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7年东北粳稻生产和市场形势调研报告发布
2017年是我国粮食改革深化之年,东北产区种植结构调整明显,播种面积玉米减少、大豆粳稻增加。粳稻最低收购价首次下调,国家收储量是否增加?米企与农民心态如何?
5月低温阴雨,粳稻播种延迟;6月持续低温,粳稻返青延长、分蘖数量减少;7月冰雹暴雨大风,局部作物受灾;8月末9月初持续低温,粳稻籽粒成熟度受损……虽然今年播种面积持续稳步增加,但粳稻单产、品质情况如何?
带着诸多疑问和对市场的思考,同时为更好地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中华粮网于10月16日-20日组织“2017东北粳稻秋收形势商务考察”活动。深入吉林、黑龙江两省10多个县市等粳稻主产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与种粮农民、贸易和加工企业负责人座谈,以期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研判后期市场走势,助力企业经营。
中华粮网考察团粳稻主产区调研路线
内容详细,略,可私信沟通。
从考察情况来看,总结2017年主产区粳稻秋收生产及市场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种植面积稳中略增
受种植效益及政策导向影响,今年东北三省一区‘旱改水’比例进一步扩大,粳稻面积大幅增加。预计2017年黑龙江省粳稻种植面积为6300万亩,同比增加225万亩,增幅3.70%,主要体现在佳木斯、绥化、鹤岗及齐齐哈尔等地。预计2017年吉林省粳稻种植面积为1265万亩,同比增加50万亩,增幅4.12%,主要体现在吉林、松原及白城等地。
(二)单产略降,总产稳增
2017年主产区粳稻生长期间气候条件总体略差,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5-6月持续低温,粳稻分蘖数量减少;7月冰雹暴雨大风,8月末9月初持续低温,粳稻籽粒成熟度总体差于上年,水稻单产略低于去年,尤其是黑龙江省东部水稻单产下降幅度较大。总体来看,吉林省水稻单产较上年略有下降,其中西部白城、中部永吉表现突出,其他地区基本与上年持平,整体预计下降0.37%;黑龙江省水稻单产较上年下降明显,预计减少1.29%,其中佳木斯、鹤岗等地突出。受播种面积增加的支撑,今年黑龙江、吉林两省水稻总产稳步增加,预计黑龙江省增长3.03,吉林省增长3.84%。
(三)种植成本较上年略增
由于人工成本的提高,导致今年主产区粳稻种植成本平稳略增。据调查,2017年黑龙江、吉林地区人工成本同比增长10-15%,化肥平稳略降,租地、种子、农药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人工平均比去年提高20-30元/亩,化肥减少10-15元/亩。此外,考察中农民普遍反映旱田改种水田地租较低。
(四)质量总体不如去年,局部出米率下降明显
根据调研,今年黑龙江省南部、中部及东部,吉林省西部、中部等绝大部分地区受积温不足、阴雨大风天气居多等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粳稻质量普遍不如去年,籽粒不饱满,不完善粒增多,出米率低,尤其是黑龙江省表现尤为突出。据考察了解,今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等地长粒水稻出米率为62-63%,比去年下降3-4%;五常等地稻花香水稻出米率48-50%左右,比去年下降5-6%;佳木斯、鹤岗等地圆粒水稻出米率64-65%左右,比去年下降3-5%。吉林省德惠、镇赉、前郭等地超级稻出米率为65-66%,比去年下降2-4%;舒兰、洮北、榆树等地长粒水稻出米率62-63%,比去年下降2-3%。与此同时,受收获期气温较高、雨水较少的支撑,今年主产区粳稻水分含量偏低,普遍在15-18%,比去年下降3-5%。
(五)全年有效气温不足,收获进度明显偏慢
据粮网考察了解,由于今年主产区春播推迟,返青分蘖期延长,灌浆成熟期低温,以及初霜来的较晚的影响,今年主产区粳稻收割进度明显偏慢。预计吉林省收割普遍较去年晚7-10天,黑龙江晚5-7天。截至10月20日,黑龙江省粳稻预计收获80-90%,比去年同期下降10-20%;吉林省预计收获70-80%,比去年同期进度偏慢10%。
