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明仁宗朱高炽登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阿鲁台入侵开平、大同,朱棣召开廷议,命令边塞守将严阵以待。随后朱棣决定再次御驾亲征,这是朱棣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朱棣命太子朱高炽监国,率军从北京出发,六月,明军前锋到达答兰纳木儿河。命张辅搜寻三百里内的地区,没有搜寻到敌军踪迹,随着时间拉长,粮草逐渐供给不济,无奈之下,朱棣下令班师回朝。多年征战的朱棣,此时已经力不从心,不论从精力、体力上,都大不如前。七月十六日,到达苍崖戍,朱棣身体不适;十七日到达榆木川,病情加重,并留下即位诏书,传位太子朱高炽;十八日朱棣病逝,终年六十五岁。

由于朱棣是在班师途中去世,和在皇宫中去世不同。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一旦军队失去首领,加之还在行军途中,可能还有敌人暗中窥视,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被敌人知晓朱棣去世,可能会面临敌军偷袭。所以在朱棣去世后,杨荣继续命令该送饭的继续送饭,所有一切照旧,给人一种假象,这不仅是军队看,也是在演戏给敌人看。当然了,军队出兵在外,如果主帅突然阵亡,会对士气产生不利影响,况且朱棣还是皇帝。还有就是朱高煦与朱高燧也是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一旦这兄弟二人知道皇帝去世,对朱高炽就皇帝位的影响很大,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悲剧。

内阁大臣杨荣与大学士金幼孜临危不乱,他们商定计策,密不发丧。一方面由杨荣快马加鞭进京密报,一方面金幼孜为稳定军心,还和平常一样觐见皇上。而且一日三餐照例,军中一切如常进行,所有诏令都出自金幼孜手笔,其他人不知道军中发生了如此惊天大事。此时应该处于夏季,如果时间拖长,尸体必定也会腐烂变质。朱棣去世的消息只有少数几人知晓,不同于秦始皇,杨荣、金幼孜用锡融化后做成内棺,将朱棣尸体放入。如此严密的棺材,就算真的尸体腐化,臭味也传不出来,为了防止走漏消息,将制作棺椁的工匠灭口。

杨荣骑马赶奔京城报丧,正在监国的朱高炽,没有想到接到父亲死亡的噩耗。不过经受如此打击的时刻,他还是非常清醒,当机立断,立刻与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和杨荣商量。首先下令加强京城的治安,其次,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同时派心腹大太监王贵通马上去南京任镇守,把南京控制在自己的手里。由于封闭了消息,朱高煦、朱高燧错过了叛乱机会,朱高炽才得以安全登基。

前一阶段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朱棣去世的桥段感动了很多人,被网友评价为“神来之笔”。剧里却没有正面表现出一个老人的临终,而是被替换成了一个浪漫又壮美的梦:一直病重在床的太子朱高炽突然看见征战在外一年多的父亲来到自己的床前,拿出一个青铜凤鸟送给儿子,只因为朱棣曾说过“每一次从战场上回来,都要给你带礼物”,朱高炽病情好转并动情地说,“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天底下就没有什么难事”。但最终原来是大梦一场,朱棣转瞬消失,只留下一个青铜凤鸟扣。据历史记载,朱棣很在乎史学家对他的评论,他要无愧于江山。可能《大明风华》编剧和导演设计这样的桥段就是觉得朱棣在北伐去世,或许朱棣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与太子告别,想对自己的儿子说:“未来靠你了!”

史料记载:“成祖北征晏驾。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觇朝廷事驰报,一昼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朱棣去世的时候,朱高煦在他的封地,而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圻一直在北京,每天窥视朝廷动向,一昼夜信使往返六七次。不仅如此,朱棣大军在外,朝廷形势复杂,朱高煦大概已经有了反叛的苗头。对于京城的情况,杨荣应是了如指掌,如果让朱高煦得知朱棣去世的消息,那么朱高炽的皇位可能不保。正是由于杨荣的果决的判断力,成功帮助朱高炽顺利即皇帝位。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时间差,在朱高煦得知朱棣死讯之前,朱高炽就已经完成了所有安排,等朱高煦明白过来,一切都晚了。杨荣用非常高明的手段,解决了棘手的问题,不愧为警敏通达的权谋高手!朱高煦虽说打仗有两把刷子,军中也有一定威信,但在搞权谋斗争这方面的确不太在行。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九月七日,朱高炽正式登基,依照惯例,他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他是第一位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从这个角度讲,朱高炽才是紫禁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主人。紫禁城中的乾清宫是皇帝居住的宫殿,明朝皇帝和清朝顺治、康熙都住在乾清宫,自雍正之后,清朝皇帝才住在养心殿。而明仁宗朱高炽却是明清在北京紫禁城的24位皇帝中唯一把御花园的钦安殿作为寝宫的。朱高炽身宽体胖,走路都要气喘,而他的寝宫,偏偏选在后皇宫轴线最北端的钦安殿,每次上朝,他都要由北向南穿过重重宫门,才能抵达御门听政的奉天门(太和门)。朱高炽当然会乘坐“御辇”,但以他的身量,上辇下辇都很费体力。

