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刁协刁雍世家

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今南皮刁公楼村)人,东晋初年在世。其祖父刁恭,仕曹魏为齐郡太守;父亲刁攸,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曾任御史中丞,是世宦之家。刁协从小就聪明好学,“好经籍,博闻强记”(《晋书》本传),成人后学问大增,担任濮阳王文学之职,后转任太常博士。八王之乱起,刁协先后依附成都王司马颖、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义,永嘉初年(308_313),官河南尹。
   西晋灭亡后,刁协随王室南迁。刁氏于西晋末年南迁京口(今江苏镇江),号为“京口之蠹”。中兴初始,刁协任尚书左仆射,专门制订朝廷宪章。一来他学识丰富,二来他久历官场,经验较多,因此东晋初年一切规章礼仪制度皆是他主持制定,因而深受当时人称许。大兴初(319—321),升任尚书令,后加紫金光禄大夫。
   刁协为人刚正强悍,待人接物不习苟且,所以方正难犯,
再加上他极力维护司马氏的皇权,对当时的门阀士族参政者多有抨击贬抑,所以被王氏家族所憎恨。但刁协办事认真,尽心尽力,力图恢复晋室旧业,所以深受晋元帝司马睿的信任。不过刁协爱喝酒,酒后多放肆不羁,多次饮酒后辱骂侵凌其他文武大臣,搞得左右不睦,“见者莫不侧目”。再加上他为维护王权,削抑门阀,曾经“使奴为兵”,就是将原本是世族大家的家奴征用为朝廷兵士,以削弱士族实力,增强王室。还曾经“取将吏客使转运”,就是直接派军队去地方监督收取军费,以减士族盘剥。这两条使刁协四面皆敌。但因有元帝庇护,也一时无虞。
   东晋南渡后,实权操在王、谢等士族大姓手里,司马氏自然不甘大权旁落。晋元帝结纳了刘隗、刁协、周凯、戴渊等庶族子弟,结为亲信,意图灭绝王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由刁协提出的在扬州等地“使奴为兵”,将诸郡大族家奴调集以训练成军,充实军力以与王氏开战。王氏家族中拥有军权的王敦,不甘坐以待毙,以诛刘隗为名,便率先起兵反叛。永昌二年(322),起兵攻建康(今南京市),晋元帝派刁协督师与王敦战,刁协军大败,王敦领军直入建康城。面临此种境况,刁协与刘隗仍护卫元帝于皇宫中,准备殉国。当时三人在太极殿东厢,元帝握住刁协、刘隗二人的手,痛哭流涕,劝他们赶紧逃走。刁协当即表示:“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元帝几番劝解,又命人将马匹牵来,催其速逃。无奈之下,二人才乘马各自逃命。刁协年老体弱,骑不住马,请人帮忙保护,也因为平素得罪人太多而无人愿从,慌乱中在建康城外的长江边上,破乱兵所杀。不久元帝也忧愤而死。刘隗逃至西北胡人中,所以世人不知真相,皆以刁协临阵脱逃目之。
   刁协死时,其子刁彝尚年幼。刁彝,字大伦,幼年即家破人亡,其父又蒙逃奔恶名,得不到朝廷体恤。他暗下决心,潜心军功。成人后,斩害其父者数十人,持其头前去刁协墓前致祭,然后投案自首,世人惊叹。恰逢朝廷开议王敦之乱,为刁协正名复官,晋成帝司马衍追赠刁协为尚书令,并免去刁彝死罪,一时举世皆知刁彝名。
   后来刁彝因军功而升任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假
节,出镇广陵,暴卒于官。
   刁彝有三个儿子:长子刁逵,字伯道;次子刁畅,字仲远;还有一个庶子,名刁弘,字叔仁,都因父祖之功而居要职。隆安(隆和、咸安年间)间,刁逵任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刁畅任始兴相;刁弘任冀州刺史。
   三人子孙众多,但大多不拘名形,专好货殖,以做生意为生,很快刁氏就富倾一方,有田万顷,奴婢数千人,成为南方大族。
   东晋末年,桓玄篡位,刁氏依附之。刁逵被任命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刁畅为右卫将军;刁弘为军司马。刘裕兴兵讨伐桓玄,元兴三年(404)十二月,大破桓玄,刁畅、刁弘均伏诛。当时刁逵抓获刘裕的参军诸葛长民,正欲送往桓玄处请功,闻桓玄败,部下拥立诸葛长民,反戈攻历阳(今湖北襄樊一带),刁逵出逃,为手下人所擒,押至建康处死。
