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人生苦短,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成长,做那些并不让人愉悦的事情呢?”

有人会说,你不学习不成长,迟早要被这个世界淘汰;有人会说,学习和成长才能给人带来成就感…...

这些都有道理,但都没有触及到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

面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良久,最终找到了一个直达本质的答案——

所有系统都有一种自毁趋势,往「熄灭」或者「圆寂」的方向发展,包括人的生命系统。

所以生命活着的终极使命只有一个,就是对抗这一趋势。如果有一天不再对抗它了,那生命就离终结不远了。

一个人去学习去成长,就是为了对抗这种自毁趋势。

而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是对抗这种自毁趋势的高手。

1

熵增:系统的宿命

系统的这种自毁趋势,叫做「熵增」。

物理学家薛定谔在他的名著《生命是什么》中,提到了类似观点——“生命以负熵为生”。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熵」,而要理解「熵」,需要了解一个重要的物理知识点: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任何一个孤立系统里,总体的混乱程度,只会增大不会变小,直到达到混乱的最大化。

所谓孤立系统,就是没有物质和信息等能量输入输出的系统。

而「熵」,指的就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

就像不同形态的水,当它是固态冰的时候,水分子会相对固定地在一个位置附近振动,系统比较稳定,熵值比较低;而当冰融化成水,变成液态的时候,水分子开始流动,熵值就变大了;而当我们把水煮沸,水变成水蒸气之后,水分子就四处乱窜,熵值就更大了。

如果有能量持续地输入,那么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有了一个小小的突破口: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的范围内,混乱程度有可能持续下降。

就像一个动物想要活着,就得持续不断地吃下去混乱度比较低、熵也比较低的食物,然后排泄出混乱度比较高,熵也比较高的粪便。这样一来,动物就等于是从环境中攫取了负的熵,从而能够降低自身的混乱度,维持生命现象的发生。

这就是物理学家薛定谔所说的“生命以负熵为生”——

生命体能通过吸取能量,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维持生命现象。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炉子不添加柴火就会熄灭,一片绿洲没有雨水就会枯竭,一个人不吃饭喝水就会死亡……最终,一个孤立的系统会迅速坍塌,最后变成一种稳定的低活跃状态。

如果把一个人看做一个孤立的系统,那他就会倾向于自毁和衰竭,在这个趋势下,人的身体会趋于衰弱,精神会趋于混乱,人生会趋于无序。

这就是所谓的「熵增」。

某种程度上来说,熵增是一种宿命,它有点像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没办法摆脱地心引力一样。

任何一个系统,它永远受制于这种命运,因为无序性和混沌性就是它的归属。

而人生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直到最后死亡。

要对抗熵增,要维持人这个系统的运作,就需要持续输入能量,除了物质(比如,吃穿住行),还有信息(比如,学习成长交流),如果系统里不持续输入信息,也会变成灰烬。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不再接受新信息,不再接受新挑战,或者是懒癌症晚期什么都不想学,只依赖存量的知识技能,结果就会像炉子里的火焰一样,最后慢慢熄灭,直至消失。

所以一个人活着,就要去主动地对抗熵增,否则你的生活会越来越乱,生命的质量会持续降低。

就像一间屋子,如果你不经常打理清扫,不经常开窗透气,那屋子只会衰败破烂,成为危房,被世界遗弃。

2

开放与流动:

对抗熵增的底层逻辑

熵增是发生在封闭系统之内的,所以,避免和反抗熵增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能和外界不断进行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的、流动的开放系统。

这个开放系统的学名叫“耗散结构”,是一个叫普利高津的科学家提出的,他也因为提出这个理论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流动的开放系统之所以能“反抗熵增”,是因为在与外界的交换中,会使得整个系统产生耗散,同时产生负熵。这样,在抵消的过程中,系统就能从原来转向无序状态的趋势转变为有序状态。

而所谓的秩序,就是用负熵对抗内部熵。当获得负熵的速度大于内部产生熵的速度,整个系统就有可能走向有序。

华为总裁任正非对耗散结构有个很经典的比喻——

一个人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一个耗散结构。

为什么呢?因为你吃得太多,储存的能量多了,就要把它耗散掉。在耗散的过程中,这些能量就变成了肌肉,推动了血液循环,促进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物质。当能量消耗掉了之后,糖尿病就不会有了,肥胖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

我们的生命系统,包括人类自身,所呈现的恰恰是这种动态的耗散结构。

而一个能够对抗熵增的系统,必须有两个关键特征:

  • 开放性:这个系统必须是个开放系统。孤立、封闭的系统,是无法产生负熵的。
  • 流动性:这个系统必须不断地远离平衡,不能静止,不能沉寂;

在1998年亚马逊致股东信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要反抗熵。(We want to fight entropy.)

