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日本人从中国海淘的奢侈品

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中国古代商船——元代新安沉船上出水的建盏,可以说是古时候“日本人从中国海淘奢侈品”的实例。

原创: 新安沉船出水建盏掠影

文/建盏君

近年来,国人越来越热衷于从国外海淘奢侈品,找代购、找转运,甚至亲自去国外人肉带者都不少。然而在古代,情况正好相反。

1975年,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的元代沉船,造成轰动。该船被明确认定为1323年从我国宁波港起航,开往日本的商贸船,被简称为新安沉船。

该沉船长34米,宽11米,重200吨,由8个船舱组成,船上出水大量宋元时期陶瓷器(含数十只建盏)、大量铜钱、金属制品及其他文物。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中国古代贸易船,也是现存最古老的船只之一。

▼新安沉船元代残骸,船体遗骸经拼装复原后,型制和建造工艺与泉州发现的南宋古船极为相似,推证为福建地区所造“福船”。

▼中韩双方学者合作研究,福建渔轮厂制造的新安沉船复原船。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宋代建盏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由海洋与外国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又被称作“陶瓷之路”。黄海曾是中国、朝鲜和日本之间频繁进行国际贸易的场所。

从宁波港出发的中国船只,常在夏季乘东南风过海贸易。这些船只常常先驶往朝鲜半岛西南端附近的岛屿,再从这里向北驶往朝鲜海岸,或者往南穿过朝鲜海峡开向日本九州北部的博多港。博多港位于今日本福冈市,是日本平安时代以来日宋贸易的据点,元代沿用。

▼新安沉船航线示意图

船上出水的大量瓷器,许多都是出窑之后就装运上船出海的全新瓷器。但是其中的建盏,包装的方法、工艺特征和使用痕迹都表明,它们不是新烧的,这一特殊情况,引起学者的注意和思考。

600年前的海淘奢侈品

新安沉船所载建盏,以束口、撇口的兔毫盏为主。胎土、釉面兔毫结晶都具备典型的南宋建窑特征,有的盏沿有缺损,有的盏沿特意镶铜扣,多数碗底有使用过的划痕(见下图)。

▼新安沉船出水的一只盏沿有缺的建盏,这只盏曾于浙江省博物馆展出。

▼下图为该盏展出时的摄影。从照片上看,光线足够的情况下,可以看到黑釉中浮现隐约的兔毫纹。

▼另一只在浙博展出的建盏

▼新安沉船出水,有釦边的建窑兔毫盏


元代时,饮茶习俗改变,建窑黑釉盏也已停烧。综合来看,这些盏在上船之前,就已经是旧物,年代应为南宋。

这些旧盏是被细心包装后装船的,有一只建盏还被特意放在圆筒状的木盒里(见下图),显然货主将其作为上品来珍藏。这说明船上的建盏即使残缺、有使用痕迹,毫纹也并不出众,也还是拦不住大洋彼岸买家的收藏之心。

▼新安沉船出水建盏与木盒

▼新安沉船出水建盏

宋元时期,日本的皇室贵族对中国产的瓷器丝绸等商品求之若渴。他们称这些来自中国的宝贝为“唐物”,贵族都以拥有“唐物”为荣。

由宋至元,日方从中国进口奢侈品的需求有增无减,迫切寻求“唐物”的日本商人、僧侣来华的年均人数是南宋时期的好几倍。新安沉船就是在这段繁荣时期出海,并遭遇意外而沉没的。

至于该船服务的买主具体身份是什么,根据船上出水的一些墨书木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些木牌,写着货主的日本名、画押、僧侣名、寺院名、货物件数、装船日期等。

▼新安沉船上墨书“东福寺”木简。东福寺建立于1236年,是京都最大的临济宗禅寺。


种种迹象表明,新安沉船,很可能是为日本多家雇主承载商品的远洋货船,船上出水的这批建盏旧物,是应日本客户的要求,特别搜集的宋代旧器。可以想见,这些悉心搜集的旧建盏,承载着日本贵族、僧侣等买主的殷殷期盼。

可惜古代的海运风险比现代大不少,这只船尚未抵达目的地,就不幸沉没在朝鲜。不过也因为这次意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新安沉船的发现,不仅对了解元代的海外贸易情况、瓷器的生产和输出以及航线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让宋末逐渐淡出国人视野的建盏,以元代“出口奢侈品”的姿态出土。

该船所载这批宋元外销瓷,其数量之多,窑系之全,装饰之美,都是无与伦比的,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陶瓷外销的盛况。也因为文物数量巨大,相关研究至今未曾停止。之后若有重大进展,我们会继续跟进,敬请关注。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