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淮安 | 老淮阴的过年菜——什锦菜和肉皮冻

排队,是那个年月永恒不变的主题。要想吃一顿稍好一点儿的年夜饭,对大人小孩都有许多要求:好身体、好耐心、早起床等

与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不同,在我们淮阴孙子辈的称呼祖父叫爹爹。

我爹爹是地道的淮阴人,对做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过年菜。

进了腊月的门,爹爹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忙什么?忙着备菜。一个“备”字可道出了淮阴人对春节菜的苛求。有空没空要到街上转转寻着点。

爹爹他老人家要做的菜,实际上就两个。一个叫什锦菜,一个叫肉皮冻豆子。说是两个菜,可组成这两个菜的原料则有十几样之多。

这什锦菜,就这一个“什”字已经知道了它的成分之多了。

略微地数数就有千张丝子、海带丝、萝卜干丝、咸大头菜丝、胡萝卜丝、酱黄瓜丝、腌生姜丝、酱莴笋丝、酱青椒丝、香干丝、木耳丝、黄花菜、炒好的花生与黄豆,等等。

而这每一种材料的选择又要精益求精,搭不了一点浆的。

就拿这几种丝子来说,刀功很是讲究,切要切得细细的匀匀的,长短适合;刨要刨得齐齐斩斩的,然后再放到大匾子里去晒,晒几个太阳要人工把控,要晒得不软不硬,口感适中了才收起。

咸大头菜以老淮安河下的最好,而酱菜则是扬州酱菜为佳。黄花菜又叫金针菜,当属泗阳丁庄的为上乘。而花生却要选择南吴集的紫皮小油果,炒好了之后用刀柄压成面子,香气四溢。黄豆选择金果小黄豆,炒得酥脆,咬到嘴里格吧一声,激得你一脑子的精灵,再想找一下激灵的感觉,豆子却已经在嘴里酥化了······

就这样的备菜,爹爹一直要等到三十晚上的前一两天才能完成,但总有不满意的地方,经常嘀咕,又是什么材料没有买到,又是什么东西有点推扳了。当然自己也说着解嘲的话,将就将就吧!明年可不能这样了。

然后就是自己亲自上锅操作。

爹爹炒的什锦菜是一样一样炒出来的,分装在一个一个的大瓶子里,要吃的时候用筷子一样一样地夹出来拌在盘子里,撮一把炒好的黄豆,再撒上压碎的花生,那真叫色香味俱佳啊。

烫上二两酒,酒香与菜香便在屋中弥漫开来,甚是好闻。爹爹一边呷着酒,一边用筷子挑起一缕的丝丝,放到嘴里边嚼着边品味。那是一脸的陶醉。然后把筷子架在碟子边。

爹爹说:这道菜不仅仅是好吃,它是有说法的。什么说法呢?先是这多道菜的结合,就代表着大家团结,齐心协力,一起把这个盘子撑起来,个个的都要是最好的。这也就像我们的家,大家一个个的都要团结,丝丝缕缕拧起来就是一根结实的绳。我们这个家才能旺盛。才能像这千张与海带所寓意的千秋万代······

爹爹还说了很多,但总的来说,他老人家说到最后的意思我是明白的,那就是这盘菜总的寓意就是“和顺长久”!

看来美食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也可以承载着中国人心灵上的慰藉,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更可以是教育后人的舌尖上的教科书;而更高境界的是中国人对“和”文化现实意义的理解与传承!

什锦菜是素菜,来不得半点的荤腥,所以在炒做之前,锅与锅铲都要洗刷得干干净净。用油不是豆油就是菜籽油,里面也不会掺杂鱼啊肉的。

另一道过年菜是黄豆花生肉皮冻,这道菜就是荤菜硬菜了。

什锦菜是各种丝,肉皮冻全是丁。

重要的三样是一定要有的:一是肉皮,二是花生,三是黄豆。

其他的都是以切成的丁为主的。豆干丁、莲藕丁,红胡萝卜丁、山药丁,切的丁都是与花生般大小的,很像麻将桌上那方方正正的骰子。

肉皮也是切成一般的丁子,先放在锅里烀,要烀成白白的稠稠的高汤,可加入圆骨一起烀,以提高汤的胶质含量。但肉皮丁子又不能烀花了,花了就没口劲,没嚼头了。

花生与黄豆在没下锅之前要放在水里泡上一夜,为的是把干黄豆与花生发开来,也是为了煮起来易烂。

肉皮黄豆花生再加上五香大料先上锅,接着根据易烂程度再一样一样地加入其他的食材。腾腾的炉火,翻滚的汤汁,浓浓的香味,这过程就叫人垂涎涟涟。五香肉汤的那个味道能散出好几里路之外。