而“反抗熵增”(anti-entropy)这个理念,正是贯穿亚马逊二十年多年管理的核心思想,而「开放性」和「流动性」则在亚马逊这家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亚马逊有两个非常看重的理念,一个是“自由现金流”,一个是“可选择权”。你会发现,这两个理念对应的概念都是流动,而 「流动性」就是反抗熵增的关键之一。

亚马逊的CEO贝佐斯不在意囤积公司利润,更在意“自由现金流”,就是要不断地让钱流动起来。

同时,贝佐斯不断进军新的领域,甚至是看起来和公司主营业务相竞争的领域,比如最终成为AWS云服务的提供商,成为顶尖的科技公司。

亚马逊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如果亚马逊只是停留在自营电商业务里,那它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获得不错的利润,达到一种稳固的平衡态。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一定会越来越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最终走向死亡。

贝佐斯非常清楚“熵增”对一个企业组织的危害,所以他不断远离平衡感,不断把钱、把资源投入到新的领域,不断让企业进入到新的不稳定状态,最终让亚马逊从创造出了重量级的云架构云业务,而这就是“流动性”的力量。

此外,亚马逊的「开放性」,则体现在贝佐斯把公司内部的业务,打造成一个商业化的对外的服务——

  • 有以用户为中心的Prime会员服务;
  • 有开放的Marketplace第三方卖家服务;
  • 有极具创新性可以长期产生收益的AWS云服务。

一旦对外,它就要面对市场竞争,要不断打磨自己的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亚马逊发展成了一个对抗熵增的开放系统——

一个个既独立又彼此链接着的精密机器,每个模块和接口都可以面对整个世界,独立生长与发展,与外界交换能量;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围绕在一起,互相促进,飞快旋转,形成强大的“飞轮效应”。

正因为亚马逊从对抗熵增的底层逻辑出发,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流动与开放的体系,所以它能够在变化莫测的商业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持续壮大。

3

高手策略:

对抗熵增的成长之道

对抗熵增的底层逻辑,就是让系统自带「开放」和「流动」的属性。

那对于个人而言,在有限的人生里,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个底层逻辑来对对抗人生里的熵增呢?

1. 不断做负熵运动

既然熵增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混乱,那我们就要采用查理·芒格提倡的“逆向思维”——

通过不断做负熵运动,来抵消正熵。

对个人而言,真正能够促使我们不断做负熵运动来对抗熵增的,是「终身成长」。

扪心自问,在过去的一年里,你学到了什么新技能,做了什么样的新尝试,实现了什么新目标?

我们大部分人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很少真正地去学习去成长了,总是容易陷入当前的舒适安逸,得过且过。

但是成长并不只是我们少年时期的要务,而应该贯穿于我们整个人生过程中。

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果你不去成长不去学习,不去完善自身,你很容易就会被现实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困住,陷入某个圈层而不自知。

“终身成长”的内核,是一种成长型心智模式。

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他们相信一个人可以通过投入热情,教育,努力和坚持来发展自己的品质才能,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实践和体验得到改变和成长。

于他们而言,他们不在乎自己是否看起来聪明,也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关注的事情总是能不能从中学到东西,能力能不能变得更强,自己能不能继续成长。

在成长型心智模式的驱动下,这类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拥抱新变化,认为错误和失败在所难免,所以总是敢于直面和克服挫折。

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因为熵增而走向死亡,但是如果他抱持着成长型心智模式,他就能够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和流动的生命体,延缓这个自毁的趋势,让自己在更长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生命的真谛。

当你愿意终身成长,你往往就会愿意主动地学习,变得自律,重建自己的生活秩序。

当你的生活变得有序,你就减少了正熵,让自己在有序中获得一种生命的充实感。

2. 开放系统,远离平衡

熵的确是个坏东西,负熵是个好东西。

而很多时候,一些熵是以负熵的面孔出现的,或者说一些无序和混沌是以有序和混沌的面目出现的,如果我们已经陷入到这样一种混沌,陷入到这样一种封闭当中而不自知的话,我们就会被那种认知,被那种方向感引向毁灭。