   刘裕又纵兵屠戮刁氏一族,全族无论长少均被杀,刁氏几乎被灭。刘裕又分刁氏家财给百姓,令附近百姓空手至其家,尽其力所携而出,几天都拿不完。当时天下百姓穷困,此举救活不少难民。
   从刁协到刁彝,父子或文或武,家学相传,可惜到刁逵时,暴殓财富,纵奴为害成为一方之患。
关于刘裕屠戮刁氏一族,有一个说法。刘裕早年不得意,家中贫穷,欠刁家三万贯钱,到归还日期,无力偿还。刁逵把刘裕凌辱一番,因而结下怨仇。后刘裕杀桓玄,讨平南方,自己称帝。因有前怨,杀死刁氏全家。只有一个叫刁雍的被别人藏匿得免,逃奔后秦高祖(姚兴)。这刁雍是刁协曾孙,刁逵的侄子,刁逵的弟弟刁畅的儿子。
正是这个刁雍(390--484),后来成为北朝北魏的著名大臣和文学家。
北魏明元帝泰常二年(417年),先后从东晋流亡后秦的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刁雍等,全都投降了北魏司徒长孙嵩。魏帝拓跋嗣很器重刁雍,任命刁雍为建威将军,带兵与刘裕作战。刁雍征集粱、彭、沛等地(今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游散兵勇五千余人,编成二十七个营、队,驻在济阴,打败南宋军。泰常八年(423)任青州刺史。太平真君五年(444)封刁雍为薄古律镇(今宁夏灵武西南)将军。薄古律镇是在西汉的灵州县设立的北方六镇之一。他上任以后,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河”。艾山也叫峡口山,是今日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牛首山、青山的统称。刁雍为了集草储粮,发展农业,发挥薄古律镇作为西部重镇的作用,决心在艾山黄河河西青山地区(今宁夏青铜峡)修建一条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艾山渠,渠首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青铜峡镇。他在奏折中写道:臣四月末到镇,看到这里古渠道因为黄河变迁,渠道高出河床二丈,无法饮水,农业艰难,百姓和军人经常饥饿。因此地缺雨水,要解决问题,只有引黄河水另外修渠,进行灌溉。他所提出修建艾山渠的计划,于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春动工,六十天完成,渠道长四十里,下接古渠道,总长一百二十里。艾山渠建成,可灌官田、民田四万顷。刁雍又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一个“节水灌溉法”,即每一旬(十天),灌水一遍;灌水四遍,谷得成熟。这就是说刁雍修建艾山渠采取了先进的引水技术,渠成以后,又采取了先进的农田轮溉方法。原先农夫终年劳动,所收连国家赋税都交不起,现在,这里国库充实,民户富足,宁夏平原农业经济获得恢复与发展,迅速成为北魏西北边镇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艾山渠的兴修,在宁夏开发史和水利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作用。由于艾山渠的建成,农业连年丰收,薄古律镇从重灾区一跃成为北方输出粮食的大粮仓。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奉命调集薄古律、高平、安定、统万四镇五千辆车,将宁夏黄灌区薄古律镇囤积的粮食五十万斛(一斛为十斗,约为一百五十公斤,后改为五斗,即七十五公斤)运往沃野镇(今内蒙古乌特拉奇境内),以作军粮。刁雍认为薄古律镇到沃野八百里地,沿途道路要经过沙漠,还要渡过黄河,运输艰难。初步估算,把这么多的粮食全部运到目的地,至少要费劳力一万人,耕牛一万头,耗时三年。这势必影响农民种田,给下一年的农业丰收带来隐患,所以刁雍打算采用黄河水运。他计划在牵屯山(今宁夏六盘山北)就近伐木,通过清水河把木料运到黄河岸边,就地造船二百只,从水路顺黄河而下,单程五日就可以抵达沃野,三月至六月,就能运量六十万斛,大省民力十倍多,不费牛力,也不废田。刁雍用木船在黄河运粮,这在黄河上游水运史上属于首创。