肉汤的高度要与食材的总量相一致,不至于烀干了,也不能烀花了。

做好的肉皮冻盛到一个器皿里。还差一个环节,就是让它在寒冷的冬夜里冻上一夜。

第二天,你再一看,一锅冻得结结实实的黄豆花生肉皮冻就做好了。用勺子一掏就是一块,花生黄豆等在肉皮冻汤的包裹下粘得紧紧的,晶莹剔透,放到嘴里吃着,那叫一个美,叫一个好吃。

这道菜最大的特点,就是肉皮汤成了固体把其他的食材裹到了一起,一口几样东西在你的嘴里就有了几样不同的味口,形成了食材味觉的对比,再加上肉皮汤到嘴里温度发生了变化,遇热就化了,肉皮汤也在烀煮的过程中饱含了其他东西的味道,原本干硬的东西经你一嚼也满嘴流油了。

且这几样东西都是切成丁的,都有嚼头。肉皮的酥而不腻,有口劲但不沾牙;花生黄豆的饱满,莲藕的生脆,豆干胡萝卜的细腻,又在嚼劲的功力上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对比。

那嘴边的流油被冷风一吹,绝对封得住你的小嘴!

不过偶尔嚼到一块硬硬的桂皮,那也不是没有的事,这是提醒你不要尽是闭着眼只顾吃,你也要悠着点。哈哈!

这可是以前过年的必备菜,又是荤菜也算是素菜。有的人家能从三十晚上吃到二月二。

我有一个三爹在50年代下放到了南乡,他腿有残疾,一个人生活。他可是那乡里十里八里有名的厨师,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全请他。他也乐意帮忙!

他的儿子60年代支边到新疆去了。我父亲是他的侄子,逢年过节的就会送东西给他老人家。

过年送去的东西一般就是一个猪头,再会打上两瓶散酒,还有些别的东西。可三爹爹能用一个猪头做出好几样的冷菜来,口条、耳朵、龙眼、猪脸,就是那剩下的骨头,他也派上用场,用骨头汤和少许的猪脸肉来做成黄豆花生肉皮冻子。然后装到一个小坛子里,要吃的时候就弄一小碗。

他会用这些菜来招待在当时还不富裕的、对他有过帮助照顾的干部乡亲,也会分一点给那些来揩油的家庭不富有的人们。

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会说起他的侄子,也就是我的父亲如何如何好。一年两年,那里的乡亲们都认识我父亲。

有一年春节,由于连着下雨,乡下的路不好走,我父亲又连上长白班,送给三爹的东西就迟了。

看看离过年没几天了。我父亲一咬牙,不能再等了。

那一天,我是跟着父亲一起去的。路太烂实在不好走,我父亲就把车扛在肩上,我手里也拎着东西,我们一脚深一脚浅地走着。刚过了如意桥,就远远地看到了那个站在空旷田野后面,小房边上拄着拐杖的小小人影!

我说:“爸!你看那是三爹吧?”

父亲说:“是的,不知道他老人家站在那儿望了几天了呢!?”

······

一晃,我那三爹爹已经离开我们好多年了。

我爹爹没有说肉皮冻这道菜有什么说法。但我想这道菜的本色就是肉皮的坚挺与肉皮汤冷却后的胶质凝固,把其他的“丁”们联合到了一起,抱成了一个“丁”团,组成了这荤素搭配的硬菜。

“丁”是什么?丁就是人丁,丁就是人,这道菜又是“合”,又是“和”。彰显着家国人的浓浓的亲情乡情。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帮助与支持。

如果说什锦菜是丝丝相扣如绳索般展现的柔美的“合”;那黄豆花生肉皮冻表现的则是父子兄弟般强强联手的阳刚之“和”!

哇!这菜做起来是这么地有情有调,吃起来是这么地有滋有味,而且还有这么高的哲学境界,道出了中国人基本的人生哲理!

吃菜!不仅要用口去品尝,更要用心去品味啊!

