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手鼓唱起歌 | 星夜下的松鼠吃完土豆看太阳

19世纪,古典主义看中的是形体与轮廓,强调精准的光线调理。

这么说吧,有如一张油画就是相机的咔嚓一声。

早晨起来洗头发的时候,发现了几根白发,确切的说是银发。这让我第一次有了衰老的错觉,一旦跨过四十的门槛,就开始着手奔五了。

然而,梵高五十岁的时候,正是他最开始的时候,即便这个时候精神有点不太正常,在很多分析文章里,他只是童心未泯罢了。为此,在阿尔勒的时光,他专门画了自己的房间,送给了自己的好基友高更。

两个神经病在一起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在圣诞节前大吵一架,发生了割耳朵事件,想想觉得生疼。

我想,人的情绪有时候像一碗水,寡情的人水少,碗怎么晃动也不会洒出,因此看上去很平静。而梵高这样的疯子,情绪太丰富,水已经要溢出,稍微一晃动就一发不可收拾。和高更的争吵一定是让他伤尽了心,于是他想换一个方法转移痛苦,然后……对,他就把耳朵割了。

疼的一比。

我一直以为《麦田的乌鸦》是梵高的绝笔,因为他是自杀在麦田里的。很显然,梵高不是松鼠,而是一只找不到家的乌鸦。

对比他的作品明亮、高尚、积极、正能量,自己的生活却乌烟瘴气,这并不重要,作品才是流芳百世打动人内心的东西,其他的,由他去吧。

抖音里不是有句鸡汤嘛,卧室里脏乱差的人创造力最强。

嘿嘿,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在初中的时候,学过一个月的美术,那会儿急着考中专技校,将来能谋个工作,谁曾想,竟然考上高中了,便放弃了。

在那一个月里,一直认为,“画的像”才是美术的最高理解。

其实呀,“画的不像”才是美术的最高境界。

脑补一下梵高的《星空》。

你说那是星空吗?根本不是。你敢说那不是星空吗?谁都不敢说。

我严重怀疑那是喝多的时候,梵高看到的了头顶上的星空,有一次在家门口的土菜馆,和几个兄弟喝了几瓶牛栏山,出门的时候,果真满眼都是梵高画里的星空。

从这个契机开始,我突然看懂梵高了。

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远远不止“像不像”,要那么像,拍照不就好了么?照片像素还那么高。

他画的向日葵,葵花籽是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生命力竖立着,它在粗暴地生根发芽。

你看上面提到的《麦田的乌鸦》,你能感受到麦田麦浪翻滚,你甚至能听到乌鸦的叫声在头顶此起彼伏,暴风雨来袭前夕乌云压顶,三条道路通向远方看不到尽头,都是戛然而止,让你萌生恐惧和迷茫。

他画的咖啡馆,各种颜色叫嚣着,彼此闯入彼此内部,你会觉得自己当天就在这个咖啡馆点了苦艾酒喝完,看到的场景就是如此。

没看过也不打紧,自己脑补或百度图片。

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想去一趟发过的卢浮宫,好好的欣赏一下《蒙娜丽莎》。

如果去看了这幅画而忘记发朋友圈的人,肯定是最值得佩服的人。

要么是手机没电了,要么是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为此,我买了一本《达芬奇传》,这本书在樊登读书会里,也有很详细的剖解。

从扉页里摘取一段:他不仅是画家,制图家,发明家,解剖学家,还是音乐家和哲学家。同时他也是最神秘的一位。尽管几百年来他的伟大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家喻户晓,但他本人在世人眼中却始终像谜一样难以捉摸,令人好奇。而他的许多生平亦不为人所知。

以前总会以为他是个画家,谁有能知道,现在的汽车发动机原理的发明者、坦克的发明者、火箭推进器的发明者、当代社会城市管道系统.....瞧瞧人家的发明,都是飞机、机器人、子母弹、三管大炮、滑翔机、扑翼飞机和直升机一类高大上的货色。

数不尽数,书上看去吧。

法国著名作家蒙田曾说过:“我们的一生,一半是愚蠢,一半是智慧;不管是谁,如果只写到受尊敬和权威的一面,就等于只写了一半。

达芬奇留给世人的,是对“探索”二字的诠释。

达芬奇如果现在还活着,肯定是位粉丝过亿抖音网红。

急着去喝酒,草草的结束今天的文章。

总之一点,探索,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传承下去,让孩子知道。

作者 | 闾丘闻樱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