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边地----上个世纪初的孟连和边地各族老照片
云南边地的孟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直不为人所知,但在民国时期二三十年代,民国政府开始对滇南边疆地区开展一系列工作,在那个时候著名人类学者芮逸夫先生、摄影师勇士衡、周光倬先生等学者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从内陆进入了边地,拍下了一系列珍贵的照片让我们得以看见当时的人和物。
芮逸夫
照片集
芮逸夫先生在1934年进入中缅边境,开展为期六个月的考察,期间在孟连等地照了不少照片,反应了当时的风貌。
/孟连娜允中城佛寺佛像/
/娜允中城佛寺殿内/
/娜允人物像/
受限于当时的照相长达十分钟的曝光时长,和当时人对照相的接纳程度不高,导致照片中人物表情僵硬不自然。
/春节摆龙栾干的照片/
该组照片集中展示了孟连傣族节庆时候的盛装打扮,根据照片中的山峦可以判断是在现在孟连县城海关一带。
/孟允老照片/
孟允(今澜沧上下允)的傣族和孟连傣族属于同一种,可以看出泼水节期间孟允傣族穿着和孟连一样的盛装过节的景象。
/勐梭傣族照片/
勐梭龙的傣族穿着和孟连坝子的傣讷并不一样,她们自称是傣佬。身上穿的是交领上衣,等距条纹裙末端有黑条纹做分割,包黑包头的是当初从孟连带路到勐梭龙来的三户傣讷人的后代,被称为梭连,包白包头的是梭佬。
/勐梭龙榕树下的的街子/
/勐梭傣族生活景象/
周光倬
照片
周光倬先生在1935年-1937年到云南边疆进行了考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他返回内陆后撰写了《民国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书》、《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等书籍。为当时中国的民族调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5的孟连街天/
街天是孟连的一个习俗,五天赶一次街。照片中出现了娜允古镇、哈尼族平头阿卡女子和佤族人。
/勐马的一座竹桥/
/勐啊芒朗寨/
芒朗寨子是今天勐啊村下辖的一个村组,该照片拍摄于寨中大菩提树寺庙前。勐啊傣族主要是傣痕人,穿着上和孟连的傣讷也不相同,穿着交领上衣穿不等距条纹裙。
/南卡江上渡船/
/周光倬先生和勐啊芒允头人召法龙合照/
莫理循
照片
乔治·厄内特斯·莫理循是澳大利亚驻华记者,作为帝国主义时期的记者对清末民初的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考察调查工作,也用相机记录下来了西南地区1910年前后的场景。
刀派华的大象,名叫“老爷”
/勐啊的街天/
照片中中间两名女子是佤族的妇女。左侧摆放箩筐的妇女则是售卖货物的傣族妇女,房中戴大斗笠挎刀者和树下大斗笠者是当时的傣族男子穿着。
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近百年
曾经边地也变成了繁华的城市
继续书写着新时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