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才能实现由内及外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太极拳以练内为主,向来有'重意不重形'的说法。但这是对功夫较深者专向静处练习而说的。传统的练法是'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是内动导外形,外形合内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最后做到内外合一,表里一致,'一动无有不动'。武禹襄拳论说'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李亦畲拳论说'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陈鑫拳论说'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陈发科说'内不动,外不发'。这些话都是说的'由内及外'、'内外合一'的锻炼方法。
内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脏、肌肉的动向安排,二是内气的流转贯注,都是用意来指挥的《十三势行工歌》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武禹襄解释为'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这都是内动支配外形的明确规定。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兼顾,以气为主,认为形体之能抗拒外力,百节之能屈伸活动,是'气之充也';认为血的化液濡筋,成髓养骨,也是依靠气的动力。太极拳以调和气血、畅通经络为功能,以缠绕圆转的螺旋缠丝劲、抽丝劲的技击方法为应用,其由内及外的锻炼方法,各式太极拳家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现代教授太极拳者大都只讲外动,通常只笼统地说'以意识引导动作',对于内动的方法,则略而不详)。兹综合陈、杨、武三家的内动导外形的方法,试举例以明之。
在'心静用意'、'身正体松'、'举动轻缓'、'动作弧形'、'上下一条线'等原则下,动作欲向何处,内部即先作好安排。在顶劲领好,桩步稳当之际,如意欲左旋迈步,则眼神先去,直射平视,脊骨节节松沉,胸腹内部先微微右转(眼随意动,身随眼动),同时缓缓吸气,脐下小腹微内收,右侧胸肌向下松沉,右侧腰部倍觉充实,右腰隙(即内肾)下抽落实,似乎托起左侧腰隙;胯根撑开,右胯根微向内抽,松胯屈膝,逐渐坐实右腿,成右实左虚之势,是为吸、为合、为蓄。
使腰部充实,而内劲由两腹侧向腹前汇集于一点。然后,右胯再微向下沉,左足轻缓地向左前方迈出,步随身转,随即缓缓呼气,两胯根更撑开,两膝盖向左右分向前挺(膝盖不宜超过足尖)。随着重心逐渐左移,左侧胸肌向下松沉,左侧腰部渐觉充实,而其中内劲有弧形向前上折射之意,两肩中间骨节仍微微鼓起,腰脊命门穴则向后勃,而脊骨根有向前上翻之意,使上下前后有对拉匀称之意。逐渐坐实左腿,呼气时部分气呼出,部分'气沉丹田',形成小腹自然外突,是为呼、为开、为发。这时,左右胸肌随着松沉,牵动着内劲,随着呼气,有'外往前合'之意。小腹部两侧的内劲弧形向腹前中线汇合于一点,与眼神和手的动向相一致。完成这些一吸一呼、一蓄一发的动作,接着又缓缓吸气,使气聚于脐下,腹部内收;左胯根微向内抽,左腰隙下抽落实,似乎托起右侧腰隙,随着右足提近左足旁,又缓缓呼气,小腹逐渐外突,成左实右虚之势。
脊柱和左右胸肌随着松沉,胸两侧肋骨仍是节节松沉,有外往前合之意,气沉小腹,其中内劲由小腹两侧向腹前正中线折射,焦点集中于一点。肛门微紧收,成'吊裆'之势,这是又一个吸呼、蓄发的动作。这种内部的上下、左右虚实互换,也是阴阳相济、阴阳互为其根的具体运用。胸背部分始终要保持含胸拔背的姿态。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部分呼出,部分气下沉于小腹部。吸气为四梢'劲回归丹田',呼气为'气沉丹田'、'劲贯四梢'(四梢为两手两足尖端),通过旋腰转脊,节节贯串地使丹田劲上行者由旋腕转膀而达于手尖,下行者由旋踝转腿而达于足尖。在动作过程中,尾闾始终正中地托起丹田(小腹部分),脊骨根向前对准胸腹部中央一条垂直线,脊骨根有前送上翻之意。动作欲向何处,脊骨根立即对向何处,对动向起到舵手作用(应用在推手,开呼为发劲,打放;合吸为蓄势,走化)。
随着动作的一开一合,腹式呼吸的一呼一吸,内脏轻微地做上下左右大小不等的弧形活动,可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气血沿着经络、血管系统活泼流转,外部的形态,手足的变换,随着内动而运动。周身在运转过程中在不同角度上保持中正,协调平衡,加强合力作用。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时,肩节始终对准胯节,两乳对准两肚角,齐进齐退,身法自然端正,上下也自然相随。这种内劲率外形,'由内及外'的练法,关键在于腰脊命门穴的主宰作用和左右腰肾的抽换来支配全身内外动作的协调,无止境地越练越细致。
这无论在疗效上、健身上或技击上,效果都比单单注意外动的练法为好。这是前辈太极拳家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加以注意、研究、阐发,并不断充实其内容。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0)