吴伯凡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个例子。

众所周知,诺基亚曾经是很有名的手机制造商,但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这个品牌了。

诺基亚的末代CEO叫斯蒂芬·埃洛普,他在上任第42天的时候,秘密地来到中国,说过这样一番话——

“诺基亚已经有很多很多的钻石,但是没有好好的打磨,我现在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钻石切割打磨得熠熠闪光。”

他的意思是要依据已有资源,已有路径往前走,我们只需要把原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做到更好。

他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进入到一种封闭的状态了,没有向外看,从外面汲取经验,看到未来发展趋势。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诺基亚被廉价的收购。

很多人都会如诺基亚那样会满足于现状,这就是人性,但是为了对抗熵增,我们就不得不走出舒适区,从封闭走向开放。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Noel Tichy)曾提出了一个行为改变理论, 即把个人行为改变等级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这三个区间。

  • 舒适区

舒适就是没有压力、没有挑战、没有任何负担的一种状态。要做的事情都处于你的能力范围之内, 你不需要努力, 也没有过多诉求。有的人甚至人为地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区, 比如囤积知识和书籍,造成一种自己有所收获的假象。

  • 恐慌区

与舒适区相对的是恐慌区, 在这个区间的人面临着各种各样 的挑战, 心里总是感觉到困惑、焦虑, 但却不知道如何摆脱当下 的困境。

  • 学习区

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学习区, 一面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 因为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另一面身处其中的人虽然内心紧张甚至有点儿焦虑, 但力图找到出路, 愿意通过学习、思考和试错来解决面临的难题,一步步消除自己的恐慌感。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处于这三个区间中的一个。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想要一直待在舒适区里其实非常难。当你在舒适区待久了,各种危机和冲突就会暗暗滋生,而当你的知识和能力无法应对当下的问题的时候,你就容易陷入恐慌区,无所适从。

为了获得对抗熵增的非平衡态,我们就要走出舒适区和恐慌区, 进入更有建设性的学习区。

要么让自己的舒适感变成紧迫感,要么让自己的焦虑感变成危机感,这种适当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会让我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努力提升认知,拓展能力圈,解决实际问题。

而个人的跃迁和成长,就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关于如何达成学习的平衡态,你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你身边,有80%的人在假装学习》。

3. 用心流对抗精神熵

人类的大脑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的念头,来去不停。

就像你闲着没事呆在家里,很多时候,你虽然拿上一本书来读,但却时不时地去打开手机刷消息,被各种信息搅得心神不宁。

在这样的状况中,我们的内心往往如同翻腾的沸水一般,混乱无序,而各种焦虑,担心,不安的情绪也会不断滋生蔓延起来。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积极心理学著作《心流》中,把这种内心混乱无序的状况称之为「精神熵」。

对于我们的大脑系统,内在的念头越有秩序越有规律,精神熵就越低,反之,精神熵就越高。

就像一个房间,如果混乱得跟垃圾场一般,那我们一方面会感觉到不舒适甚至烦躁,另一方面我们做事的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因为混乱和无序让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找东西上。

其实,我们的内心世界也一样,如果长期不去清理,打扫和管理,那内心世界的精神垃圾只会越来越多,精神熵也就会变得越来越高,而我们的幸福感自然会荡然无存,内心深陷于各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痛苦感常常来袭,生活也就变得毫无乐趣。

所谓幸福感,其实就是内心的一种动态的井然有序,精神熵非常低,所有的念头都相互支持,步调一致,这就像一条充满能量的河流,徐徐流淌,充实而动感。

而要获得幸福感,就需要构建出与内心混乱无序的精神熵状况相反的另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心流」。

在心流的体验中,我们可以掌控自我的意识,重塑内心的秩序,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件事情,甚至进入忘我的境界,而这时候,幸福感恰恰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副产品。

就像你简单地去散个步或是吃个饭,当你全神贯注于所做的事情,全力以赴地把这件事情做好的时候,你就为自己构建了一次心流体验,内心感受到的是满足和愉悦,而这正是在创造生活中的幸福感。

为了营造心流体验,你需要做好以下两件事情:

  1. 设立一个合适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和你的能力相当,你努力努力是可以够得上的
  2. 专注于其中让自己全神贯注地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从而达成目标

当你对工作中的事情了如指掌,应付自如的时候,能不能主动给自己设计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然后让自己走出工作厌烦区,获得新的工作成就感呢?

