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茶饮店的管理做不好,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动作太多了。比如,营销花样太多顾客记不住,产品介绍很详细却没有吸引力。今天,我们来介绍几个“少即是多”的管理案例,或是茶饮店做精细化运营值得考虑的方向。
本文转载自咖门(ID:KamenClub),作者政雨。
其实,营销并不是越多越好,同一个活动反复做,反而更能形成记忆点。在广州的益禾堂,门店从周一到周五天天有促销,每天不一样,但每周又都一样。相比于每天随机变化的营销方案,找到一款适合自己品牌的方式,并反复进行,传播效果更佳。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喜茶每家新店开业前几天,都会进行“买一送一”。活动降低了购买门槛,更利于吸引消费者在开业时前来打卡,为门店提升人气。
△图片来源:喜茶官方微博
打开一个尝试的机会,消费者才会愿意反复到店。而当这个动作反复做,消费者就会形成记忆点,有新店开业就会去,形成良性循环。茶颜悦色“下雨天第2杯半价”,肯德基使用多年的“第2杯半价”,老乡鸡的“月月上新”等都是如此。营销,也可以做成一个影响深远的品牌文化。在营销上,茶饮店其实不必追求太多花样,相比多且杂的无效动作,找到一种有效的促销,反复重复或许是更高效的行为。相比一大段话的漫长解说,几个字的精准描述其实更能抓住人。收银员对一家茶饮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这个岗位有个关键动作就是推荐点单、让消费者快速决策。很多茶饮店都有点单推荐话术,但常常是一大段介绍,并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寻找到产品的准确卖点、并提炼为简单的一句话,不仅有差异化,效果也会更好。比如在绝味,每一款产品都可以4字短句介绍,特点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产品很难找到一句准确推荐语,或许是因为这款产品的定位、卖点本身就不够清,这是品牌需要反思的问题。“少比多更好”的场景还可以发生在新店开业。比如开业前15天,为了让生意更火爆、聚焦,店员不必款款都推荐,把10款做熟练、其他的慢慢练,不仅点单成功率高、操作出杯也更快速,有助于留住第一波顾客。其实,没有必要让更多的员工去培训,而应该选更少的核心员工去参与培训。但在这个流程里,有一个共性的痛点:95、00后为主的年轻人经过培训后,可能发现工作不喜欢,培训完就离职了,品牌不仅白白投入精力,也影响开店进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培训更多的人,以便留下足够的人?比如,如果门店需要5个员工,是不是每次应该培训7名或8名,最终留下5名?高效的思路其实是,只培训2名,保证这2名员工都会留下,再让他们影响更多的人。怎么理解呢?培训的机会难能可贵,仅挑选2名优秀的、品牌忠诚度高的员工进行培训,不仅可以保证培训效果完整、有效落地,对于被挑选的员工也是一种激励,能促使他们更努力工作,并激发他们把这种影响力传递给更多的伙伴,形成更好的团队氛围,容易留下更多人。选更少的核心员工参与培训。培训这件事,对所有人平均用力,最后拼的是运气。而重点发力,主动权在品牌手中,胜算才更高。关于培训,还存在一个痛点:很多品牌都会进行为期两周的加盟商新训,新训多发生在签完合同、装修好之后进行,这导致加盟商培训完回去开业时就忘了。相比于一下子灌输大量内容,将培训环节拆解开来,多次少量进行,确保在刚刚好的时间给加盟商刚刚好的内容,或许是更高效的手段。比如:第1阶段:加盟商签合同后,品牌给加盟商介绍企业文化、让其理解总部的品牌理念,培装修标准、设备采买标准、人员招聘标准、证照办理等前期筹备的工作。第2阶段:开店前,加盟商和招聘好的员工一起参加课堂面授课程,员工学习具体操作,加盟商学习开业筹备、紧急事项处理、运营管理等。第3阶段:开业1~2个月,门店经营基本稳定后,再来做业绩提升、外卖线上运营、团队激励等管理类的课程培训,提升加盟商和店长的能力。这样一个流程下来,有阶段有步骤有方法,加盟商学得不慌不忙,吸收效果更好,和总部的配合度也更高。而一下子学完全所有动作,往往在效果上会打折扣。巡店也是连锁饮品店的必需动作,但经常的现状是:督导巡店结束发现问题,即使帮助门店做了改正,下次再犯的机会还是很高。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巡检表密密麻麻很多页,设置了多个规定项目,门店不能全部落地。最佳的思路是,给巡检表做减法——找到门店当下最需要完成的几个点设置巡检的重点要求,并去做执行,才更有重点,有计划地完成。与其一下子解决不了全部问题,不如一次解决一些问题,更能带来正向提升。
结语
茶饮业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所谓精细,本质是一个拆解动作,把门店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捻开、揉碎,逐个击破、一点点解决。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一点一点做改善,有重点地去解决问题——“少即是多”的思路是个值得琢磨的解决问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