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忠告:“齿软不赴丧,肉软不吃凉,腿软不同房”,在理吗?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衍生出一种特有的俗语文化,深刻滋润着每位华夏儿女的灵魂。从表面上看,它是字与字之间的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根本的角度出发,这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做人、做事等方面,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开始慢慢走向衰弱,各种疾病也逐渐出现。虽然生老病死都是遵循自然法则,但许多人都没有熬过半百的生命坎,就匆匆离去。为了让自己保持健康长寿,老百姓也是流传有一些说法。比如这句:“齿软不赴丧,肉软不吃凉,腿软不同房”,啥意思?
齿软不赴丧
“齿软”,顾名思义牙齿比较软。那哪一类人才会有这样的烦恼呢?上了年纪的老人。人们建议上了年纪的老人,最好不要去参加丧礼。这按理来讲“吊唁奔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包括农村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难道还有年龄的划分?
首先就是去世的人是与老人同龄或者要老一些,这个时候老人想到的是将来自己也有这一天,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触景生情,最终一病不起;如果这个人是自己的亲戚,年龄再比较小一点,也容易引起老人的过度伤心,对身体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实咱们从实际角度出发也不难理解,年龄大了腿脚不利索,办丧事的时候需要人进人出的。这稍微一个不注意就把老人家碰倒,如果身体没事那还好,万一造成伤害这又谁来承担?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是不建议奔丧的。
肉软不吃凉
字面意思理解,肉比较软。当然这里不是说的牲畜的肉熬煮得烂软,它有着特殊含义。第一种就是容易生病的人,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经常活动,身上的肉都已经松散了,所以也被称为“肉软”。凉东西带有很大的寒气,身体本来就如此虚弱,食用也只会让身体变得越来越糟。
第二种就是自身比较胖,身体缺乏相应的锻炼。看起来身体健硕,从医学的角度出发,其实是最虚弱的人,特别是脾胃等等,而且肥胖也正是由脾胃虚寒引起的。自身湿气本来就重,再吃这一些凉的,本就不好的脾胃负担也会加重,这又是何苦呢?
腿软不同房
一个人如果出现腿软的情况,就说明这个人出现了身体不适,或者说干了一天活,身体比较劳累,腿脚都不听使唤,这样最好还是不要同房。因为要耗费很大的体力,身体状态也只会越来越差。
咸丰皇帝诸位都不陌生,可为何在31岁就离开了人世?在位11年期间,被后人诟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真的是“夜夜做新郎”,身体方面毫无节制。就连列强入侵逃跑时,也不忘带着自己后宫的三千佳丽,最终只能“一命呜呼”。
品史君说
其实在品史君看来,我认为这些俗语还是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一方面人们可以在现实社会中进行运用,另一方面对人们学习传统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在传承传统文化、体验民族精神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可能有人会问,传统文化真的很重要吗?
犹太人想必诸位都有所了解,他们面对其他民族的迫害流亡了上千年,连一个定居的场所都没有,以不到0.3%的人口基础,成功掌握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命脉。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他们还完成了“复国梦”,创造了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们靠的是什么?所有人对上帝的信仰都是不变的。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遭遇过无数次外族入侵,为什么可以一直被称为华夏?一直被称为中国?也正是得益于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不管时代如何演变,它身上所流淌的中华血液是不会改变的。
现在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大多数人都开始过起了洋节。比如圣诞节、万圣节、平安夜等等,这一点品史君并不反对。只是希望诸位在过洋节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传统文化这个“根”的存在。很多外国人都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难道我们自己说摒弃就摒弃了?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