当你对千篇一律的生活感到厌烦的时候,能不能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主动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感兴趣的目标,比如绘画,从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幸福体验呢?

其实,我们总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构建心流的机会,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专注于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中。

最后的话

熵增,是这个世界的必然;而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前半句说的是事物的趋势,而后半句其实是一种“非常态”,这需要人跟趋势较劲,需要额外的付出和成长。

人为何要向上生长?

因为这个世界既然从无序中创造了生命的有序,我们何不就此把自身发展成一个对抗熵增的系统,不断地突破人生局限,开拓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人生就是一个对抗熵增的过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对抗熵增的高手,在无序混沌的世界里创造出井然有序的人生体验。

共勉~

PS:我的新书《心智突围》已经在当当,京东和天猫上市了,从中你可以找到“反抗熵增”终身成长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希望你可以从这本书中收获成长,真正把一件事情做成~~

(0)

相关推荐

  • 熵增定律:理解万物内在发展的终极思维

    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 说这句话的人叫吴国盛,清华大学的科学史系主任. 另外一位吴姓牛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了<浪潮之巅><数学之美>等十 ...

  • 熵增定律思维模型:人生为什么要对抗熵增

    一.    引言 一杯清水,我们往里面滴一滴墨水,很快墨水就扩散到杯子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辛辛苦苦刚收拾好的房间,过段时间又乱了,尤其是在家里有小朋友的情况下,可能这个时间更短. 我们刚买回来的新书, ...

  • 熵增定律。

    本文共计6527字,"熵增定律". 这是智远的第0131篇成长笔记的分享. 平衡态是一个人"熵"最大的时候 看似平稳安逸,实则假性繁华,危机重重. 长大之后发现 ...

  • 为什么卓越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作者:雨令 来源:自言稚语 "人生苦短,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成长,做那些并不让人愉悦的事情呢?" "所有系统都有一种自毁趋势,往「熄灭」或者「圆寂」的方向发展,包括人 ...

  •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人生,就是一个对抗熵增的过程 探索人生哲学 | 追求自我成长 『自言稚语』 "人生苦短,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成长,做那些并不让人愉悦的事情呢?" 有人会说,你不学习不成长,迟早 ...

  •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心流|熵增|熵值|热力学|负熵

    IDG君写在前面: "人生苦短,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成长,做那些并不让人 愉悦的事情呢? "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一个或许最为直达本质的答案是--"所有系统都有一种 ...

  •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 高维君说: 任何一个孤立系统里,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命体,都是一个熵增的过程,最后都是走向灭亡. 对抗熵增的底层逻辑,就是让系统自带「开放」和「流动」的属性.对个人而言,真正能够促使我们不断做负熵运 ...

  • 万能演讲公式!厉害的人都在用,轻松卖产品、招代理易如反掌!直接增加三百万订单!

    我跟很多学员说过,一定要: 学会销讲. 为什么呢? 也许你有这样的机会: 你作为老板,出去拜访客户,客户突然叫你当着大家的面做一个3分钟的产品介绍: 你作为公司的高管,你去参加一个会议,主持人突然叫你 ...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在社交中“留白”

    中国画的高超,胜在留白. 苏轼这样评价:"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 寥寥数笔,于方寸之间勾勒天地,于无画之处生妙境. 留白,是画作的艺术手法,人和人之间,也是这个道理. 花半开最 ...

  •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高手(受益匪浅)

    张爱玲说过:"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 人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世. 当我们对待人性的态度不同时,最终呈现在身上的结果也各不相 ...

  • UC头条:真正厉害的人, 都是反人性的高手(受益匪浅)

    张爱玲说过:"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 人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世. 当我们对待人性的态度不同时,最终呈现在身上的结果也各不相 ...

  • 炒股厉害的人都很能忍,放假在家在看一位牛...

    炒股厉害的人都很能忍,放假在家在看一位牛人的投资笔记,从亏损40%到扭亏为盈,总结出了一套他自身的操盘之道,值得所有股民学习借鉴. 这是一种最保守的操盘方法,也被称之为中庸之道,利用自己的闲散资金,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