(六)企业与农民对托市收购政策期待不同
企业:从调研区域来看,近几年主产区新季粳稻上市后,受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市场稻强米弱格局明显,米企加工利润微薄、生存空间缩窄。与此同时,今年主产区稻谷出米率明显下降,企业收购价格明显低于国家托市收购价格,如果国家托市政策启动收购的话,将带动市场价格,而以目前的大米销售价格和市场需求情况来看,政策启动后,米企如果保持赢利的情况下,很难收到原粮,停产倒闭将居多。因此,今年主产区大米加工企业更希望今年政策收购晚收、少收。对于国家稻谷托市价格逐年下调甚至取消,对于加工企业更希望稻谷政策的转变。
农民:据考察了解,虽然这两年主产区优质品种稻谷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普通品种所占的比列依然加高,尤其是黑龙江省,比列预计在80%左右,农民对政策依赖性较强。特别是,今年黑龙江省普通稻谷出米率大幅下降,加工企业收购按照出米率收购,与国有粮库收购标准不一样,因此在政策没有启动前,市场价格十分偏低,大部分地区农民出售价格在1.40元/斤以下,远远低于国家托市收购价1.50元/斤。因此,今年调研区域内农民特别希望国家托市收购政策能早点启动,对政策依赖性十分明显。对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调整,农民表示很无奈,但也没有过多的担忧。
(七)托市收购政策启动可能性大
目前主产区粳稻已经陆续上市,其中吉林地区超级稻以及黑龙江地区长粒稻、稻花香等品种价格明显高于托市价;而占市场份额80%以上的普通圆粒水稻价格低于托市价格,尤其是黑龙江省东部集中收购价1.40-1.45元/斤,农民出售价格甚至更低。因此,预计今年黑龙江及吉林省普通圆粒水稻启动托市收购政策的可能性较大,但受今年收割进度较慢的影响,政策性启动时间或将延长,同时对质量要求也将十分严格。
(一)市场供需将进一步宽松
近几年来我国粳稻持续丰产,而消费需求表现低迷,市场供求进入新一轮过剩期,国内稻米结转库存不断高企,价格逐年走低。与此同时,受政策支撑,市场稻强米弱格局突出,大米加工企业经营艰难,利润微薄开工率低,市场购销整体冷清。
产量平稳略增。受托市收购政策及种植效益较高的支撑,预计2017年我国粳稻种植面积为1.38亿亩,比去年增加427万亩,增幅3.19%。受生长期天气正常及面积增加的影响,预计2017年我国粳稻产量为7000万吨,同比增加185万吨,增幅2.71%。
需求量总体略减。受国内经济形势低迷及饮食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粳稻消费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预计2017年我国粳稻需求量为5470万吨,同比减少45万吨。其中口粮消费量为5150万吨,同比减少110万吨;由于 2012 年产超期储存稻谷预期将进入深加工,预计2017年我国粳稻工业消费量为190万吨,同比增加55万吨。
供需格局进一步宽松。在产量增加较多,消费量略减的情况下,预计2017年度我国粳稻结余量为1450万吨,期末库存量约9500万吨,库存消费比高达171.17%,市场供需进一步宽松。
(二)政策性收购与销售主导市场走向
展望2017年新季粳稻上市后的市场形势,由于国内粳稻米供应充足,终端市场需求不旺,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入市意愿不强,预计政策性收购与销售仍将主导今年粳稻市场。一是政策性粳稻收购,虽然2017年粳稻最低收购价首次下调0.05元/斤,向市场释放了改革的积极信号,我国粳稻市场也将陆续向市场市过渡。但考虑今年主产区粳稻产量再次稳步增加,加之今年质量偏差,企业等市场主体入市收购谨慎,农民卖粮略显困难,价格明显低于国家托市价,因此今年国家也必将启动粳稻托市收购,尤其是主产区黑龙江省。因此,预计今年粳稻托市收购政策的启动,不仅将拉升新季粳稻价格,同时也将继续主导今年的收购市场,政策市将贯穿东北粳稻市场始终。二是政策性粳稻销售。近几年国家政策性粳稻库存较为庞大,尤其是黑龙江省去库存的压力比较显著(目前约有5000万吨的稻谷没有出库)。因此在托市收购政策结束后,预计国家政策性粳稻将展开拍卖,尤其是超期储存的2013、2014年产粳稻,继续低价销售的可能性较大,其对市场的影响将持续到2018年产新粮上市前。
