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限童令出台,亲子类节目要凉了吗?

新浪微博:@木铎考研

4月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情爱等话题,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不得肯定、赞许未成年人早恋。该管理规定自2019年4月30日起施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该规定出台背景时说,近年来,部分未成年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中,出现炫富、炒作明星子女、包装“童星”、成人化表演、低俗调侃、侵犯隐私权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其中个别节目有“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对于跟风严重的明星亲子真人秀降火的呼声其实早已不绝于耳。近年来,广电总局下发的文件中,已经多次对未成年人节目予以规范。这次新规的出台,无疑是会是对未成年人节目的进一步规范。

频繁炒作的亲子真人秀

其实这些年,明星亲子类的娱乐节目还真不少,比如已经连续拍摄了6期的《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和话题度一期比一期高。

此外,还有《爸爸回来了》、《妈妈是超人》、《放开我北鼻》、《疯狂的麦咭》、《人生第一次》、《了不起的孩子》等等。可能也许录制真人秀真的是一个能够很好的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一种方式,会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但是当他们回到自己家里之后,这些经历又是否会带给他们好的影响呢,广电总局发布新规,其实也不无道理。

首先,明星子女过早曝光在大众视野当中,容易让未成年人去追名逐利,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明星的小孩在电视上以一种光鲜亮丽的形象出现,由于父母亲的明星光环,所以往往过着一种较为奢侈的生活,万人追捧。

(▲ 一些明星孩子的奢侈生活)

这就有可能给电视机前的家长和孩子们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明星,那么将会收获很大的荣誉与利益,从而引发鼓励和培养孩子走上艺术道路,甚至去成为明星,既而影响到整个社会都去追名逐利。

其次,真人秀节目热衷于话题炒作,某些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炒作、宣扬错误的价值观也司空见惯。比如在《爸爸去哪儿3》中,夏天、诺一、康康、大竣、轩轩等孩子们被炒成了“五角恋”,在《爸爸去哪儿5》中,节目组有意给嗯哼与小泡芙与小山竹炒CP。

(▲ 节目组故意炒作的儿童CP)

这些有意炒作的cp,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会有点带坏年龄小的观众。因为节目组并没有在避讳反而是通过剪辑与特效的加入将这些画面强调出来,虽然是一种节目效果,可是的确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最后,将小孩过早的曝光之后得到的不只是夸赞与追捧,可能也要承担一定的网络暴力。比如《爸爸回来了》第一季一开播,就有许多网友在微博上吐槽小甜馨并没有遗传到父母的高颜值,与另一边的奥莉是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对比。

(▲ 明明就超可爱的小甜馨)

是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了言论自由,可是这样的吐槽甚至是谩骂,不仅是明星爸妈可能会伤心,小孩长大之后也会被伤害,还会引导一种不良的社会风向——只有好看的孩子才能够上电视吗?

亲子真人秀“屡禁不凉”

近年来,亲子真人秀的热度越来越高,虽然广电屡次出台规定,但还是热度不减。很多过气的明星通过一档节目迅速蹿红,这些艺人的身价水涨船高,真人秀强大的吸粉能力让明星们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去,因为只要能在亲子真人秀中混个脸熟,最好还能有自己的人设,身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然而身价变高常常会限制到节目的纯制作费用,成本变高的后果就是节目空洞缺乏创意、神剪辑与粗糙的后期效果令人不忍直视,从而拉低了作品质量,限制了好作品的诞生,从而导致收视率下降,不能不说是一种恶循环。

同时大家也要警惕,明星们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他们想你看到的样子,与真实的形象也许相差甚远。纵然是亲子真人秀,也是有台本的。很多行为都是有一定的商业倾向。

(▲随时出现的植入广告

实际上一些网友已经看出了娱乐节目中蕴含的商业化倾向,广告的植入有时候太刻意了,节目需要广告,但是不合时宜的广告插入真的容易让人反感,而且在节目中喝个奶粉洗个衣服都要打个广告,这么刻意的宣传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童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行业。确实童星有可取之处,但考虑到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亦不能任其野蛮生长,更加需要在一定的尺度内进行。在好莱坞,因其影视行业的发达,从来不缺爆红的机会,当然包括童星。有许许多多可爱机灵的童星在大众的目光中冉冉升起,也有很多在目光中步入歧途。

(▲令人惋惜的《小鬼当家》主演麦考利卡尔金

比如《小鬼当家》的主演麦考利卡尔金。麦考利卡尔金曾经是全球最负盛名的童星,但现状却十分让人担忧。他少年得志,也因此恃宠而骄。长期无法体会家庭温暖,又缺乏正确的导向,以至于他逐渐步入歧途,开始酗酒、嗑药,前途尽毁。

确实童星有可取之处,但考虑到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亦不能任其野蛮生长,更加需要在一定的尺度内进行。“限童令”并非要限制“星二代”的未来发展,也并非取消孩子成长的平台,而是为了确保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引导。“限童令”既是对名人子女的保护,也是对电视机前的儿童的保护。

广电为新传考研亲自划重点

广电的出台的“限童令”对于2020的考研er们,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一直以来,泛娱乐化都是考研的必背考点,前几年各大院校的试卷中会经常考到新闻娱乐化,比如在武大历年的真题中都有体现,出现的频率十分高。

(▲2012年武汉大学专硕334真题

(▲2019年重庆大学专硕334真题

这次广电重提“限童令”无疑会引起业界的一阵大变动。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到2020年新传考研。泛娱乐化作为比较基础性的考点,往年真题多有出现。但我们不仅需要回答出它的基本概念、产生的背景原因、分析出它的利弊以及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等等,更需要将其和现实的行业发展结合起来。

强势插入的“泛娱乐化”的答题模板:

(一)基本概念

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令收视率增高的一种方式

(二)产生的背景因素

首先,市场化竞争带来的压力迫使新闻媒体千方百计迎合受众的各种需求,甚至是格调不高的需求。很多综艺节目加深了“一夜成名”的肯定、刺激与鼓励,也对“追星族”狂热的追捧行为予以积极的评价和赞赏。

其次,媒体对收视率、发行量的过分追求使得新闻策划逐渐走入了“误区”。高收视率、高发行量意味着丰厚的广告回报,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利益的驱使节目组和媒体往往就参与到对娱乐节目的低俗炒作,无所不用其极。

(三)应采取的措施

因在互联网、各种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原有的传媒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在媒体节目泛娱乐化、泛低俗化的风潮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苍白与乏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需要新闻传媒发挥其作为舆论引导的作用,承担起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责任。

所以这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可以说是守夜人的再度出现,将带领媒体走向一种更加健康的发展方向。

最近两年,随着综艺节目的持续升温,各类视频平台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相对于纸质媒体,电视媒体是对人的听觉、视觉的延伸,媒介对人的影响变强了,再加上这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官网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很多亲子类综艺节目也面临了永远的禁播,无法跟观众见面了。综艺节目泛娱乐化的现象简直就是广电亲自给各位画的重点。

更何况现在考研往往是各个方向合出一张卷子,广电、广告、新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许同一个“娱乐化”,放在三者之中,都有着不同解释与影响。这些都需要大家多加注意和积累。

编辑 | 蛋仔学姐

策划 | duty学长

主编 | 安安学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