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过江又如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表现的是对南宋小朝廷苟安一隅不思进取的强烈不满,当时的现实针对性不言而喻。不仅国破家亡、流落江南的李清照在思考这一问题,千百年来,好多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作过评论。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认为: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从纯军事学的角度,杜牧天真地认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项羽忍辱负重,逃过江去,依仗江东才俊,未必不能卷土重来,和刘邦争夺天下。

书生毕竟是书生。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就比杜牧看得更远,考虑得更深刻,认为江东才俊未必还肯为项羽卖命,所谓卷土重来不过是一厢情愿,痴人做梦,所以在《乌江亭》中诘问: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在我看来,纵然江东才俊像杜牧想象的那样肯为项羽卖命,也不过再重复几年楚汉相争的历史而已,刚愎自用的项羽最终还是难逃别姬自刎的可悲结局。

想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为了实现取秦始皇而代之的夙愿,智杀宋义,破釜沉舟,远救巨鹿,力降章邯,聚歼秦军主力,以40万精锐之师的绝对优势成为诸侯上将军、西楚霸王,威震八方,把刘邦撵得四处逃命。可是,仅仅过了四年,就成了孤家寡人,败于刘邦之手。优势转瞬之间易手,不仅项羽想不通,也让后人扼腕叹息。

我们要感谢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史记》里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对于失败了的项羽,特别倾注了无限的同情,把他作为帝王为他写了一篇《项羽本纪》。但也不为尊者讳,深刻地批评了项羽企图以一己之私智,用武力征服天下的过错。

反观项羽的失败,并非“天之亡我”。应该说,上天待项羽不薄,给了他很多次机会,包括鸿门宴那样绝佳的机会,但项羽就是没有把握住。追根究底,项羽败就败在呈匹夫之勇,不能举贤任能。

“不能举贤任能,此特匹夫之勇耳”,是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韩信不愧一代英杰,一句话就点明了项羽的弱点,知人论世的水平确实比一般人高出一筹。作为政治家的刘邦则总结得更全面具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

范增是项羽的军师,出了很多好主意使楚军连连获胜,在楚汉相争中始终是刘邦的心腹大患,刘邦必欲去之而后快,陈平略施小计,头脑简单的项羽立马生疑,气得范增大怒而去,项羽顿失左膀右臂。韩信本是项羽的部下,此人足智多谋,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曾多次向项羽献妙计而不受重用,最后一气之下投奔刘邦。范增的离去只是削弱了项羽的实力,并没有增加刘邦的实力,而韩信投奔刘邦不仅大大减弱了项羽的实力,而且大大增强了刘邦的实力,这一增一减就注定了项羽的失败。纵观楚汉相争的各个战役,韩信几乎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当我们看到范增和韩信不被重用拂袖而去时,不禁为项羽深深叹息,而读到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设坛拜大将时,对刘邦油然而生钦佩之情。东汉王充《论衡》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违赵赵完,畔魏魏伤”,阐明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只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一面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楚汉相争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了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成书于汉代的《史记》丝毫没有为开国的汉高祖刘邦涂脂抹粉,客观地记录了刘邦的无赖秉性。就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能力来比,刘邦和项羽绝对不在一个档次。如果说刘邦是一匹狡猾的狼,项羽就像拿破仑所说的狮子,由狼带领的狮子群最终把由狮子带领的狼群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当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时,考虑的不是如何突围,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却把精力放在如何处置一个女人虞姬上,“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实在让追随他的江东子弟寒心,难怪《垓下歌》开篇气吞山河,结尾则底气不足。反观刘邦处于劣势时,根本顾不上老婆孩子,总在千方百计网罗人才,忍气吞声重用韩信,处心积虑与对手周旋,寻找转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集中表现了君临天下后对人才的渴求。而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后,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并把规劝他的韩生活活煮死,急急忙忙分封诸侯好荣归故里,结果富贵与他如浮云,徒然让后人笑话。

项羽失败了,至死都没有找到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假如项羽过江以后,且不说再以寻觅不到范增那样杰出的谋士,再以招募不到那么多骁勇善战的江东才俊,就算拥有这一切,凭项羽对人才的态度,去与兵强马壮、人才济济的刘邦较量,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败得更快,败得更惨。可见,自刎乌江是项羽的必然结果,也是最佳的结局。

