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宁健康:大数据与电子病历未来将深度融合,互为一体【电子病历和健康医疗大数据系列】

随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政策的推行,电子病历作为其中的基础数据库之一,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上市公司,都在进行这方面技术的尝试和探索。

针对电子病历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问题,动脉网专访了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几家电子病历企业的行业专家。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的上市公司。

卫宁健康在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用户4000多家,其中三级以上医院客户200余家。

公司旗下多款电子病历产品获得计算机软件着作权,包括急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V5.0,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V5.0,住院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简称:EMR]V5.0。

在快速发展传统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的同时,卫宁健康也在积极布局互联网+健康服务业务,通过“4+1”战略(云医、云康、云险、云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模式下的医疗健康云服务的发展。

为了解卫宁健康在电子病历和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进展情况,动脉网专访了卫宁健康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陈旭、卫宁健康资深行业专家杨得军。

哪项大数据相关政策是您认为对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

卫宁健康陈旭:2016年6月,国务院提出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了医疗大数据业态正式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当中,这对医疗大数据行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当然,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令人工智能、大数据话题的热度再次走高——它明确指出,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以及大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将会逐步落成。

由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不再被视为概念型科技,而是正式被国家纳入规划并实施落地的战略性技术。进一步肯定了人工智能在社会各个领域科技创新的作用。

电子病历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结合,您认为应该分为几个阶段?

卫宁健康陈旭:我个人认为这个行业发展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起步阶段,重点是对数据准备(数据获取、安全隐私、对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等的处理,数据预分析)和市场培育(人才的培养,知识传递)。

其次是发力阶段,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如何形成数据规范、数据的标准,如何研发利用统一的数据存储计算平台,通过丰富多样的医疗应用场景真正使得我们的医疗参与者包括我们的老百姓受益,从而形成市场充分认可的商业模式。

第三是普适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去大数据”。大数据已经成为基础的资源之一和重要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几乎所有主要的医疗场景,大数据都如影随行,如同人们身边的水和空气一般,真正实现智能医疗和精准医疗。

卫宁健康目前是否有大数据的相关产品?

卫宁健康陈旭:卫宁健康产品主要根据业务进行划分,围绕服务患者诊疗服务的HIS业务系统、服务临床医生的CIS系统、服务护士的NIS系统以及服务医技的LIS、RIS、PACS等主要业务系统,同时卫宁健康针对现有医院业务系统架构优化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分别推出了应用集成平台、数据服务平台等产品来对服务、数据进行集成和整合,满足未来医院业务和管理需求。

以我们在临床科研分析产品为例,为实现不同临床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从而服务我们医院的科研工作,我们在临床数据中心(CDR)的基础上构建了服务临床科研的大数据中心即平台。将原来分散在各个临床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整合包括病人院内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大数据处理、NLP、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出了大规模基于临床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图谱。

针对某个临床常见问题(如,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滥用),自动发现对某种治疗方案有效的患者人群。同时通过将从复杂医学知识库挖掘的最佳治疗路径,与从数据分析找到的最佳临床实践相融合。

我们的目标是为我们的医疗机构提供高度可重用,可定制的典型数据分析流程和工具,包括疾病风险分析,相似患者分析,治疗有效性分析等,为临床科研数据分析提供帮助与洞见。

除此之外,我们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如,智能肺结节检测、智能骨龄评估),多源多模态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信息标准都有自己的研究和研发产品。

先后与复旦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大学,安徽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多家顶级院校以及医院取得了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增强了我们的研发实力。

产品的服务对象包括哪些机构?

卫宁健康杨得军:卫宁健康目前服务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这里面包括大型二级三级综合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二类是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卫生计生委以及疾控中心(CDC)等;三类是独立运行的各种检验、检查的临检中心等机构。

目前这些医疗机构对于大数据的功能需求点有哪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需求不同点在哪儿?

卫宁健康杨得军:针对医疗大数据的需求目前主要跟不同的机构和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譬如医疗联合体中更关注在信息互联互通、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方面。

而对大型单体综合三甲医院侧重点更多会以临床科研为切入点,围绕病种诊断、治疗比较多。而对大多数的二级医院来说则更多在管理和临床信息共享和辅助决策方面需求更多一些。

如何发掘电子病历中的大数据价值?哪些是有价值的数据,哪些是没价值的,企业如何进行区分?

卫宁健康陈旭:“没有价值”的数据可能只是某一阶段挖掘利用能力不够,一些现在看起来没用的数据很可能将来就是宝,因此在成本、技术架构、客户需求允许的前提尽可能保存全部的数据。

目前,电子病历系统产生的数据几乎都是宝。

例如,利用临床大数据已经在构建医疗知识图谱,临床支持决策和科研分析等方面都有了不少应用。当然,目前我们面临最多的问题还是数据获取与整合,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集中存处大规模多源异构的医疗数据,价值的挖掘就仍只能手工作坊式地进行。

于病人而言,电子病历对于其健康风险系数,以及用药、检查、检验、输血等医嘱闭环,能否提供帮助?

卫宁健康杨得军:电子病历数据的价值具有重大的价值是业务形成共识,但是如何利用方面需要探讨,尤其是在保护好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更合理使用数据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医疗数据还是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内容,如果直接提供给患者进行健康使用,需要法规和技术保障方面先行确定可执行的制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使用数据,对健康管理、疾病后期康复有很大价值。

企业要满足这些需求点,必须要突破哪些现实壁垒?

卫宁健康杨得军:要实现在医疗大数据方面的突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问题:一个是数据产生方需要建立数据治理组织,保障数据质量准确可靠;二是从技术方面需要解决针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挖掘方面,包括图像识别等方面。三是需要建立临床语义库和各种临床受控术语标准。

现阶段卫宁健康的大数据商业变现可有实现,如果没有,为什么?

卫宁健康陈旭: 目前整个市场还属于起步阶段,已经涌现一大批亟待参与的行业从业人员和一大批初创企业,有不少在一定范围内能产生收入,但市场整体尚未成熟还有存在一些泡沫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目前仍处于第一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期,医疗大数据是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也必定要经历对其技术、成本和行业认知等多方面的考验。

我们未来的发展策略是?

卫宁健康陈旭: 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痛点难点,卫宁健康有着三大发展策略:第一,先后成立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医疗信息、数据标准和前沿技术。针对一些相对成熟的,符合医院现有医疗场景的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并且快速复制、扩展,服务于临床,进行临床的测试和检验。

第二,卫宁健康会与行业专家针对医疗垂直领域,如常见病、肿瘤、基因等,进行基于课题的深度研究。

第三,卫宁健康会更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转换成基础的公共技术,为企业自有的产品赋能。从而通过那些产品,来服务医院、患者。

卫宁健康在医疗信息化行业深耕20年,积累了大量业务知识以及各种的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点。而医疗大数据更应该回归业务,帮助原有业务更好地进行流程优化和临床辅助决策。通过场景化数据应用,推动业务数据闭环化,为临床智能化、管理科学化提供有效支撑和效率保障。

文|郝雪阳

近期推荐

 透皮给药系统全球市场将达814亿美元,这20家企业都在作何努力?

 已经被120多家国内外医院采购,EDDA科技的模式会是医疗影像AI公司的方向吗?

 筹建50家医院、诊所,未来要超过100家,要成为中国的梅奥,这家公司做了什么?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