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二哥一家和他的邻居
作者 ▏老爷子
配图,与内容无关
小巷子尾处长满杂草的沟儿边,离田坝不远一个荒地上,不知不觉一座房子就很快要建起来了。
听说修房的人姓朱,四十岁左右。中等个子皮肤较黑,脸上小时因出天花便留下许多痕迹。街巷邻居都叫他朱二哥,也有个別人背后称呼他朱麻子,但他却一笑了之。
他原来在双流金花住家务农,抗战结束后便把家中祖传的几亩田卖掉后,和老伴,两个女儿全家搬到成都老南门来了。
朱二哥的老伴朱二嫂是外老南门九如村的人,她和朱二哥是近亲结缘,现又迁回成都后,便又和父母暂时住在一起生活。
朱二哥不久又在城里面找了一份杂事做,每日早出晚归,大家却都不知道他什么原因将田地卖掉到成都来谋生。没有几年,朱二哥便在这巷尾处小沟旁边大兴土木,修建了一排丁字型的瓦房。
我记得第一次到他家时,房屋较高虽有亮瓦但窗户太少,房内光线还是暗显得有点阴暗。房子有三间独立门正对小巷的道路,它后门都通院子。当头是一间堂房兼饭厅,左右便是厢房。后院侧角有一毛坑,并栽有桂花树一棵。
龙门阵又摆回来今天,朱二哥和一个泥水匠正在房上盖瓦。老伴在坝子边洗菜准备做晚饭。另外二个泥水匠正在忙,一个在将竹片削成薄竹条,另一个正用薄竹条编墙壁。
在坝子边准备做夜饭的朱二嫂向着在房顶上的朱二哥喊道,娃儿她爸,我要炒菜准备吃夜饭啰。
不要慌,我还要上街去打点酒回来,朱二哥边说一边顺着梯子下来又说道,老伴,还是再炒一碗回锅肉哈。
到了下半年的中秋节时,朱二哥的房子终于修好,全家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房去住不久,成都就解放了。
新政权成立,世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实行轰轰烈烈土改分田地,不少城市中人都回乡去分田,朱二哥仍在城里务业,但老伴朱二嫂却充满喜悦的心情,和娘家人都分到了一份田产。
不久朱二嫂喜事逢双,终于给丈夫朱二哥生了一对双胞儿子。老大叫建国,老二取名和平。
新政权成立不久,城市中清查人口,办理新户口登记入冊等工作也如火如荼展开。朱二嫂已分了田,就算是后来称呼的近郊区农民了,朱二哥和二个女却划为城镇人口。
时光易逝,人世间一切也在变化。
朱二哥的两个女儿先后已安家。他朝思暮想如愿以偿想要的儿子建囯,和平也先后入学读书,户口却和母亲在一起。
那时,人们熟悉的华西后坝电塔边的那片农田,坟墓地被国家征用,用来修人们称呼的邮电新村。
朱二哥便将启墓遗弃的棺材板拉回家,用于将门前的小沟盖上变成了院坝,并请人一起将住房用泥士夯成土围墙。
也是在电塔旁河边有一块朱二嫂的自留地,栽了些蔬菜之内的的农作物。在粮食紧张那二年,自留地栽的东西多少给自己家里带来了一些好处。
朱二哥一家人对巷内邻居相处融洽,为人厚道。
邻居刘婆婆,张姆姆都后来好几年了,还念念不忘了朱二嫂那年饥饿时刻,送给她们的带秧秧的小根红萝卜和厚皮菜。
孑然一身的王大爷后来也是只要听到摆谈饥荒年时,都语重心长地说道,那时粮店是每月底二十五号,按人定量才发粮票买米,定量少又吃不饱,稍为超标下半月就遭起。一次断炊烟还是朱二哥给了他几个红皮萝卜和几根小红苕。说完他带着感激的心情叹了口气。
时间很快地到了六十年代中。朱二哥在城里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工资供全家生活使用还是可以,不知怎样,朱二嫂却突然悄悄地开始学佛只吃素了。
那是夏天的一个早上,朱二哥去上班前,把一斗碗熬好的猪油放在灶台边就怱怱地去上班。朱二嫂见到便猪油端在方桌杂物旁边凉冷。
下午,二儿子和平回家将桌面收拾干净准备做作业时,见斗碗中装的半糊状的东西便顺手倒进了泔水桶里。
到了晚饭时,朱二哥问到大斗碗里的猪油,才方知和平不知晓被倒掉了大为生气。
一旁的朱二嫂一言不发暗示向着朱二哥,用食指止住嘴唇,又笑眯眯地唸了一声阿弥陀佛时,朱二哥顿时摆了摆脑壳便消了气。
后来文革开始,市场物资逐渐供应紧张,朱二哥每月都要用钱买一些粮票充实口粮,想法买点肉票调剂下家中的城乡生活的差别。
六八年十二月下旬一声号招下达,城市知识知青纷纷到农村去时,朱二哥家中两个娃儿由于是农村户口,也用不着让自己去操,南下西昌邛海,北上江油窦圌山去的那份心啰。
朱二嫂家中又养了好几只鸡,鸭子等副业,这也能增加一些收入。后来老大建国在生产队当了会计,老二也在一修缮队当了泥木工。
记得是那一天中午,冬天的暖阳终于慢吞吞地从云层中出现,巷子里不少人都把椅子抬了出来晒太阳。这里甚是突然的显得闹热起来。
这时只见朱二哥,朱二嫂夫妇从巷尾口处笑盈盈的走来,手中拿了一大包糖果,一一分给给众邻居吃。原来,是因建国好不容易这次被光荣应征入伍参军的好事。
这样,朱二哥的家庭真正的成了工农兵之家。
人生如梦,岁月如煙。到了八十年代末,朱二哥住家的巷尾口这片土地被一单位征用拆迁,据说安置在西门抚琴一环路外侧。
时光又到了九十年代。
也是中秋节那天上午,这条小巷子由于城市改造,旧房将全拆出但还未搬走的老邻居,突然看见朱二嫂在建国,和平两个儿子拌送下,坐三轮车到这里来了。原来,朱二嫂听说这条巷子要拆,非要到这里来看一看。
只见她魂牵梦萦似的慢慢凝眸着四周,这正是陪随她度过大半人生熟悉的小巷和这难以磨灭忘掉的一切。
众邻居立即上前和朱二嫂相互嘘寒问暖。相互共勉保重好身体。邻里深情声声无不使人感慨万分,句句肺腑之言无不使人深情难以忘怀。
从朱二嫂那里大家才知道,老年的朱二哥搬家过去不久,一天早上喝茶突然安祥的在茶椅上去世。
最后,朱二嫂终于依依不舍地和大家告别。
百感交集的老邻居众人,目送着三轮车上的朱二嫂慢慢地消失在小巷转弯处。
这正是,远亲不如近邻情,朝夕相处甚知心,世间相逄皆是缘,留下渺茫梦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