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明明是“O”型腿,为啥医生说没事?
宝宝出现了X型腿、O型腿
就是不正常?
并不是!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腿型会经历一个从“O”型腿(膝内翻)到“X”型腿(膝外翻)的生理性变化过程:
● 从刚出生到1岁半左右,宝宝会呈现出膝内翻的现象
这是由于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整个身体呈蜷缩在一起,双腿和双脚都是环形摆放,呈现“O”型形状的。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这种弧度。
● 1岁半左右,膝内翻基本纠正
从1岁左右宝宝学会走路、蹲起开始,膝关节有了负重的应力,为了适应承受身体的重量,膝关节轻度内翻的情况会慢慢改善。
● 3~4 岁时,宝宝通常表现为膝外翻
原因可能是在自发纠正膝内翻的过程中出现了纠正过度的情况。
● 在 6~7 岁左右,腿型接近于成年人
以上情况,
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的,
宝妈宝爸不要太过担心,
也不用特别干预。
什么情况才是病理性、是不正常的呢?
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判断:
1
首先,看宝宝下肢的外观表现与上述不同年龄段膝内翻、膝外翻特征是否一致。如果1-2岁出现膝外翻,或者2岁以后出现膝内翻都可能是病理性畸形。
2
其次,看宝宝膝内翻与膝外翻的双侧下肢是否对称,如果曲度与下肢长度都对称,就是生理性的。如果双侧下肢曲度和长度不对称,出现“K”、“D”、“《”型腿,或长短腿,很可能是病理性的畸形。
3
最后,看宝宝有没有其它异常表现,比如相对于同龄的其他宝宝表现出身材矮小、面容异常、智力低下等情况,则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双下肢的发育是否正常。
本文由 唯医骨科 签约作者
解放军总医院 陈超 医生撰写
如有骨科相关问题
点击下方即可「在线咨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