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杂谈:30年前力学平时成绩单

上次写了《三十年前的力学教研室》一文后,教研室的同仁都比较兴奋,觉得力学教研室有很多优秀做法可以整理公开,应该属于我校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内容。随后在教研室资料柜中找出一摞30年前的平时成绩记录单,上面密密麻麻的作业成绩记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力学教师的敬业精神。

客观讲,当年很多一线教师掌握的教学记录并不在学校要求存档的范围内,力学教研室由于管理严格保留的资料会多一些,但是在学校从中原校区搬家到龙湖校区的过程中,教研室存档的大部分老旧档案都被认为没啥价值而遭遗弃,后来教研室的办公地点又调整过几次,木质资料柜也更换为铁皮柜,30年前的一摞平时成绩单一直没被扔掉已属奇迹。找到的这批平时成绩单大部分没有署名,只有上面这张有张继昌老师的名字,但是似乎还不是他本人签名。另外通风861的成绩单经核实是我的,其它成绩单的主人是谁就不得而知了。看笔迹似乎涉及到五六位教师,看风格则是一模一样的严谨务实。所以,从此可以看出整个力学教研室良好的师风师德。

因为版面所限,我把部分成绩单拼接成两张图。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力学课程每一次课或每一周都有作业,教师几乎是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都要批改并给出成绩,成绩具体到A、A-、B+、B、B-、C+、C、C-、D+、D……,而不是粗犷的A、B、C,更不是只表示是否交作业的√ 、×。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各个班级平时记录列数不同,完全是因为各专业力学课程学时不同造成的。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到,力学作业重在受力分析过程,即便受力图画错了也要继续核对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否与力学模型一致,从而判断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相对来说计算结果并不是考察重点,所以力学教师批阅作业绝不会只看最后答案。在力学考试中,综合性题目答案正确有可能只得很少的分数,而答案错但过程合理则可能得到绝大部分分数。因此,力学教师花在批阅作业上的时间非常多,大体是每讲2个学时课就要批阅8个小时作业,至于以前提到有的老教师在作业本上写的红色批注比学生写的内容还要多,花费的时间肯定就更多了。显然,通过批阅作业也可以传递优良教风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大约在1990年底学校成立了第一届教学督导小组,该小组由胡在矶教授、董文申副教授和我这个刚晋职的讲师三人组成,近三十年来因为教学督导接触了大量的教学档案,在平时成绩记录方面不但未曾见超越力学教研室的情况,而且眼见得越来越宽松,现在因试卷评估收上来的平时成绩单,大多数都只有几列对勾,表示哪些学生交作业了或者点名时出勤了,只有少数教师还打出ABC成绩。很多文科课程几乎就没有平时作业,即便有成绩给的也很模糊,大概也是因为教师队伍快速扩大后没有导师引导的缘故,很多人只是在凭良心干活,但是缺乏业务素质方面的培训。记得当年教师工作量计算系数是6、7、8、9,助教因为业务不熟练系数最高,讲1个学时课就读于工作9个小时,多出来的时间就是让你安心备课和批改作业用的,所以年轻教师也没有理由不像老教师一样认认真真地批改作业,而教授们因业务十分熟练,所以每讲1个学时等于工作6个小时,毕竟也要备课批改作业。想一想工作量计算方法是不是对教风也有影响?

所谓传统,也就是大家共同维护的做法或习惯,也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既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的工作规范或者生活准则,一旦从内心中接受这种传统便会矢志不渝地去传承。力学教师比较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即便力学教师越来越少,这个传统也没有丢,即便是转岗到其它岗位,也仍然会体现出一丝不苟和爱岗敬业。最近查阅了一下个人教学记录,发现从助课到主讲机械类多学时力学课程居然用了10年,这中间即使不到校团委工作,这个过程也缩短不了几年,可见力学教研室对授课把关有多严,当然,当年力学资深老教师也太多,重要的课程肯定也要优先考虑他们执教,只是通过这件事让我们反思,扩招后入校的新教师,往往是一入校门就上课,而且是上教研室里其他人不愿意讲的课,虽然也是培养年轻教师勇挑重担的一种方式,但是就没考虑这样安排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影响和对教风的影响吗,就没考虑对学生的影响吗?时过境迁,十几年前的新教师如今已然成长为老教师了,只是这批摸着石头过河自我成长起来的教师,虽然已成为事实上的教学科研骨干,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否有值得称道的职业素养可以滋润新教师呢?当年力学教研室的传统还能被大多数教师接受吗?

