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肝外表现
乙肝的肝外表现
以往,人们认为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只能在人体的肝细胞中繁殖复制。近年来随着检测方法的进展,发现乙肝病毒还可以感染人体肝脏以外的一些组织。可以说,乙型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出现肝外多系统病变。主要由于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相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肝外多种组织造成组织损害。
常见的肝外表现有
(1)关节炎:在急性乙肝前驱期,约20%~40%的患者发生关节痛或关节炎,这种情况常被忽视。受累的关节常为单个,也可以多个,以腕、肘、膝关节多见,无剧烈疼痛,与游走性风湿性关节炎颇相似。
(2)皮肤病变:其特点是在关节症状出现不久,半数病人可有皮肤改变,从红斑到丘疹或淤斑,最后发展成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乙肝则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等。
(3)心血管病: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可侵犯动脉血管而发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此病可发生于肝炎前、肝炎期间或肝炎后。
(4)肾脏病变:较多见,早期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出现颗粒管型,形成免疫复合物肾炎,起病时,以肾炎表现为主,一段时间又转为以肾病表现为主,无一定规律可循。
(5)消化系统:肝炎早期胃肠黏膜可出现炎性改变,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慢性肝炎常出现肠壁黏膜水肿。此外,胆管炎、胆囊炎也很常见,还多见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6)血液系统:急性乙肝常有不同程度的血象改变和骨髓再生不良,肝炎,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多于女,病情进展较快。
由此可见,乙肝病毒不仅有明显的嗜肝性,还有泛嗜性。这就提醒人们在诊治乙肝的同时,要注意有无其他器官组织的损害。在诊治其他疾病时,也要考虑到是否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的并发症,以防误诊漏诊,延误治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杨明博,医学博士,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肝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亚太肝病诊疗联盟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脾胃治未病与中医外治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理事;西安市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脂肪肝学组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的中医药防治。
先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支军宏临证精华》1部,《成冬生临证撷要》1部,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主持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2017年莲湖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首届中国医师节被评为西安市首届“最美医生”。
临床善于中药口服、中医外治及中药灌肠综合治疗脂肪肝、肝硬化腹水、黄疸、肝癌。起名谓之“三才疗法”,这是在充分发挥内经“杂合以治”学说的基础上,探索并逐渐形成的治疗模式,来促进慢性肝病患者的康复。肝硬化患者,尤其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在临床上常由多重致病因素存在,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等诸多脏器,病理变化包括气虚,血瘀,水湿,痰饮等诸多因素,常常湿热夹杂,寒温共存,临床常见多层次受损,多脏器功能失调,具有多重病性共存的特点,中国古代将“风痨鼓膈”,列为内科四大难治之病。在治疗上,往往不是单一疗法或一方一药能毕气功,应当充分发挥《内经》所谓“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治疗方法,方有显著效果。“三才疗法”即所谓杂合以治,包括多种治疗方案的综合应用。比如药食结合,针药结合,情志与药食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医疗与自疗结合等等,进行多环节,全方位的综合治疗。具体手段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灸推拿,情志调节,营养加餐,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等。多角度,多靶点,多维度来促进慢性肝病患者的康复。
了解更多医生专家科普
- 爱问医康
- 吸取健康新知
创建健康生活
关注【杨明博+执业医师】更多科普
-
杨明博执业医师
- 西安市+西安市第八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