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与脾合并称为“后天之本”。而“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黄帝内经》中记载“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口则气少矣。”
可见,食物对生命的重要性。
但,胃有“7怕”,想健康,少占一个也好!
“胃喜温不喜凉”“脾喜燥不喜湿”,冷饮及其它冷冻食物会加重体内寒湿,对脾胃伤害非常大。而且冰凉的食物进入体内时,食物与人体温差较大,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急速收缩,粘膜层变薄,经常如此,容易诱发慢性胃炎。
胃,是“守时”的消化器官,若不按时吃饭,胃酸没及时被食物中和,告诉高酸状态易诱发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消化时间约2小时。若晚上吃饭太晚,吃完没多久就入睡,胃肠道没时间消化,容易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吃得太快,食物咀嚼的不够细,会对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性刺激,易损伤消化道粘膜,产生慢性炎症;同时,会造成胃功能下降,久而久之,就易引发消化道伤,甚至癌变的可能。人体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黏膜就会被烫伤。很多患胃癌、食管癌的人,多数都喜欢吃非常烫的食物,刚出锅的食物就进入胃里,很容易损伤胃黏膜。胃的容量是有限的,若吃得太饱,会导致胃酸、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会导致胆管、胰管等相对狭窄、梗阻,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十人九胃病”现在得胃病的人很多,胃疼了就吃点药,忍一忍,不会太在意。但很可能“小病忍成大病”,若胃不舒服,不要忽视,这是身体在报警,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若吃完饭就工作,血液供给大脑,胃肠得不到消化所需的循环血量,会影响消化,也会降低工作效率。《本草纲目》中记载:“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可以补中益气、消炎杀菌。南瓜中富含维生素A,它具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胃粘膜溃疡、经常胃疼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南瓜,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避免胃进一步受损、加速胃粘膜的修复。南瓜中含有果胶,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铅等,起到排毒作用。果胶还可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溃疡。
小米,在古代称为“粟”,属于一种谷类植物,对身体具有诸多保健功效。小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有健脾和中、清虚热的功效。胡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性平,有“下气补中,利脾膈,润肠胃,安五脏,有健食之效”。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同时,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小肠中与脂肪微粒及胆汁结合后,会加速人体吸收,所以,烹调后,身体吸收会更好。多喝温水,利于保护胃黏膜。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还可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缓解便秘,预防血液粘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每天2-3杯蒲公英黑苦荞茶,有养胃、助消化的作用。蒲公英,归胃经,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为“泻胃火之药”,可长服久服。研究发现,蒲公英有广谱抗菌作用,被称为“天然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临床上抗生素。同时,蒲公英能杀灭、抑制胃病致病菌幽门螺杆菌,又能修补胃黏膜的损伤,利于胃黏膜修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对胃溃疡、胃粘膜损伤等,有一定保护作用。
黑苦荞,《本草纲木》记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血滞,脾积泄泻”。
吃饭,是一件养胃,又伤胃的事情,就看你怎么“吃”了。1,不吃快:吃饭细嚼慢咽,不吃得快,有助于胃肠消化,减轻负担,最好是在15分钟左右吃完。2,不过量:吃饭最好七八分饱,吃得过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诱发慢性胃病。3,较守时:现代人吃饭能守时的太少了,若能做到三餐基本守时,定时吃饭,不暴饮暴食,不挨饿就很好了。除了不良饮食习惯伤胃,烟、酒是日常较常见的伤胃习惯,胃不好的人,最好戒掉,不仅利于养胃,还利于肺部健康。烟雾中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吸烟时,烟气会随消化道进入胃部,直接刺激胃黏膜,会使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胃不好的人,若长期吸烟,就会加重胃病,还有可能引发胃癌。
喝酒后,酒精会进入胃部,损伤胃粘膜,诱发炎症、溃疡等疾病。若喝酒时,加些下酒菜,如小咸菜、烧烤食物、油炸食物等,对胃部的伤害会更大。酒精和下酒菜一起下肚,会加重胃黏膜损伤,严重可能会出现胆汁反流到胃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