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字造字结构恰好是修炼“忘神以养虚”的流程图
“虚”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华功夫中更是举足轻重。老子《道德经》中特意告诫,要“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在《人世间》中,假借孔子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道家修炼阶段之“忘神以养虚”中亦将“虚”作为重要关口。
现今常用词语中,诸如“谦虚”“虚心”“虚空”“虚怀若谷”,等等,大多都指向了修行领域。因而,“虚”字造字及其演变,必与修行有关。
通过修炼时内观发现,“虚”字造字结构正好对应了“忘神以养虚”的修炼过程。由上图,金文“虚”字由虚字头和“业”字两部分构成。其中,虚字头之中形似“尸”的结构,可视为将头顶之上虚空与头部隔离开来;虚字头之上“一竖一横”,可视为丹气进入虚空之后的两个去处;虚字头之下形似“人”的结构,可视为头部之内进入虚空的两个通道,这两个通道又分别对应着下面“业”字中两个向上的开口。而下面的“业”字结构,恰好标示出了两个开口朝上的空间,而实际修炼中刚好就有下丹田炼丹、中丹田炼丹然后丹气分别还虚这两个过程。综合来看,整个“虚”字所表达的,正是“养虚”的过程,即元神由天门还虚之后,不断地将下丹田、中丹田所炼丹气向虚空中传送,以涵养这个元神。
对此,你也可以将“虚”字视为是一种修炼的流程图。在这方面,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甲骨文、金文的造字,多为表达实际状况的图示,而且,这些图示多由修炼中华功夫高深者,通过内观所得进行刻画。
上面解读的是“虚”字的本义。如今,有人将“虚”字解读为“高维空间”,这也符合“虚”字的本义,但是这种解读又增加了一个难以认知的概念,不如上面的解读更为直观。
借助于对“虚”字本义的精解,我们再来理解“虚心”就直观多了!
平时,我们的心常被外物牵累,一刻也不得安宁!糟糕的是,这还会凭空消耗体内宝贵的能量!长此以往,各种危害就会接二连三,可谓是“人心惟危”。试想一下,如果将这颗心放到“虚”中涵养起来,如此,这颗心就能得到安静,并能彻底摒弃掉业已养成的各种“我知我见”,防止“喜怒哀乐”随意发作,真正做到“允执厥中”。而且,涵养期间,这个“虚”还能给这颗心补充能量,使其在应对外物时,更加富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