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用了一招,就让成绩倒数的学生,进步到班级前五名”

所谓的“差生”,多指学习成绩班级排名靠后或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称这类学生为后进生。不过,无论是“差生”,还是后进生,都只代表着学生某一个阶段的状态。很多“差生”经过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以及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行为习惯也有明显改进,他们也就从后进生变成了优等生。
前几天与一位50岁老教师聊天,老教师姓林,教数学,教学水平很受同事和校领导的认可。他提到自己曾教过的金同学,因为学习不努力、生活懒散,金同学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每次考试不说是班上垫底,也是班上倒数十名以内。
不少授课老师,包括孩子的父母,都认为金同学“在学习上是没啥出息了”,但这位老教师却认为金同学“脑子聪明,只要加以正确的指引,一定能让他有所改变。”
为了提升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金同学爱上学习,老教师苦思冥想,看了很多其他老师的学生管理案例,终于想出了一招——“打擂台”。虽然他教授的是数学,但他准备从语文学科着手。他说“语文学科擂台赛比较容易开展,方式也比较多,自己可以找到一个点,然后以点带面。如果擂台赛有效果,金同学的语文学科成绩就会提升,同时他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也会增强,慢慢地,他就会对其他学科有兴趣”。
拟定好计划,林老师把金同学叫到办公室,闲聊了一会儿,突然对金同学说“我们来一场擂台赛好不好?”,金同学好奇地问“比什么?”他接着说:“比谁先背会语文书里的诗词和文言文”。大概是因为被老师的做法打动,又或者是因为金同学本身对擂台赛很有兴趣,他很快就答应了。可能在金同学看来,在背书方面打败四五十岁的数学老师,问题应该不大。
此后,金同学上课不睡觉了,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他还利用各种闲碎时间背书,俨然一副“不打赢不罢休”的阵势。
林教师自然不含糊,使出浑身解释去背书。不过碍于年龄和精力,不到两个星期,他已经逐渐败下阵来。虽然“擂台赛”打输了,但他发现金同学已经不是原来的金同学了,至少他已经对语文学科有了信心。
很快,在语文测验中,大量背诵文章的金同学成绩明显提升,他尝到了努力付出的滋味,他收获到了胜利的喜悦。
有一天,他跑到教师办公室,主动向林教师提出另一个“打擂台”的要求:比做数学题。林老师非常高兴,他感受到了金同学的冲劲,便毫无疑问地接受了金同学的要求。只是在做数学题方面,金同学哪里是林老师的对手。但为了不让金同学失落,林老师还是用了一点“小策略”:时不时让金同学赢一次。
在不断的挑战中,金同学找到了学习的状态,更找回了自信。而林老师在与金同学的比赛中,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和人生的幸福,金同学一步步的“蜕变”,让他觉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得到了极大发挥。
不出所料,尝到甜头的金同学,把“擂台赛”的范围扩充到其他学科。就这样,初一学习成绩在班上倒数的他,进入初三后,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五名。
“我只用了一招,就让成绩倒数的学生,进步到班级前五名,这招就叫‘打擂台’”,每每提到后进生的转变,这位50岁老教师总能想起金同学。
林老师运用的“打擂台”的方式,抓住了孩子迫切需要得到老师肯定的急切心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劲头,最终让金同学“变了”,且是“越变越厉害”。
老教师身上发生的案例,说明激励的力量非常强大,它胜过人们千百次的说教。当然,在使用这种方式时要注意把控强度,同时老师要懂得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取胜”,才能把效果发挥到最佳。
现实中,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放弃了所谓的“差生”。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差生”身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本身就无可救药。事实上,“差生”并非无可救药,倘若我们多尝试几种教育方式,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景致。对教师来说,成功地让一名后进生变成优等生,一定会被巨大的职业幸福感包围。这种体验,是值得一辈子去炫耀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