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商基因的微医,能和京东、阿里抢饭吃吗?

导读
THECAPITAL
已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中,京东健康率先实现盈利,阿里健康也紧随其后,但第一家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仍身处巨亏之中。从三者的财报看,互联网医疗企业仍然难以通过在线问诊实现大规模盈利。
没有电商基因的微医,这一次等来机会了吗?
本文共3844字,约5.5分钟
作者 | 阿布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2020年底,微医完成了3.5亿美元的融资,就在两个月前,微医刚刚拿到另类资产管理公司Investcorp的投资。2个月内完成2轮融资,市场将这一举动视为微医上市的信号。果不其然,有知情人士称,微医将在2021年初,即农历新年前后递交上市申请。

去年,京东健康上市,成为港股市场最重磅的IPO之一,如今,京东健康市值高企,超过了5000亿港元。同一时间,阿里健康的港股市值为3841.59亿港元。作为最早的互联网医疗上市企业,平安好医生市值也超过千亿。

在疫情的影响下,在线问诊这一模式开始被投资人重新认识,也激发了一波上市热潮。曾几度想要上市却不成的微医,这一次等来机会了吗?

01

挂号网的前世今生

2010年,廖杰远创办了挂号网。以此为起点,挂号网拿到了腾讯、启明创投等一线机构的投资。

从业务看,早期的挂号网一直以协助公立医院挂号,利用互联网技术公平有效地分发公共资源为主要商业模式。但是公共资源是不可以直接牟利的,也不允许加价,否则就变成了网上黄牛。随着挂号网体量越来越大,成本不断高企,之前收取的一些相关衍生费用无法持续。

2015年,挂号网宣布更名为“微医集团”,并披露公司完成了C轮3.94亿美元融资。融资后,挂号网计划投资3亿美元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并表示从公司储备资金中追加5600万美元在全国与优秀的医疗机构共建五个区域手术中心,为1亿1000万微医集团用户提供线上线下闭链的医疗及健康服务保障。

这轮融资的金额比B轮翻了一番,投资人认可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业务升级带来的商业模式的改变。

2016年,微医与众安保险合作,完成从医疗服务到支付的闭环。从业务构成看,当时,微医的雏形已经初定为3个业务品牌:挂号网—微医集团的Web入口;微医—微医集团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微医ACO( 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tion ,责任医疗组织)—微医集团的健康保险体系。

这种转变很快见到成效。2016年底,微医宣布盈利,成为业内第一家宣布盈利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廖杰远曾公开表示,公司全年营收共计12亿元,这三项业务均实现全面盈利,营收占比依次约为45%、20%、30%,利润约2.8亿元。

一年后,微医发布了专注于智能医疗的云平台——微医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两款医疗AI产品的开发,分别是西医AI“睿医”、中医AI“华佗”。微医云不仅是底层技术,更承载着其他业务所积累的数据,是极具想象力的一块业务。

从业务机构看,微医拥有了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微医险、微医检等业务板块。其中,业务涉及到与预约挂号、线上线下的专科及全科诊疗、健康管理、体检、保险等各个医疗相关的环节。

在完成线上下的覆盖和整体闭环的打通后,微医开始迈入资本化。

02

一波三折的资本化之路

2020年底,微医完成了3.5亿美元融资。消息称,微医计划推进其业务拆分后的数字医疗服务业务板块申请在港上市,其分拆上市部分在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超过60亿美元,并计划在今年春节后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与此同时,微医内部进行了新一轮人事变动,似乎也印证了上市在即的传言。

今年1月6日,微医完成公司高管任命和组织架构调整,涉及公司副董事长、CTO、COO、CFO等。这次人事任命由CEO廖杰远提名并经公司董事会批准,王永才在本次调整过程中接任CFO一职。

事实上,就在去年4月,微医曾经进行过一次人事调整,当时,微医围绕“数字健共体”核心战略,完成业务和组织结构升级,组建了微医药、微医疗、微医保、微医械、微医云五大事业群。

愚人节当天,蔡强正式出任微医董事会副主席兼CFO,分管集团财务、投融资及保险事业群,并直接向公司董事长廖杰远汇报。彼时市场都认为,蔡强的加盟是为了推进微医赴港上市事宜。

