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传考场上的拦路虎,传播学派敢说第一,应该没人称第二!好不容易捋顺各个学派包含与被包含,推进与被推进的复杂关系,最后都被试卷上一个笼统的“请论述XXX学派的观点和特点”打败。那一瞬间你会知道啥叫“脑子一片空白”。简答:简单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2019厦门大学学硕)
简答:传播技术学派对当前传播研究的特殊意义(2019南京大学专硕)
简答: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观点(2019武汉理工大学专硕)
简答:说明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和传播关上的差异。(2018华南理工大学专硕)
简答:简述批判学派各学派的特点和影响(2019北京大学学硕)
论述:论述关于传播经验学派的经验理论的特点,局限。(201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硕)
论述:谈谈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进路。(2019北京大学学硕)
论述:论述传播学主要学派关于媒介与社会的观点(2018华中师范大学专硕)
论述:谈谈你对批判学派关于“传播与大众文化”的观点的看法(2018山东大学专硕)
名词解释:文化研究学派(2019南京师范大学学硕)/批判学派(2019湖南师范大学学硕)/ 伯明翰学派(2019中国传媒大学学硕)/法兰克福学派(2018西南交通大学学硕)/传播政治经济学派(2018年重庆大学专硕)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各院校对传播学派的考察主要是三种方式:1)关于三大学派的对比。2)请你列举传播学派中关于“XXX”(如大众社会)的观点。3)单考三大学派中的分支学派,如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等,且以名词解释为主。下图为西蒙学姐根据往年考点和重点做出的三大学派汇总版思维导图!
▲ 高清思维导图图片请移步木铎考研QQ群下载,6个QQ群同步发放于篇幅有限,只能为大家呈现一个整体框架,下面开始具体分析!基本含义(必背!): 在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具体地说,经验学派就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 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
(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派别渊源见后文“带你轻松区分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
- 资本主义是多元社会,多元利益的平衡与协调可以解决社会矛盾。
主要成果:提出5W模式,三功能,以及提出“社会传播”概念,确定传播过程和学科研究领域,实践“内容分析法”
主要成就:劝服理论里的劝服艺术和劝服技巧,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传播学领域,揭示了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
主要成就:提出二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确立倡导“实地调查法”,开创了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的媒介效果研究。
芝加哥学派:帕克(社会互动理论),米德(主我客我理论,象征互动理论),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布鲁默(符号互动论),戈夫曼(拟剧理论,框架)。哥伦比亚学派:拉扎斯菲尔德,默顿,赫佐格,斯诺等。
芝加哥学派:传播与社会关系建构,更多地关心传播如何维系民主,传播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传播与人现代性的塑造等话题。哥伦比亚学派:着眼于效果研究和功能研究,关心的课题主要是媒介在政治竞选和商业流通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可能产生何种效果,是有关于媒介内容短期的、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上的效果研究。
芝加哥学派:推崇人文主义指导下的参与式观察和田野调查为主的质化研究。哥伦比亚学派: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定量式研究,用数据证明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帮助其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基本含义:批判学派是与经验学派相对立的一种学派,批判学派认为大众媒介是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进行社会控制和统治的工具,关注的焦点是资本主义垄断媒介是如何剥夺人的尊严和自由的,揭示了垄断媒介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联系,旨在通过思辨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和恢复人的基本价值的方法。(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派别渊源见后文“带你轻松区分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
- 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少数华断资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工具,必须加以批判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文化工业是伪个性化、程序化,批量化的复制丧失了艺术性和个性化。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是介乎国家权力和市民个人生活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一种通过自有、独立、理性的商讨方式调节自我与他者、个体与团体、国家与社会的中介机制。阿尔都塞:国家权力通过两种方式实施,强制性和镇压性国家机器以及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马尔库塞: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工业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而人也变成了单向度的人本雅明:在现代条件下的艺术灵韵已被机械复制和大众化生产破坏;新型的传播形式使消费者变为参与者,改善了作者、产品与受众的关系
加汉姆.默多克(传播政治经济学派重要奠基人):传媒的力量不是源自意识形态,而是经济基础的决定力量,传媒必须吸引尽可能多的受众,不可避免的成为受众讨厌的事务并为统治者牟利。斯密塞:传播业的主要商品是受众(受众商品论),媒介公司将媒介产品卖给受众,同时将受众注意力卖给广告主(二次售卖)。阿芒.马特拉:全球化由战争、经济和视听文化的全球化推动。全球化导致民族—国家界限模糊,世界按照资本和文化力量重新分割,引发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跨国传媒集团主宰了其他民族、地方或群体的文化,信息流动不平等带来新的危机。麦克切斯特:联合性媒体越富有、影响力越大,参与性民主的前景就越暗淡。
