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扣柴扉也不开
很早以前就觉得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每个人从早到晚都是匆匆忙忙的,一旦有人慢下来就会被世人视为不思进取,拼搏奋斗的主题要贯穿一生,以至于人们根本无暇顾及路边的风景,奔跑中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追赶什么,人生的意义被道德和世俗一起绑架,似乎若不能达到大富大贵就等同于失败,可是有多少人能凭借一己之力达到大富大贵的程度呢,结果就是绝大多数人活的都不开心。
几次在碧沙岗公园看到这道隐藏在树木中的铁门都会想起那句古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尤其是晚秋时节,看到门口残叶飘零藤蔓枯萎,就想象着门的那一面住着有人家,该是多么的闲散随性。初冬那场大雪后,我特意到此一游,看到门里门外都有脚印,就确定还是有人从此进出的,虽然我很清楚这扇门里走不出古人,却始终存有一丝幻想,如果真是挑花源之门,面对现代人的窥探一定是谁扣柴扉也不开,保持自己那份安静舒适。
很想念小时候慢节奏的生活,半个世纪前的北方农村,和两千年前的生活方式没多大区别,依然是家徒四壁破衣烂袄,靠人力和气候挣口粮,苦是苦点,但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情是大于王法的,秋后闲下来也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家人或是邻里之间都是靠亲情维护关系,因为贫穷谁也离不开谁,得到别人一块红薯都会感激涕零,那个时候时间过得很慢,似乎一封情书能读一年甚至永久。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为共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依赖越来越少,因此亲情也就越来越淡,诚信也跟着越来越少,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曾经以为这些都是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后来有机会去台湾走走,去美国加拿大看看,才知道现代化与慢节奏并不矛盾,人们是可以放弃挣更多钱的机会,把时间花在家人身上,温馨浪漫的活着,不需要证明任何事给任何人看,只做自己喜欢的。他们认为,人不能成为钱的奴隶,与其等到挣了足够多的钱再享受生活,不如挣一笔享受一笔,毕竟工作和钱都是为生活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