不过等来的不是微医上市的消息,而是蔡强的离职。蔡强担任微医CFO的三个月后又担任微医健CEO,没两天,架构就变成一人之下(微医所有人向蔡强汇报,蔡强再给廖杰远汇报)。而就在半年后,蔡强静悄悄离职了。蔡强离开微医之后,王永才加入微医接替了前者的职务。

过去几年,微医多次传出上市的消息,但似乎运气总是差了一点。

2018年,微医宣布要赴港上市,并计划将旗下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等三块HMO相关业务作为整体赴港上市,另外倾向将“微医云”业务分拆独立在A股上市。不过,当时有消息称,廖对估值不是很满意,主动延迟上市。

2019年2月,外媒报道,微医考虑让其云服务部门进行部分上市。不到一年后的2020年,疫情的作用下,微医再次尝试冲击资本市场,也是此时,蔡强加盟出任微医董事会副主席兼CFO。

过了一阵,微医的上市时间表再次更改为2020年底或2021年初,上市地点仍是港股。不过,谁料到,瑞幸造假事件爆雷,而微医的联席保荐人中的瑞信曾任瑞幸在美上市时的承销商,微医做出了临时更换保荐人的决定。再一次让上市时间被延误。

据悉,微医计划在今年春节后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其分拆上市部分,即微医疗、微医药、微医险。不知道这一次,微医能否了却心愿,如期完成上市。

不过,微医仍不能放松。现在可能是互联网医疗企业上市的最佳窗口期,也可能是最后的窗口期。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处在发展的红利期,受到政策影响较大,疫情后一旦有波动,那么上市路则会更加崎岖。

03

互联网医疗的盈利“癌症”

互联网医疗走到今天,几多坎坷。其中有两个大问题一直伴随行业的成长:一个是需求、另一个是盈利。

6、7年前,互联网医疗还是一个大风口。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医疗的元年,当年拿到融资的相关项目达到33起,2014年更突破了80起。不过,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2015年开始,风向一变,互联网医疗被证伪。

彼时,互联网医疗类APP同质化非常严重。根据当年的一项统计,市面上超过1200款移动医疗APP中,超过四分之三的APP在做三件事:一是网络问诊,二是挂号支付或者陪诊,第三则是慢病管理。对照美国移动医疗类APP,大致可以分为:在线问诊、医生上门、慢病管理、医生社区、患者社区、医学数据可视化、医生预约、医疗服务比价、肿瘤云决策平台、用药追踪器、术后管理、云电子病历、医院移动通讯方案等多个类别,且分布均匀少有扎推现象。

曾有业内人士直言,“如果大部分APP都只做这三件事,那么绝大多数都活不下去。”

让投资机构纷纷离场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互联网医疗企业难以盈利。患者不愿意买单,医院没有买单习惯,那么谁来为服务买单?

不少项目针对的其实是虚假痛点,或者说是其想象出的用户痛点,另外还有项目技术难度大、巨头碾压、烧钱过快、盈利无着、方向游移、团队内讧等问题。

由于医疗的低频性难以改变,让互联网医疗像烟花一样,短暂的绚烂过后重回寂静。2016年开始,这类创业项目无法再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大量创业项目关停、倒闭。少数头部项目也是举步维艰。直到2020年疫情来袭,让在线问诊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疫情爆发使得广大群众认识并使用在线医疗平台,在线医疗普及度与大众认知大幅提升,推动行业在用户中逐步渗透。

与此同时,政策也在加码。

去年2-3月,在疫情最紧迫时,国家卫健委两次发文,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国家医保局也出台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就医购药服务。

伴随而来的是一级市场的热情回升。

2020年我国医疗健康赛道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120起,总披露金额245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从投融资数量上来看,2020年第三季度的投融资数量最多,共369起,同比增长64%,第四季度共335起。从总金额来看,2020年三、四季度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第四季度达到了最高峰,共961.62亿元,占全年总金额的39%。

在这场战疫中,微医开始向线下深度渗透,与地方政府合作。比如,微医与山东医保部门合作成立全国首个省级互联网医保大健康平台——山东医保大健康平台,开出全国首张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医保电子结算单。以互联网医院为抓手,平台实现了药品生产企业、中间流通商、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以及医保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网上问诊、慢病续方、医保结算、送药上门等一体化、专业化服务。