斯图亚特.霍尔(当代文化研究之父):媒介的符号化过程和受众的符解读反映了霸权文化与从属文化的支配、妥协、反抗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重要奠基人):文化是可以传承和不断完善的遗产或价值普遍,是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艺术品。约翰.费斯克:受众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工业的产品,而是拥有自主的辨识力和创造力(答题体现受众主动性的地方都可以用的经典观点)洪美恩:受众从文本中获得快感,大众意识形态驻扎在感性层面而不是理性层面。(信息茧房、后真相)戴维.莫利:由于文化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受众的文化背景差异,受众使用的话语方式影响其对文本的解读。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区别
批判学派:主要是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方法;强调定性分析但不排斥定量分析。经验学派:主要是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和微观。
批判学派:隶属于“精神化”的人文学科,如哲学、美学、历史学。可以说批判学派像一批“美学家”经验学派:隶属于“科学化”的社会科学,如法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可以说经验学派是一批“科学家”
批判学派:研究的是“为谁传播”,着眼传播体制研究、传播者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倾向于宏观研究(落脚点是“传播的意义”)经验学派:研究的是“如何传播”,着眼传播活动自身规律研究,倾向于微观研究(落脚点是“传播效果及受众”)
批判学派:资本主义制度及传播制度不合理,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少数华断资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工具,必须加以批判。经验学派 :资本主义是多元社会,多元利益的平衡与协调可以解决社会矛盾,媒体可以帮助改进社会问题。
批判学派:主要是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利用研究促进社会进步。经验学派:主要是利用研究直接服务于实践,维护现有传播制度和社会制度。
---------如果以上记不住,那请看下方通俗讲解---------
在以上列出的派别以及代表中,批判学派中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受政治、经济控制的媒介”。在执行“意识形态控制职能”,相对的受众也有可能对“意识形态加以反抗”。但是经验学派内容中,除了拉扎新菲尔德的“麻醉精神假说”和“社会顺从”能看到一点批判的影子外,其他的理论几乎看不到所谓的“意识形态”,他们更多的是注重媒介活动的效果,并致力于加强其效果,所以媒介功能和媒介效果观,成为经验学派的重头戏。崽崽们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批判学派什么都批判,似乎所有人都是需求的奴隶。但事实上,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出,批判学派的社会观本身就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所以随着衍生的商业活动当然都被认为不合理,戴上这个有色眼镜(框架)去看事物,自然会把所有媒介都看的一钱不值。(重点!!!)总的来说,无论哪边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都不能辩证而全面的看待问题,崽崽们要学习理解以及记忆批判学派,但不能仅限于批判学派的眼光,要将目光放长放远。既看到批判视角,又看到经验视角,还能从受众视角看问题,符号学、媒介功能视角等等也不错过。另外记住各派经典人物代表观点总结到一块儿背到滚瓜烂熟,最好可以分类。批判媒介的分一块儿,受众反抗的分一块儿,媒介功能的分一块儿,答题时可以随手拈来行文里随处穿插,如此才是高分操作喔。基本含义: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萌芽,在70年代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传播学派。主要是探究媒介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重点是在于研究传播技术本质或内在的符号和物质结构如何对文化导致深远的微观及宏观的影响。1)假定传播媒介在将数据或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地方时并不是中性、透明或无价值的渠道。媒介的内在物质结构和符号结构在塑造什么信息被编码、传输和怎样被编码、传输以及怎么被解码的过程中扮演着解释和塑造性的角色。2)强调媒介具有偏向性:由于不同的符号形态编译出不同的信息,而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符号形态,所以它门便具有不同的理性或知识和感性偏倚。(总之媒介环境学主要观点聚焦于技术和文化的关系。)
刘易斯·芒福德:技术的起源是早期人类心理能量冗余的结果,技术是人类机体的延伸,与人关系的演变过程应该是:早期技术本以生活为中心,与文化和谐共生,然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盲目崇拜技术,将机器神话化。
雅克·艾吕尔:技术具有某种外在独立性,技术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环境,并代替了旧的环境。
英尼斯:媒介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占支配地位的传播技术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中心。(“媒介偏向论”)麦克卢汉:地球村、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热媒介。
尼尔波兹曼:探析了技术对文化的侵蚀,驳斥了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提出了媒介即隐喻、媒介的意识形态偏向的观点。沃尔特·翁:对媒介环境学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媒介史研究中,并提出了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的概念。
保罗·莱文森:持有技术乐观主义论,自称“人类沙文主义者”。对麦克卢汉的理论进行捍卫和阐释,提出了: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补偿性理论和软媒介决定论。梅罗维茨:提出了媒介场景交往论,认为新的媒介会产生新的场景/环境,影响场景中的人物角色,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媒介环境论”)詹姆斯.凯瑞:人们大都只注重出传播过程的传递观,即信息的空间中的传递和发布过程,达到对距离和接受者的控制;而传播过程还有一种仪式观,即传播过程是对一个社会的维系,改变着社会生活方式。(“仪式观”)还有更多想看的专题或者相关问题可以在留言区表达喔~
策划 | 元元学姐
总编 | 墨墨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