(三)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将谨慎
近几年国内粳稻生产连续丰收,而消费需求有所下降,市场供需进入新一轮的过剩期,尤其是在政策性粳稻持续收购与大量低价进口米冲击的背景下,粳稻市场稻强米弱格局十分突出,大米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停产倒闭居多,入市收购意愿逐年下降。虽然今年国家粳稻托市价格有所下调,但由于大米市场需求疲软、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粳稻主产区稻强米弱格局依然突出,米企入市收购心态趋于谨慎。
预计今年新稻上市后,以中粮、北大荒及益海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入市采购仍将比较积极,主要是为了占有市场份额,采购量或将大于上一年度(政策性粳稻收购比重较大),但对质量及水分要求将十分严格;而作为市场的主力军——中小型大米加工企业,则在连年亏损的前提下,入市采购将十分谨慎,边收边加工的心态将突出,同时改做贸易(为国储代收代储)的方式或贯穿整个收购市场。
(四)农民售粮意愿差异化较大
通过粮网秋季调研了解到,今年东北产区农民对普通圆粒粳稻政策保护价下调,心理接受程度较高,尤其是今年受气温不足的影响,水稻出米率普遍下降,米业收购价格偏低,农民更希望卖给国库,等待政策收购意愿较强。而稻花香、长粒及超级稻等种植区域农民普遍持有惜售心理,主要是受上一年价格尾市较高的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粳稻市场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五)低价进口米冲击国内市场
2017年以来,低价进口米依然大量充斥我国稻米市场,其中越南等地大米居多,导致国内稻米行情长期弱势低迷,米企利润微薄开机率低,停产关门居多。据海关总署统计,2017年1-9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96.04万吨,同比增长16.35%。我国大米进口量长期保持高位,主要原因是国际大米价格明显低于国内,据市场监测显示,截至10月20日,越南5%破碎率大米到我国南方港口完税价格为3056元/吨,国产早籼米南方销区批发价为3800元/吨,两者价差为744元/吨。目前,国内大米价格受成本支撑,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小,而国际大米供应充足,价格有可能持续下滑,预计后期国内外大米价差仍将维持在高水平,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冲击仍较大。
根据对吉黑地区粳稻市场调研分析,2017年粳稻预期丰收,国内稻谷供应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虽然2017年国内稻谷最低收购价普遍下调,但价格仍居高位,风向标作用明显。据市场监测,今年黑龙江、吉林、江苏等地区陈粳稻轮出价普遍在1.50元/斤以下,目前新季普通粳稻收购价也在1.45元/斤以下,均明显低于最低收购价1.50元/斤。因此,预计今年粳稻主产区仍将大范围启动托市收购。
另外,今年是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取消第二年,也是粳稻托市收购价首次下调的一年,预计执行政策性粳稻收购的企业将会增加,但不同区域的差异化或将明显。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预计普通粳稻以黑龙江东部为代表的地区,竞争将会激烈,甚至可能出现抬级抬价、跨区域采购的现象,同时由于最低收购价水稻启动,水稻收购期将会缩短;而吉林省由于优质品种占85%以上,而普通品种数量有限,且分布较散,启动托市收购难度较大,因此今年启动时间或将较晚,且数量也不会太多,一些大型的收储企业或对优质品种收购较为积极。
总的来看,预计今年主产区粳稻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的市场收购价格将更多的将徘徊在托市价附近运行,并与东北地区托市政策的启动时间以及收购进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