微医还依托慢病互联网医院,开创线上线下结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据了解,微医在泰安推出了国内首个市级层面接通医保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服务,将患者复诊购药时间大幅缩短,分担当地医院20%左右的门诊量;同时提升当地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单次处方金额下降超过12.7%。

同时,微医在天津以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为依托,协同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基层医疗卫生共同体,统筹慢病管理、药事管理、分级诊疗等服务,推动服务场景创新,通过云服务平台,实现了“诊疗、药品、检查、数据、绩效”的统一,逐步建立起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健康守门人”机制和数字化的分级诊疗体系。

打通地方资源,让微医可以将线上+线下模式深入社区这样的毛细血管。打通后的商业模式,从单薄的挂号平台逐渐拓展到远程医疗(会诊、复诊)、在线处方、医药电商、家庭医生等细分领域。线下实体医院让微医具备了联合各层级大、小医院组成医联体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这样与政府合作,微医真正将康护做到了点上。

不过,以微医为首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已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中,京东健康率先实现盈利,阿里健康也紧随其后,但第一家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仍身处巨亏之中。从三者的财报看,互联网医疗企业仍然难以通过在线问诊实现大规模盈利,药品保健品销售成为主流的盈利模式。

没有电商基因的微医也将面对同样的难题,未来,如何将自身的优势扩大,并实现规模化盈利,可能是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急于看到的。

END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欲入读者群,请加小助手(RZZG2006)
融中热搜
【专刊】达晨财智 | 【专刊】诺亚控股
【专刊】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
最近VC有点烦 | 深圳拿到了尚方宝剑 | 资本控股“大变身”
芯片骗局终被捅破 | 白酒走进“负时代”
四位半导体投资“老炮儿”的自白
瓜子的光荣和非议 | 陆正耀难解小蓝杯诅咒
定增进行时 | 2019机构IPO排名
融中朱闪对话达晨刘昼 |  2019尬人排行榜
创投人学历揭秘 | 科创板 | 美元募资
母基金失血2019投资人逃离人工智能
那些女性投资人 | GP们的二八分化 | 资本寒冬

GP观察

国科投资

华兴资本 | 北极光同创伟业 | 洪泰基金 | CVCA

华平投资 | 高瓴资本 | 百度投资CMC资本 | 博裕资本

创璟资本高榕资本 | 澳银资本 | 景林资产 | 凯联资本

盛世投资 | 顺为资本 | 一村资本 | 腾讯投资 | 毅达资本

元明资本 | 远洋资本盈科资本 | 雷石投资 | 远翼投资

启赋资本 | 温氏投资 | 曦域资本 | 华盖资本 | 华兴资本

达晨财智红杉中国 | 同创伟业 | 厚德前海 |首钢基金

险峰旗云 |基石基金

人物
肖冰 | 邵红霞 | 张涛 | 索继栓 | 刘庆峰 | 何伯权
曹德云| 贾康甘剑平雷军 | 栗浩洋 | 刘燕华唐宁
王忠民 | 吴亚平 | 田源 | 张汉亚  | 俞敏洪
达公司

蔚来 | 渤海银行 | 好想你 | B站 | 鹏博士 | 全聚德

广汽集团 | 中望软件 | 亿纬锂能 | 康希诺 | 爱尔眼科

新瑞鹏 | 尚品宅配 | 和而泰 | 佛朗斯叉车 | 掌门教育

数联铭品 | 宁德时代 | 三角兽 | 娱人制造 | 云从科技

交控科技 | 笑果文化 | 沃尔德 | 声智科技 | 三只松鼠

车通云 | 思必驰 | 神策数据 | 小鹅通 | 乂学教育 | 掌门1对1

碧桂园 | 富时罗素 | 天风天睿 | 旷视科技 | 瑞幸咖啡

华大基因 | 众投邦 | UU跑腿 | 地平线 | 思贝克

世和基因 | 数澜科技 | 凯联医疗 | 天广实 | 臻格生物

微医 | 奥然生物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