由于宁夏黄溉区开发水平的提高,农业得到大发展,粮食连年大丰收,即使将大量粮食外运,这里囤积的粮食还是多得没有地方存放。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刁雍又一次向皇帝上表。他说:自古安不忘乱,薄古律镇位居黄河平原,地接边城,现在积存的粮食都在露天堆放,安全上大有问题,建议修建一座粮仓城来储备粮食。为了不误农业生产,他打算利用一年之内的三次农闲时间,分期施工建筑仓城,然后驻兵守备。得到批准以后,在太平真君十年(公元449年)三月,一座崭新的仓城就建成了。北魏皇帝特别高兴下诏称赞刁雍能“深思远虑”,并将仓城命名为“刁公城” (详细地址待考),以示表彰。
刁雍坐镇宁夏十一年,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政绩突出,当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兵民丰衣足食。兴光二年(公元455年)奉诏还京,被封为特进,仍为将军。以后,刁雍屡次升迁至侍中,都督扬、豫、兖、徐四州诸军事兼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豫、冀三州刺史。太和八年(484)病故,终年九十五岁高龄。
《魏书》评价刁雍:“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刁雍所撰写的诗、赋、颂论和杂文有一百多篇。又因刁雍笃信佛教,“怡静寡欲”,著有《教戒》二十余篇,用以训导自己的子孙后代。儿子刁遵、孙子刁整、刁双,均世代为官,民国版《南皮县志》有传。
到了北齐,刁家又出了一个大人物,这就是刁柔。
刁柔(501—556),字子温,乃刁雍曾孙,刁整之子,是北朝北齐的著名史学家。少好学,综习经史,尤注意礼仪。初为高澄挽郎,擢司空参军。后随高欢到晋阳,任永安府长流参军,又令教授诸子。天保初,除国子博士、中书舍人。北齐魏收撰《魏书》,令刁柔等与其同事。曾参议律令。刁柔所主张的嫡子继承问题颇具影响。
现在南皮有一个刁公楼村。刁公楼又称“尚书楼”,刁公楼村村名即是因刁协后人刁雍、刁遵等修“尚书楼”,以此纪念先祖而来。上面笔者曾提到,西晋灭亡后刁协曾随王室南迁江苏镇江,现在刁公楼的后人大概是那时没有随刁协南迁的刁协子孙的后代。我这有一个渤海堂刁氏谱系,权作参考。
渤海堂刁氏大系:
     第一世:
       刁   恭,曹魏齐郡太守,渤海饶安人,生一子:刁攸。
     第二世:
       刁   攸,晋朝御史中丞,生一子:刁协。
     第三世:
       刁   协,晋元帝时期任尚书令,公元322年殁,生二子:长子刁彝、次子刁薮。
     第四世:
       刁   彝,晋朝徐、充二州刺史,生三子:长子刁逵、次子刁畅、三子刁宏。
       刁   薮,晋朝齐郡太守。
     第五世:
       刁   逵,生一子:刁弥。
       刁   畅,晋朝司马德宗右卫将军,生二子:长子刁雍、次子刁宝惠。
     第六世:
       刁   雍,390~484年,南齐尚书令,生六子:长子刁纂、次子刁遵、三子刁绍、四子刁献、五子刁融、六子刁肃。
     第七世:
       刁   遵,袭爵为南齐尚书令,生四子:长子刁楷、次子刁尚、三子刁整、四子刁宣。
     第八世:
       刁   楷,州举秀才,生一子:刁冲。
       刁   整,南梁司空法曹参军,生一子:刁柔。
       刁   宣,功封南梁高城县侯,历位都官尚书、卫大将军、沧州刺史。
       刁   双,南梁西兖州刺史,拜西河太守,生一子:刁昌。
     第九世:
       刁   冲,在《儒林传》中有记载,生一子:刁钦。
       刁   昌,东平太守。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