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 | 接到一个生死边缘的来电

嗨,这里是客服人亲历者自述

这是我们在《客户观察》的第2次见面

说到客户服务,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年来我接听过的客户来电。从刚开始的懵懂,到现在听到客户的第一句话就能初步判断客户的基本类型,其中的辛酸和汗水只有我自己知道。

但我又是一个比较健忘的人,入职5年来点滴记忆都随着时间慢慢模糊。对于客户服务,我的脑海中只有“自动调用的风险意识”和“始终如一的耐心”以及“精益求精的技能”,接电话的时间里大部分是枯燥的,但有一些客户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痕迹。

作者||交通银行合肥金融服务中心 瞿伟浩

01

有一次,我接听一位信用卡逾期的客户电话,客户违法挪用公款来归还自己逾期的信用卡,以为可以在还款后再次套现。但是她的信用卡已经被封卡,在挪用公款后,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再把钱还回去,导致自己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一直在电话中痛哭,并且有较为极端的想法。

当时在接听这通电话时,我已经做好了和客户长谈的心理准备。在理性层面上,我不同情这位客户,因为每一个成年人都要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可是从感性角度看的话,面对这种成年人“教科书式”的崩溃,我也确实特别能感受到她整个人特别无助的那种状态。这个时候任何的话术、任何的业务流程对于这位客户来说都是毫无用处的,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位客户的情况登记反馈,让信用卡中心的同事确认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帮助到她。剩下我能做的就是陪伴,尽量稳定客户的情绪,避免客户走极端。

02

还有一次,打电话的是一位比较年长的老奶奶,老人家来电的目的是为了登录自己的个人网银给别人转账,但是个人网银登录不上。接听这通电话时,当时的我对于网银类的业务不算精通,加上老人在电话中的表述很模糊,最终没能在线为老奶奶解决问题。我很遗憾也有些自责,但老人家却给予我在线表扬,对我的服务她是认可的。

这时,我才知道只要真心为客户着想,即使最终的结果不太理想,但客户可以通过电话中的沟通来感受座席想要迫切解决问题的态度。

“业务不够,服务来凑。”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当客户的问题超出业务规则,以服务技巧给予补偿,能极大地提升客户体验。

03

2020年疫情期间,我接到了一位企业法人的电话,这位客户来电咨询关于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随着接听时长的增加,客户的问题越来越细致。对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我还做不到了然于胸,趁着给客户解答这次机会,认认真真地把业务细则复习了一遍,我尝试把知识库中的细则迁移到实际的生活场景,在确保严谨的基础上尽可能详尽作答,最终这通电话我接了1个多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客户最后对我的服务提出了表扬。

在接完电话后,我长呼了一口气,剩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能够碰到一个愿意配合的客户非常难得,而恰恰这位客户就是,正是客户的耐心和细致,推动我更加细致地钻研业务规则。

END

说了这么多的事情,让我感觉到客户服务,重要的不是“服务”,而是“客户”。

客户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就要成为客户所需要的角色,有时客户需要的是一个能倾听的耳朵,有时客户需要的是一个专业的“知识库”,有时客户需要的是拦在风险前的最后一道屏障,有时客户需要的是一个善意的提醒等等。希望各位同事在线都能有“七十二般变化”,切换不同的状态,服务好每一位客户,并且最终历经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END

点击原文,获取更多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