一摞力学课程平时成绩记录单引发了本人对往事的回忆,精英教育时期很多优秀传统逐步失去市场,类似的现象应该在很多高校都存在。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过错,也不是某一所学校的过错,但是总觉得这是整个社会的损失,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价。请不要把敬业仅仅挂在嘴上或者写在总结里,真有敬业之心就把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可能正走在螺旋式上升的弯路上。

(0)

相关推荐

  • 小学语文教研组计划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研组计划与展望

  • 【教师文学 -专栏】成绩单 / 文:曹永亮

    成绩单 曹永亮 期末考试过了两天,按照学校要求小明到校高高兴兴地领回了成绩单. 晚上,爸爸收工回来,满怀希望地问起儿子:"明明,期末考试成绩一定考得不错吧?"小明干脆利索地回答:& ...

  • 父母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

    很多孩子最反感家长一些做法.其中就有一条是家长逼交成绩单,尤其是孩子考得不好时,家长非要追问分数,孩子非常反感.于是有人提出孩子分数的隐私问题,父母应不应该过问孩子的分数. 其实分数隐私与否倒不是主要 ...

  • 校史杂谈:三十年前的力学教研室

    引言:为庆祝我校恢复办学40周年和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校史馆的黄馆长再三约我写点与学校发展有关的文字,思忖月余仍不知何处下笔,虽然校龄已有35年,毕竟并未亲历大政方针的决策过程,耳闻目睹的趣闻野史又 ...

  • 一张成绩单,引起30年前的回忆

    由于学历认证,我找到了30年前,也就是1991年考师范时的成绩册. 一晃30年了,有些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一.眼睛突然失明了 1990年的暑假,我上初二,由于地理和历史要结业考试.学校安排我们在假 ...

  • 30年前的中国挂历女郎:个个纯天然,美得不做作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贾育平拍摄的挂历照片 贾育平,中国元老级摄影家, 被誉为"中国挂历摄影第一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女挂历风靡大街小巷, 成千上万的挂历摄影师 ...

  • 现在多少钱才相当于30年前的“万元户”,答案吓你一大跳!

    . 随着近三十年通货膨胀的侵蚀,"万元户"只得成为历史概念,那么现在多少财富才相当于以前的"万元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答案是&qu ...

  • 30年前的老武汉,总有一张照片能勾起你满满的回忆

    只看楼主大图 " 或许你刚来到武汉, 没经历过它的沧桑巨变, 或许你是在武汉长大, 但现在的你依旧在追忆往昔. 一些老照片,带你重回80年代的老武汉. " 黄鹤楼 黄鹤楼是1985 ...

  • 30年前的老照片, 看过的人都哭了, 看懂的人都老了

    无尤网络信希关注2021-05-07 09:00大图模式30年前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万事万物都散发出蓬勃而生涩的活力.那时候,那时候,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 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 那 ...

  • 孙晓云30年前国展获奖作品欣赏

    图/知青时期的孙晓云 图/青年孙晓云 1989年,孙晓云在第4届国展获奖作品 1992年,孙晓云在第5届国展获奖作品 1995年,孙晓云在第6届国展获奖作品 1998年,孙晓云在第7届国展获奖作品 孙 ...

  • “拉高速”清积碳是谎言么?30年前德国工程师就这么做了?

    曾经我听过一个故事(大概30年前),这个故事在北京一代的车友圈子里名气比较大,流传了很多年.话说北京有一台奔驰车,车主买回家之后就当成是啥宝贝疙瘩供着,不怎么舍得开,就算是开也小心翼翼的,慢慢走不舍得 ...

  • 30 年前的老照片,看过的人都哭了,看懂的人都老了

    70.80的年代, 是一个逐渐被人遗忘的时代, 那是个物质仍然缺乏的时代, 却也是个所有劳动, 都富有生命意义的时代, 而每一段留不住的岁月, 都有一个忘不掉的故事. 那时, 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