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与经方】陈宝田:小柴胡汤临床应用

小  柴  胡  汤

【原文】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123)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桨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1)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条文综述】

1、证候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神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2、分析

本证多由太阳之邪不解,传入少阳所引起,亦可因气血不足,腠理不固,邪气相乘,发自少阳,或厥阴转出少阳所致。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邪郁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故往来寒热,此为少阳之特殊热型,既与太阳病发热恶寒并见不同,又与疟疾寒热交替定时发作有异。少阳经脉循行于两胁,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胆气犯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故见神情默默、心烦喜呕。胆火上炎,则口苦、咽干、目眩。邪热来入阳明之里,故苔薄白,然少阳病亦有黄白相兼,或薄黄不燥之苔。脉弦,为少阳病主脉。

上述少阳病证候比较典型,但在临床上不一定同时出现,有时只要出现一两个主要证候,即可作出诊断。所以《伤寒论》第101条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同时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变化是复杂的,有时可出现兼挟的证候,但只要主证和病机属于少阳的范围,即可从少阳辨证论治。例如:

(1)三阳证见,出现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等证,虽不是少阳病的典型证候,但病情偏重在少阳,因为胁下满是少阳病的主证,颈项强亦与少阳经脉不舒有关,仅身热恶风是太阳之邪未尽,手足温而渴与阳明有关,权衡轻重缓急,仍可以和解少阳为主,用小柴胡汤。

(2)少阳病邪传入阳明而病情仍偏重在少阳时,出现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闷不除等。潮热虽是邪入阳明的特征,但大便溏、小便自可、腹不满痛,知阳明热势不重,重点在胸胁满闷不除。属少阳病主证,故从少阳立法论治。若证见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苔薄白等,此虽不大便,但无腹满硬痛,说明阳明腑实未成,而胁下硬满、呕吐、苔白等少阳证仍是重点,亦应以和解少阳为主。

(3)在厥阴病过程中,因治疗得当,或正气来复,发生脏邪还腑,病邪自阴出阳的变化,见呕而发热等,则应根据变化后的病情,从少阳论治,投以小柴胡汤。临床上有些疾病可能出现类似少阳的某些症状,然而实非少阳证,若误用和解,可造成变证。因此必须审其证候,确属少阳者,方可从少阳论治。

3、治法

和解少阳。

【组成与用法】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卖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方义解析】

柴胡苦平,气质轻清,疏解少阳郁滞;黄芩苦寒,清在里的郁热,柴芩合用,能透达邪热,和解表里;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调中。本方有疏利三焦、调和脾胃、宣通内外、畅达气机的作用,气机畅达则邪从汗解,即所谓“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之意。

【注意事项】

凡柴胡汤证,虽经误治,但不发生变证,仍可用小柴胡汤治疗。服药后,因枢机运转,三焦通利,正气振奋,与邪交争,可见高热寒战,然后正胜邪去汗出而解,此种现象称为“战汗”。若服柴胡汤或屡经误治后,病情发生变化,不见少阳证,出现他经证候,应观其脉证,随证施治。例如少阳转属阳明,出现烦热、口渴、汗出、脉洪大,或不大便、腹满痛的,则应从阳明论治,运用清下之法。

【适应病证】

1、内科病

疟疾,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感冒(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炎,咽峡炎,扁桃腺炎,痢疾,腮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厌食症,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急、慢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药物性肝损害,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功能紊乱,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胰腺炎,慢性阑尾炎,肠易激综合征,睾丸炎,附睾炎,肾盂肾炎,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性早搏,急性淋巴结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心肌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癌症,癌性发热、转移性低热,肝癌放射介入术后发热呕吐,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抑郁症,神经衰弱,癫痫及艾滋病等。