“和合二仙”(荷、盒谐音)


文 | 谢志明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相关链接

记忆淮安 | 西坝红楼纪事

记忆淮安 | 那个年月的文化馆

记忆淮安 | 老清江的饭店

记忆淮安 | 老清江的冷饮部(下)

记忆淮安 | 老清江的冷饮部(上)

记忆淮安 | 冷饮部的馄饨

记忆淮安 | 腌萝卜干

记忆淮安 | 老清江的记忆...吃没吃啊

(0)

相关推荐

  • 枣庄人冬天离不开的一道菜 :萝卜豆

    多少年了,作为北方地界上的城市,秋天收获的季节里多是为越冬准备的食材,蔬菜类的大白菜.萝卜.大葱什么的,粮食类的黄豆.花生.地瓜什么的,这些都被勤劳善良的人们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美食,虽然在冬季青黄不接的 ...

  • 美食丨也说什锦菜

    南京人过年有一道菜好像是别处没有的,叫什锦菜,也叫十样菜,是多种蔬菜相聚的碰头会.通常包括菠菜.豆芽.芹菜.荠菜.胡萝卜.豆腐果.雪菜.冬笋.千张丝.香菇.金针菇.藕.黄花菜.木耳等.号称十样,是指起 ...

  • 老淮阴的过年菜——变蛋与风鸡

    中国人过年无非就是四个字:吃喝玩乐.玩乐咱就不说了,说说我们家多少年来,在三十晚上那顿重要的.浓妆重抹的.认真严肃的过年菜吧. 三十晚上,爸爸妈妈会很庄重地把要做的菜用一张纸写下来,字迹清楚工整,贴在 ...

  • 记忆淮安 | 老清江的饭店

    说起昔日的老饭店,立马想到那时饭店飘出的香味. 六十年代,我最熟悉的应该是国营车站饭店.这个饭店在交通路紧挨淮海东路,是坐门朝西的高大平房,属于市饮食服务公司.我家就在紧挨车站饭店的后面的汽车公司家属 ...

  • 记忆淮安 | 老清江的冷饮部(下)

    记忆淮安 | 老清江的冷饮部(上) 当时的冷饮部后来也有下面条馄饨的.但是我们不吃,我们去冷饮部吃热面条热馄饨?还不把人大牙笑掉的了?我们是来吃冷饮的! 什么话说的叫人没有前后眼呢. 前两天我在人民路 ...

  • 记忆淮安 | 老清江的冷饮部(上)

    小时候的夏天 是我们回不去的从前 老清江的冷饮部就在人民南路上的清江电影院的北边,老公园饭店对过,糖烟酒商店后面.两个门垛上的拱架,上面就三个字"冷饮部"!进门右拐就看到了大厅,大 ...

  • 记忆淮安 | 老清江工厂细分晓,往事知多少?(上)

    一 解放前,清江市的十里长街,在现大运河广场这个地方,有过江北铸币局,制造钱币的工厂.按现时说法,那可是清廷的"央企"呐.媒体上就能看到1906年的清江浦"江北铸币局&q ...

  • 记忆淮安 | 亦庐照相馆,定格老淮阴人的生活瞬间

    --记忆淮安,淮安人的民间档案 1959年夏日,亦庐照相馆. 中间为我姥姥,母亲抱着大妹妹,前右为我哥哥,我穿着跟哥哥一样的衣服,当时4岁. 文化大革命前,清江市数得过来几家照相馆.一是水门桥北.淮海 ...

  • 记忆淮安 | 乘警队老哥儿们的故事

    时间过得特快,眨眼之间就到了2018年.翻回过去的日历,穿越时空的隧道,四十年前,在咱京杭大运河404公里的苏北航运线上,曾经活跃着一支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让违法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公安队伍--运河乘警 ...

  • 记忆淮安 | 清江老车站

    图中左上角为作者的父亲胥振芳 老车站,指的是位于现淮海东路乐天玛特超市对面的清江老汽车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行的人不会忘记.现位于淮海北路汇通市场处的汽车站,是1978年从淮海东路迁过去的. 老汽车站 ...

  • 探寻老淮安老街巷,河下古镇估衣街

    翻开老淮安的城市名片,我们会发现这里人文底蕴深厚,素有"一城胜迹半城湖"的美誉.而位于古城西北隅的河下古镇,就是其中的代表.也是老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