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行之七:戏说培训老师授课情况
在中山大学为期一周的政治培训顺利结束,培训部特意让大家填写了评教意见,这既是培训管理的一道程序,也对进一步改进工作确有帮助。作为一位资深的评教专家不敢对培训效果妄加评论,但是对任课教师做几句点评还是可以的。
为我们授课的六位教师讲课水平应该都在良好以上,但是若打成分数,六个人的得分一定会有所不同,我相信每位学员的观点也会有所不同,不排除我所欣赏的正是某人反感的,反之亦然。下面所说完全是个人观点,欢迎听课的同事们批评讨论。
我认为讲的最好的是古南永老师,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个大众化题目讲出了深度,并且深深打上了个人烙印。听他讲课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咋一听觉得内容平平并无新意,过一会儿发现这个人在常识性内容里隐藏有个人见解但又不张扬,打起精神等待他继续埋雷的过程中,发现他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在一些人云亦云或者大家都没有好答案的地方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自古官方执行的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策略,他的研究或许会使某些大人物不高兴,具体的例子就不说了,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和保护吧。当时没有注意听或者没听明白的人也就没必要明白了。
年轻的博士郑跃平我把他排在第二。首先是河南老乡的亲切感拉近了彼此距离,其次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让我们听的轻松,第三是思维清晰语句流畅信息量大,第四是直观展示了互联网+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及无穷潜力。互联网+这个词听了好几年了,总是似懂非懂,似乎处处有用但又说不清它与自己的工作有何关系,现在清楚多了。还有一点,很多朋友给我留言反映学校和各部门的网页太土了,但是自己却一直不觉得有啥不好,现在终于知道我们的网页欣赏水平还停留在十年前。
第三位是范建荣老师,他讲的主题是和我们这次培训目的结合最紧密的一个。范老师有着丰富的从政经历,对最近几十年中国政治理论的演变过程很熟悉,也了解一些表面文章不能明说的故事,所以讲课的风格还比较亲切,没有刻板的官话说教,也没有与前期听过的十九大宣讲报告内容产生明显重复,应该说很有收获。略有遗憾的是可能因为内容太熟悉或者重视不足,讲课略显随意,与已发教案内容出入较大。
第四位是陈文理教授,他讲的是《党的中层干部执政能力提升》。在对待课堂教学的态度上他可能是最投入的,不但声音洪亮而且表情丰富,可以看出他非常热爱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忘我状态和自我陶醉。或许是因为以前的教学对象以青年学生或者行业工人为主,他讲的内容浅显易懂,有点学术下乡的味道,对于处级干部和大学教授来说就有些不过瘾,在课题的学术深度和课堂信息量方面应该有针对性的做些补充。
第五位是梁雨旺老师,他讲的是《卓越学习型团队建设》,必须承认梁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有经验,他能很好的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在掌控场面和师生互动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如果单纯论课堂教学效果他可以排第一,但是他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课内游戏环节,真的只适于孩子们或者工人们,听他的课就像进了传销讲堂一样,虽场面火爆但总想抽身离去。在他的教唆下,一周来每次上课前班主任说出“大家好吗”问候语后,200人齐声高呼“好!很好!非常好!”并伸直胳膊竖起大拇指时,我都会身上起鸡皮疙瘩。或许是我out了。
第六位是广东省委宣传部的丁普清处长,他讲的题目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责任落实》。客观讲,这位理论处的处长讲课始终紧扣主题,但是很多想法做法都是唯上的,底层师生未必欢迎,如何把上下的意愿有机结合起来还缺乏深入思考。把他排到后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的广东普通话实在听不明白,往往一个词重复很多遍下面还是一片茫然。比如他一再强调高校要听“绑匪”的,让大家一头雾水,后来才反应过来,原来不是绑匪是党委。此类听力误差后果很严重,看来广东的领导干部还要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
今天晚上终于回到了郑州,虽然高铁晚点耽误了一些时间,郑州也比广州冷得多,但是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至于外出培训的收获还要慢慢梳理,广州行这个系列就到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