任何人的行为一旦完成,就永远成了历史,后人的种种假设,都不过是替古人担忧罢了,再也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但从假设之中,也可以看出假设者的高下。李清照从道德的角度,表现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贞意识,杜牧、王安石虽然各执一词,但都认识到才俊的重要性,揭示了“为政之本,在于得人”的深刻道理,较之现今某些导演把楚汉相争的血雨腥风戏说为两个女人之间的酸风醋雨,实在要高明得多,深刻得多。

(0)

相关推荐

  • 韩信放弃相羽投靠刘邦,是因为这些原因

    秦朝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结果十五年就灭亡了.当时各路人马起义反抗秦国暴政,后来项羽的实力发展得最为强大.楚汉相争初期,楚霸王项羽实力远远强于痞子汉王刘邦,可是后来项羽竟然败得乌江自刎,刘邦赢得了天下 ...

  • 四十一,没有项羽的日子里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项羽悲壮的自刎,留下了千古的唏嘘.就在当时而言,项羽虽不在江湖,江湖上依然满是项羽的传说. 随着项羽的败亡,楚朝彻底结束.多年以来很多人对项羽的自刎表达着惋惜,正如杜牧的<题 ...

  • 如果韩信自立,会出现项羽、刘邦、韩信三足鼎立的情况吗?

    如果韩信用兵之重的时候,不帮刘邦,也不助项羽,而是与他们并争天下,那么毫无疑问,韩信是至少可以和他们三分天下的.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单凭军事才能,当时的天下有人是韩信的对手吗?没有!论打 ...

  • 项羽为何宁愿自刎也不渡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活着的时候要当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当年的项羽,站在乌江面前 ...

  • 项羽要不要过江?年轻人要不要努力:这些争论,都藏在相互拆台的古诗里

    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之间,有许多私交甚好,还有的则神交已久.互相"吹捧"之下,他们也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句子. 诗人杜甫对李白就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称赞他--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 项羽无颜过江,其实是谎话,史料暴露真相:只因他发现了惊天秘密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以"项羽乌江自刎"的事情为背景,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诗中尽是对项羽的惋惜之 ...

  • 刘邦得了江山后,为何没有污名化项羽?看了这些我懂了

    经常有人说,刘邦是小人,项羽是英雄,其实这句话还真没有错,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上讲,那些谈论刘邦是小人的人,要么是一些装文化人的,要么是在潜意识形态下,对刘邦有偏见的,说刘邦是小人,倒不如说刘邦是枭雄, ...

  • 楚汉之争终章:垓下之围,虞姬自刎乌骓殉江,项羽注定是悲情英雄

    原创2021-08-21 20:30·讲故事的老李子 01刘邦不讲信用,趁你病要你命 公元二零三年九月,项羽接受刘邦的请求,楚汉双方签订了以鸿沟为界的和约之后,项羽天真的认为从此天下太平,不动干戈了, ...

  • 为何成都望江楼对联被称为千古绝对?

    成都望江楼对联是出自于唐代女诗人--薛涛,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杜牧等都对她十分崇拜,也得到了当时四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 薛涛女大诗人这幅对联,也不知何原因,当时只写 ...

  • 安徽望江封闭式非标三四轮电动车整治初显成效

    猎狐网安徽(胡红松)自2021年3月开始,安庆望江县部署开展封闭式非标三四轮电动车专项整治.经过两个月的广泛宣传, 5月1日起,望江县交警.特警.城管联合,在望江城区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 行动中 ...

  • 绵阳江油一层养老小院定制设计 乡村自建别墅图纸 带堂屋建房图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的雷女士计划下半年在老家为父母建一栋养老小院,现在雷女士事业有成,与老公居住在城里,年迈的父母在城里生活不习惯,雷女士和老公商量后,觉得还是回家为父母建一栋养老小院,雷女士联系到 ...

  • 熊运声‖畲江颂(五句板)

    畲江颂(五句板) 文/熊运声 梅江上游系畲江, 位于梅县西南疆. 毗邻兴华和丰顺, 梅汕高铁高速度, 交通枢纽通四方. 红色革命老苏区, 三打畲坑壮而悲. 兵家必争根据地, 韬公江村暂隐居, 坚信胜利 ...

  • 『古诗词』思乡诗: 江外思乡

    作者或出处:韦庄江外思乡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