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学会接纳和忍耐

十点读书(ID:duhaoshu)

还记得你的青春吗?

那些青涩、倔强和疼痛的时光。

那些渴望长大,却又害怕长大的日子。

1951年,作家塞林格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里讲述了一个有关青春的故事。

十六岁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被退学后,迷茫地流浪了三天三夜。

他假装成年人在纽约鬼混,却又厌恶成人世界的虚伪。

他怀念孩子的纯真,却为了孩子,向成人的世界屈服。

他以青春期特有的愤怒和焦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人。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年轻时也超级迷恋本书。他回忆说,当时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读过《麦田里的守望者》,简直就无法与同龄人进行交流。

今天,梅也与你一起回顾这本属于青春的史诗。

1

疼痛,来自拒绝妥协的青春

故事开始的时候,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个成年人眼中的“坏”孩子。

父母把他送进了当地口碑极佳的潘西中学,霍尔顿却厌恶学校和同学。

四门功课不及格,他将被学校开除。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被中学开除。

他和室友相处并不愉快,对每位室友都充满抱怨,还为了女孩琴与室友打架。

他偷偷溜去了纽约,假装成年人的样子深夜去酒吧饮酒,对旁边的女郎抛媚眼,还差点搞上了一个妓女。

每一个举动都让成年人痛心疾首,以为下一步霍尔顿就会走向堕落的深渊。

可是他并没有。反而越是接触成人的世界,就越是厌恶和迷茫。

他越发怀念小妹妹菲芘,和菲芘以及其他孩子们所拥有的纯真世界。

经历过招妓被讹诈、约会很失败、妹妹的礼物被跌碎等一系列糟糕事件后,他精疲力竭地偷溜回了家里,去见心爱的小妹妹菲芘。

看着这个纯真的孩子,霍尔顿说出了那段著名的宣言:

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要守护孩子,让他们开心地享受纯真,不要被成年人的社会所污染。

他已经无法回到童年,可是他也没有准备好进入成人的世界。他的内心充满迷茫。

他知道他一定会被这个污浊的世界改变,可是他还想努力保护纯洁的孩子。这是属于青春最后的倔强。

因为倔强地不肯向现实妥协,少年人的青春才如此疼痛。

因为终究对现实无能改变,少年人对前路才如此迷茫。

可少年人终将不可逆转地长大。

他们在疼痛中慢慢麻木,也在岁月里慢慢成熟。

成长,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溃烂。

2

叛逆,有时毫无意义

青春,是人生最敏感也最叛逆的岁月。

少年们厌恶着现实,怀疑着一切,总叫嚣着要改变一切丑恶。

正如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

他最常说的词是混账,最常用的评语是假模假式。

他鄙夷校长每周五给学生吃牛排,认为这是为了在家长面前刷取好感。

他讨厌室友斯特拉德莱塔,认为他和琴的约会只是在胡搞,亵渎了自己有好感的女孩。

他厌恶酒吧里寻欢作乐的男女,忸怩作态的女装大佬。

他鄙视三观不同的约会对象萨莉,认为她只是轻浮地追逐明星,却并不了解戏剧真正的意义。

他痛恨着这个假模假式的世界,他以为这是叛逆。

他的妹妹菲芘,他看重的纯真的孩子却一语道破真相:你只是讨厌正在发生的一切。

菲芘以孩子的清醒和直接,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必须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

这让霍尔顿十分惶恐。因为他并不知道他真正喜欢什么。

他对琴有好感,可是他明知琴在和风流的室友约会,却不敢去相见,更不敢去阻止。

他一时冲动叫来妓女,却不敢真正嫖妓。当妓女和皮条客前来讹诈时,他无力反抗。

他痛恨自己的怯懦,讨厌自己的迷茫。

但直到菲芘点出了真相,他才第一次面对自己,

原来,所有的愤世嫉俗都是表象,背后其实是对成长的焦虑和无能为力。

少年的我们总以为举世皆浊我独清,总想逃离这个庸俗的世界。

却不知道很多时候只是用叛逆掩盖焦虑,并没有看清自己的内心。

我们想打烂一切不如意和不公平,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未来。

当我们真正成熟以后,才发现这样的叛逆毫无意义。

3

成熟,是为了生活卑微地活着

有人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表面是写少年的叛逆和抗争,实际写的是成年人的失落。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不堪和痛苦。

历史老师斯宾塞先生孜孜不倦教导霍尔顿,本人却“老得快要死了”,穷得买一条毯子就能十分开心。

修女友善对待他人,力行慈善帮助别人,却只能吃最便宜的食物,等待别人的施舍。

聪明可爱的弟弟艾里早逝,很多亲戚、朋友来参加丧礼,似乎非常隆重。但真正感受到痛苦的,能记住艾里的,只有母亲和自己。

安东里尼老师看似家庭幸福,却是用夫妻亲密的表象掩盖自己的真正性取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同性恋会受到严重歧视。

成年人的世界,丑陋而无奈。

霍尔顿想离家出走远走西部,那个传说中充满野性和生命力的地方,建造一所小小的房屋,做一个又聋又哑的加油工人。

可是他最疼爱的小妹妹菲芘拉着行李箱来到他面前,对他说:“我要和你一起走。”

霍尔顿惊呆了。他愿意自己卑微地活着,却不愿意菲芘失去快乐。

他想要妹妹回到学校继续演戏,可是菲芘生气地拒绝了。

为了哄菲芘高兴,他带着菲芘去了动物园、游乐场……直到看到心爱的旋转木马,菲芘才终于开心起来。

书中把这一段写得非常动人:

眼看着老菲芘那么一圈圈转个不停。我险些儿大叫大嚷起来,我心里实在快乐极了,我老实告诉你说。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她穿着那么件蓝大衣,老那么转个不停,看去真好看极了。

即使大雨倾盆,即使身上都湿透了,霍尔顿却突然间变得快乐,因为菲芘很快乐。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在成人世界里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着孩子们的纯真和欢乐。

正如安东里尼所言,“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故事的结局里,霍尔顿回家后生了场病,父母为他找来一位精神分析家进行治疗。

他终究会再回到学校,也许会努力上学。总有一天,他会真正长成一个成年人,真正进入到成年人的社会。

正如一代又一代叛逆的少年,曾经将《麦田里的守望者》奉为青春圣经,曾经模仿霍尔顿的说话方式,穿着打扮,故意在冬天不戴手套——因为霍尔顿的手套被偷走了。

然而他们终究在长大,总有一天会回归社会主流,会逐渐被污浊的成人社会同化。

他们慢慢习惯总戴着面具,习惯佛系对待一切,习惯成为一个面目模糊的中年人。

午夜梦回时,他们也许会想起那些愤怒的焦虑,激烈的冲动,真心坚持的原则,不顾一切的爱情,和头破血流的青春。

然而所有锥心刺骨的伤痛,都会在岁月里慢慢褪色。

当朝阳升起,他们只是淡然一笑,继续为生活卑微而努力地活着。

却尽自己所能,心甘情愿守护着,所爱之人的欢笑与希望。

因为爱和纯真,永远是带领人们走向更好未来的明灯。

作者简介:

梦舒,十点读书邀约作者,80后职场宝妈,重度结论证患者,名著夹缝读人生智慧,热点背后聊意短情长。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9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