2、妇产科病

经行发热,经行头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期小便不畅,经期小便频数,经期眩晕,经前期综合征,经行呕吐,经行中断发热,经期晕厥,经期感冒,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妊娠呕吐(妊娠恶阻),妊娠发热,清宫术后感染,产后发热,产后抑郁症,产后情志异常,产后便秘,产后多汗,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产后阴中痛。急性乳腺炎,阴吹,围绝经期综合征。

3、儿科病

体质虚弱(过敏性体质,增殖体肥大性体质)。

4、五官科病

急性巩膜炎,中心性脉络膜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链霉素中毒引起前庭功能损害,美尼尔氏综合征,耳聋等。

5、外科病

乳腺小叶增生,肋软骨炎等。

【合方应用】

1、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本合方对非肿瘤性乳房肿块,触之柔软而疼痛,常伴有胸痛或月经来潮时加剧者,有良好疗效,服后肿块和疼痛均可消失,尤以乳房疼痛消失最快。若肿块消失后再复发或变硬,应考虑为乳腺癌,有必要找专科医生就诊。腮腺炎所继发的睾丸炎或结核性睾丸炎,其红肿热痛不明显者,宜投本合方。此外对面部粉刺(青年痤疮)呈暗红色或黄褐色的隆起,伴有胸胁苦满或下腹部有压痛者,长时间服用,也有较好疗效。

2、小四五汤

小柴胡汤、四物汤、五苓散的合方,取三方的字头简称为小四五汤。本合方适应病证很广,疗效亦佳。尤其对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疗效优于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五苓散、真武汤、春泽汤、实脾饮、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对消肿、消除尿蛋白和红细胞,以及改善全身状态,有疗效快而效果持久的特点。本合方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也优于其他方剂。

笔者常将本方与强的松并用治疗肾病综合征,多数于2个月左右得到完全缓解,即蛋白尿消失,血清蛋白正常,临床诸症消失。

笔者近年以小四五汤治疗6例特发性浮肿,其中5例治愈,1例有效,本病的特点是颜面浮肿以眼睑为重,四肢浮肿以下肢为重,尤以劳动后和立位最明显,清晨浮肿轻或不浮肿,下午浮肿重,常伴有头痛、恶心、发绀、口渴、小便不利、舌质暗、舌苔白、脉沉弦。

对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投以小四五汤,能较快地消除膀胱刺激症状,尿常规和尿培养转阴性,同时能改善全身症状。尤其对长期用抗生素,而尿常规和尿培养仍未转阴性,全身状态差的患者,用本合方具有明显疗效。

小四五汤对于眼科疾病,也颇有疗效,常用于中心性视网膜炎、慢性轴性视神经炎、虹膜炎、硬化性角膜炎、角膜实质炎等。此外,小四五汤用于青壮年前列腺炎,也有较好的疗效。

3、柴苓汤

这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腹水,对谷草转氨酶(GOT)、GPT和r-GPT等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能减少肝腹水,且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有效方剂。对肾病综合征及糖尿病性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另外,激素和柴苓汤并用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获效满意,可使血清总补体效价(CH50)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尿蛋白完全消除率较高;对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GOT上升,柴苓汤也有明显预防作用,还发现柴苓汤可减少激素用量的20%左右。

4、小柴胡汤加桔梗、石膏

本合方于五官科最常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均表现有发热恶寒、脉浮、舌苔薄白或薄黄,但以胸胁苦满、脉弦作为投药指征。虚弱患者的鼻渊也常投本合方,在改善体质的同时,治愈此病。此外,急性甲状腺炎症状有红肿热痛、寒热往来者,投此方2~3天可治愈。

5、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

本合方常用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均以胸胁苦满、腹胀、精神抑郁作为投药指征。

6、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

本合方对喘息型支气管炎,尤其对小儿的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7、柴陷汤

这是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的合方。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郁积症。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时,以胸胁苦满、胸痛、心下痞满、少食纳减、咳痰黄稠作为投药指征。其审支气管扩张症,若伴有咳血时,应再应合千金苇茎汤;若痰难以咳出者,应合皂角丸。