相关推荐

  • 掌握太极拳的'实腹'和'松腹' 气沉丹田不再难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养生在于养心,养心在于心静,关键是如何心静 提起腹部,大家都知道这属于人体的重要部位,关系到我们的健康! 它位于人体胸廓下缘和盆骨之间.陈式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是"合& ...

  • 练习太极拳如何才能实现由内及外

    太极拳以练内为主,向来有'重意不重形'的说法.但这是对功夫较深者专向静处练习而说的.传统的练法是'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是内动导外形,外形合内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最后做到内外合一,表里一 ...

  • 现代人女人多肝郁,肝气顺了,你的美才能由内到外!

      看过<红楼梦>的人相信都对王熙凤这一角色难以忘怀.在书中,王熙凤可算是独领风骚,被曹雪芹喻为"粉脂堆里的英雄".可实际上呢?"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笑先 ...

  • 太极拳的内功很关键,“内旋外扩”

    天高听卑,道不远人.山上有鹰,林中有虎.因人事成,因势利导.龙头向东,龙尾朝西.积雨沉舟,汇溪成河.轻霜冻死草,暴雪不毁林.眼前不见路,身后不见手.练拳如遇瓶颈,要学会体察身心,静待时机突破.越难的时 ...

  • 太极拳的内功很关键,“内旋外扩”,看懂之后你会更加全面

    天高听卑,道不远人.山上有鹰,林中有虎.因人事成,因势利导.龙头向东,龙尾朝西.积雨沉舟,汇溪成河.轻霜冻死草,暴雪不毁林.眼前不见路,身后不见手.练拳如遇瓶颈,要学会体察身心,静待时机突破.越难的时 ...

  • 现代女人多肝郁,肝气顺了,女人之美才能由内到外!

      看过<红楼梦>的人相信都对王熙凤这一角色难以忘怀.在书中,王熙凤可算是独领风骚,被曹雪芹喻为"粉脂堆里的英雄".可实际上呢?"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笑先 ...

  • 太极拳的'骨升肉降',其实是“内升外降”,跟骨头没关系

    我们总说骨肉分离,我们的理解是骨头和肌肉要离开,这又是一个谬之千里的理解. 太极拳要的是柔软无骨,要把骨头的支撑作用练没,所以不要想让骨头去干事儿,这样骨头的感觉和作用会越来越强烈,和太极拳要的东西正 ...

  • 内捷外畅新高地 借港出海达全球-郑州日报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史锋华)7日上午11时30分,装有104标箱240台奇瑞商用车的"郑州-青岛港"(捷途国际号)铁海快线从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发出,再经青岛港换装作业后,将 ...

  • 透彻!练太极拳怎么才能做到“领劲”不丢?

    任收: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斌首批弟子.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练习太极拳时如何做到领劲不丢?说到这个领劲,我们有一个拳语,叫梢节领,中节随,根节摧.所以 ...

  • 从内到外,再现芳华,诗意中式别墅

    崇尚中式别墅的人,内心一定对静谧与雅致有着极高的追求,与山水田园合二为一,独享世间尊贵与美好,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方式,让东方美学与当代生活融合,营造回归院落.舒享本真的理想生活意境,彰显恢弘壮观. 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