朱高炽为什么住在钦安殿而不住在乾清宫呢?估计是因为朱棣住在乾清宫的缘故。朱棣一直不喜欢这个大儿子,而朱高炽也非常怕自己老爹,住在乾清宫或许给他极大的压力,而他作为皇帝必须住在紫禁城的中轴线,所以他只好选择御花园的钦安殿。从嘉靖十年(1531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嘉靖皇帝朱厚熜以祈子为名,于钦安殿举办了公开的斋醮(jiào)活动,正式成为道场。

(0)

相关推荐

  • 明朝的一位大臣,辅佐五位皇帝,开创“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促使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在 ...

  • 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在位不足300天,至今仍被奉为圣人

    紫禁城完工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开放于冯玉祥驱逐溥仪第二年,也就是1925年.我们常说的故宫,是指1925年10月10日对外开放的故宫博物馆,人人都可参观故宫的历史已有95年了. 但在1 ...

  •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热衷斗蟋蟀,却为何被史学家评价为功绩堪比文景?

    大明洪熙元年五月,刚刚登基不足十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由于服食大量春药和纵欲无度,使本就虚胖.羸弱多病的身体一下子就垮了下来,竟撇下他熬了二十年才好不容易得到手的皇帝宝座一命呜呼了. 明仁宗在北京驾崩的 ...

  •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是一个好皇帝,为何要把亲叔叔朱高煦活活烹死?

    明成祖朱棣共有三名儿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 三人都是徐皇后所生(徐达长女),但三人性格却截然不同. 长子朱高炽性情温且爱好学习,但为人文弱,还有点残疾,在后来朱棣造反活动中起不 ...

  • 历史故事——14岁的朱厚熜被选中登基

    正德十六年( 1521 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其无有子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商量.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明武宗无嗣,应从其堂兄弟中按 ...

  • 历史故事——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

    燕王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败了侄子朱允炆,成功当上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夺得帝位后,为了巩固皇室政权,必须马上册立太子,但是立谁为太子这个问题却令他非常头疼.朱棣有4个儿子,最小的儿子朱高爔幼年就猝死, ...

  • 历史故事——励精图治的明仁宗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即刻恢复夏原吉的官衔.夏原吉,早年丧父,因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其他太学生们常大声喧笑,而夏原吉却端坐不动.明太祖朱元璋看见后觉得他很不 ...

  • 历史故事——朱高炽的死亡之谜

    朱高炽懂得星象,一天夜里他忽见天上有星变,忙召少傅蹇义和杨士奇等人来说:"天命尽矣."接着叹息说道:"我监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 ...

  • 【历史故事·刘朝英五爷闯关东|刘克俭】

    [三言两语]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刘克俭,男,1950年生人.河北迁安大崔庄镇西密坞村人.其作品内容多以叙述革命历史故事为主.作家刘克俭先生堪称"历史记忆的一座宝库&qu ...

  • 在教堂前从容面对野蛮屠杀的神父——电影《圣安娜奇迹》中讲述的二战历史故事

    在教堂前从容面对野蛮屠杀的神父教友--电影<圣安娜奇迹>中讲述的二战历史故事 生命垂危的士兵把陪伴自己多年的十字架送给了小男孩 1944年8月13日,纳粹德国党卫军第16师在意大利圣安娜村 ...

  • 明仁宗朱高炽死亡之谜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比建文帝朱允炆小了一岁,1424年登基为帝.登基仅仅10个月,就突然暴死,终年48岁,葬于献陵.去世的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处理政事,从身体不适到崩于钦安殿,时间不足 ...

  •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洪熙)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 ...

  • 回顾历史上历次人口普查的一些历史故事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去年底,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文指出,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