用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以胸胁疼痛、心下痞满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肝炎、胆囊炎、胆道功能紊乱,以胸胁苦满疼痛、心下痞满按之则痛、脉弦,苔薄黄、转氨酶升高作为投药指征。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郁积症时,其证的特点必须是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方可投药。

8、小柴胡汤合马齿苋合剂

马齿苋合剂为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的协定处方,由马齿苋、当归、大青叶组成。笔者用此合剂合小柴胡汤治疗10例带状疱疹,均服药3~5剂治愈,疗效优于单用马齿苋合剂,投药指征是局部红肿热痛、舌质红、苔黄、脉有力。

9、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本合方常用于胆囊炎、胆石症,以胸胁苦满、心下痞痛、大便秘结、舌质红作为投药指征。陈守基①以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5例,其中4例症状消失,对间为26~30天,1例65天,出院后经追踪访问均未复发。其方组成为:柴胡、黄芩、半夏、白芍、厚朴、大黄、生栀子、海金沙、甘草、苦参、茵陈、郁金、白毛藤、芒硝,水煎服。

【类方鉴别】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此三方为《伤寒论》中主要的柴胡剂,也是经方柴胡剂之祖剂。此三方的适应病证相似,均有胸胁苦满、心下痞硬、腹部胀满,但小柴胡汤证比四逆散证虚,比大柴胡汤证更虚。大柴胡汤证和四逆散证均有便秘,而大柴胡汤证的便秘属阳明里实,呈痉挛性便秘,即便条细小、成块、坚硬,所谓呈兔便状;四逆散证的便秘属气滞,呈弛缓性便秘,即便条粗大,伴有腹胀满;小柴胡汤证无便秘。大柴胡汤证和小柴胡汤证均有发热,而大柴胡汤证的热型多见阳明腑实热型,小柴胡汤证属少阳热型;四逆散证无发热,但有四肢厥冷(手足不温)。通过上述病证表现,三方的应用便可区别。

【病例举要】

1、慢性胆囊炎

李某,女,34岁。1979年7月15日初诊。

素患慢性胆囊炎,近日因饮啤酒1瓶后,心窝部胀痛明显加剧,腹胀尤甚,欲呕吐,2天未解大便,舌苔薄黄,脉弦,体温37.7℃,此属少阳兼阳明证,宜和解少阳兼通阳明之实。投小柴胡汤加大黄3剂。

复诊:服2剂后大便通,其他诸症随之而减。再进1剂体温正常,诸症消失。续投上方去大黄3剂,以善其后,叮嘱按胆囊炎的饮食治理,即不饮啤酒,少食或不食芋类和大头菜、韭菜等。

2、急性肾小球肾炎

徐某,女,11岁。1977年6月18日初诊。患急性肾炎已11个月。现眼睑浮肿,胸胁苦满,纳少乏力,口渴,小便不利,舌暗,苔薄白,脉沉弦,血压140/95毫米汞柱。尿常规:红细胞(+)~(++),蛋白(+)~(++)。宜疏解少阳,通利三焦,淡渗利水,活血养血之法。投小四五汤。

复诊:服上药5剂后,小便通利,浮肿消失。又连服20剂,血压正常,尿常规转阴,同时诸症消失,追访5年未复发。

3、特发性浮肿

张某,女,39岁。1982年11月24日初诊。某医院诊断为“特发性水肿”已7年。患者7年来反复颜面、四肢浮肿,其肿势与月经无关,每因劳累和立位多时,肿势加剧,随之小便少,口渴,常伴有头痛。西医诸检查均未发现阳性结果,舌苔薄白,脉弦。投小四五汤。

复诊:连服上药7剂,诸症大减。再进6剂,其症完全消失。追踪1年多未复发。

图书名称:陈宝田教授经方临床应用

图书作者:谢炜,王福强,黄仕营主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