格,耽误大事
作为皇帝有这样的性格是万万不可取的。生在帝王家,除了应该冷漠无情之外还要学会利用感情,因为这个龙椅注定了只有争斗,互相残杀。而朱允炆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十分善良,最终错失了许多铲除朱棣的机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建安元年,临近朱元璋病逝一周年忌日大典,按照要求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们都要进京祭奠。此时,整个朝堂上政治氛围却十分紧张,因为朱允炆在齐泰、黄子澄等书生的建议下开始削藩。藩王们人人自危,朱棣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祭奠朱元璋这种大事含糊不得,不然就会被说成是不肖子孙,此时对皇位已经有强烈欲望的朱棣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为此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也是为了让朱允炆放心,便派出三位儿子代替自己去南京。
有许多大臣建议扣下朱高炽等人,一方面将他们坐人质,防止朱棣有异心;另一方面,这三个儿子都不是庸才,从后面的历史记载来看,这三人个个都是厉害的角色。然而建文帝却将他们放走,此事就连朱棣都觉得不可思议。朱棣在儿子们安全返回北京后,便发起靖难之役。
后来朱棣造反,跟他生死相向,朱允炆居然在军队出征前,说“莫伤害朕之叔父”,就让前去平叛的军队畏手畏尾,要是说“擒贼先擒王”的话,估计朱棣也会招架不住。
所以朱允炆的犹豫不决是他被朱棣打败的第一要素。如果朱允炆能多点帝王的狠辣心肠,或许整个大明的历史都将改写。
二、用人不当,误国
简单来说,就是书生误国。
朱元璋死前,任命进士齐泰为顾命大臣,掌兵部尚书。后来朱允炆又重用黄子澄、方孝孺来治理国家,就这样凑成了一个领导班子。
他们三人都是饱读诗书的大儒,但他们却没有打仗的经验与能力,从而导致发出很多错误的指令:
一、朱允炆削藩时,从谁下手犯了难。
齐泰认为当时建文帝的叔叔们中朱棣是资历最老的,而且手握重兵,应当先下了朱棣的王位。但是黄子澄认为朱棣实力较强,应当从弱一点的藩王开始。最终朱允炆更相信自己的老师的判断,没有首先对朱棣动手。兔死狗烹的道理都懂,所以就导致削掉其他弱小的藩王后朱棣早就准备好一切,蓄意造反了。可以说黄子澄延误了能趁早清理朱棣的时机。
二、战场换帅,兵家大忌。
燕王起兵后,朱允炆本来派的是老将耿炳文迎敌。耿炳文善守城,并不擅长主动出击,即便如此朱棣打得也非常困难。这个时候由于耿炳文吃了败仗,还是这个黄子澄,给朱允炆出了个馊主意,他建议用李景隆换下主帅。
结果李景隆就跟赵括一样,满嘴说的头头是道,但是肚子里没货。他接手后屡战屡败,每次战败都是辎重丢了一地,从某个层面来说,养肥了朱棣,因此他称为“移动的快递员”也不过分。后来朱棣打到南京城下时,城内二十万守军,都在齐心协力想方设法守城之时,这个被朝野寄予厚望的李景隆却选择了开门投降,他不顾朱允炆的知遇之恩,真的是可耻的叛臣!
不得不说,如果朱允炆重用的是徐辉祖,或许朱棣也篡不了位。徐辉祖是谁?他是中山王徐达长子,也是能征善战之辈,就从靖难之役中的两场战役就能看出来:先在白沟河之战中成功掩护主帅李景隆撤退,全师而还。又率中央军北上,在齐眉山大败燕军,斩其骁将李斌等,使燕军陷入窘境。但就是因为他跟朱棣有亲戚关系,便被质疑不被重用,实在是令人无奈。
三、朱元璋留下的巨坑
朱元璋为了让孙子朱允炆能安安稳稳的做皇帝,大肆屠杀功臣,比如大将军蓝玉。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蓝玉还未死,朱棣就不敢反。
蓝玉军功的巅峰是在洪武二十一年,他率军北征元朝皇室残部,最后大败元军。但是蓝玉此人性格乖张,目无法纪,北归途中侮辱被俘虏的元妃、纵容士兵打破喜峰关门长驱直入、培养亲信独断专行,这一切老朱都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满。
此时能够镇得住蓝玉的子孙辈中太子朱标已死。朱元璋觉得蓝玉不会信服朱允文,因为他军功很大,为了防止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明朝可能被蓝玉这样的人窃取,不如先下手为强,将不确定因素扼杀在摇篮里,试问哪个皇帝会把祸害留给子孙后代?而且既然要动蓝玉,那么就动的彻底,让其他人看了都胆寒,最终朱元璋选择了对蓝玉剥皮填草处罚。
所以建文帝即位后,他的手下可用将领还真的不多,能征贯战的老将基本上被老朱给收拾光了,剩下的多为庸将和老弱,根本无法独挡一面。而朱棣在北方的战绩斐然,不是一个只会贪玩吃喝的藩王。所以碰上朱棣这样的狠茬,这些将帅根本不够用。唯一还算有能力的徐辉祖还不被重用。
建文帝会败给朱棣,还是他自己将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很简单的道理,假如从一开始就听从齐泰的方针,还会有朱棣什么事吗?或者不重用李景隆,朱棣能不能打到南京都还两说。因此允炆的性格才是失败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