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史经典,你却不知道

2017年,中国一代喜剧演员严顺开先生去世了,享年80岁1981年,正是他凭借《阿Q正传》这部电影获得了瑞士第2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他也是代表中国出征戛纳的第一人

《阿Q正传》作为鲁迅先生的经典著作,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其1981年的改编电影也是中国影史的一代经典。今天,我们抛去那些“反封建”、“劣根性”的陈词滥调,从阶级分化的角度来分析《阿Q正传》。

作为雇农的阿Q属于农民阶级。不过阿Q强烈的自尊心与艰难的生活促使他渴望自己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而阿Q是聪明且具有创造力的。于是,阿Q首先采用“改姓”的方式来进行阶级流动

他看见赵太爷这个典型的统治阶级姓“赵”,而“改姓”是作为阿Q能与代表着统治阶级的赵太爷产生相似性的最经济,也是最实际的方式。所以他便说他“似乎是姓赵”,这也致使他在与自己相同阶级的群体中取得了“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的非凡效果。

然而,赵太爷“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的呵斥再加上那几巴掌唬退了他拥有姓氏的权力。这便是《阿Q正传》中阶级分化的体现之一: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差距之巨大致使后者甚至不配拥有和前者相同的姓氏,哪怕阿Q确实是姓赵的。

当然这亦可以归咎于中国几千年来能赋予人身份、也能剥夺人的身份的“宗族观念”。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阶级原因。因为若阿Q是什么达官显贵,赵太爷肯定巴不得阿Q姓赵。

于是,阿Q就觉得自己“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这便是阶级分化致使阿Q沦为“无名者”“非人者”的体现之一,其手段为剥夺其姓名权,并通过这种手段达到阶级固化的目的。

在原文里,鲁迅还通过“游戏模仿”的方式来增加文章的解构性,颇为讽刺地带了一笔:“我所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毕竟,一个“阿”字和“没有”也没什么区别。

由上可知,统治阶级的固化亦体现在被统治阶级的固化。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阿Q正传》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统治阶级的固化还可以通过“传宗接代”的方式来实现,在这里,中国的“家族观”起着重要的作用。赵太爷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就可以让自己的儿子读成秀才,从而在资本遗传的同时使之能够收敛更多的资本。这就是社会资源的内在联系,经济地位与文化地位相互影响。这样,统治阶级就可以生生不息下去,姓赵的愈发富有,不姓赵的愈发不配姓赵。

前文已述,阿Q是聪明的。他知道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可以提高自己的阶级地位,所以他去进城“发了财”,回来后“在未庄人眼睛里的地位,虽不敢说超过赵太爷,但谓之差不多,大约也就没有什么语病的了。”但是由于他获得资本的方式并不正当,因此他被人揭了短后社会地位就一落千丈。

被统治阶级触犯了统治阶级的法则,肯定是不行的。然而统治阶级一定会制定对于自己有利的法则,这本身就是个悖论,这也就注定了阿Q这样的人永世不得翻身的状况。

阿Q的聪明还表现在他善于观察,他注意到赵太爷被抢、举人老爷胆战心惊的情况,于是他便想:革命对于统治阶级肯定是不利的。再加上中国特殊的社会情况下,阿Q既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身份,又多少沾染上了一些游民阶级的坏习气(随新流、随大流),于是他大费周章想加入“革命党”,为的是达到“要什么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的目标。

其实阿Q是对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冲击,影响最大的就是赵太爷一类的上层阶级。但是由于中国社会资源之间相互联系过高而导致的阶级固化,使得赵太爷可以通过调动“经济”这一最强势的资源来牵扯其他资源以化解自己受到的冲击。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是:阿Q被杀死了,赵太爷一家安然无恙,而赵秀才甚至成了“革命党”的一员。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阿Q正传》展现的不仅仅是国民的劣根性,也是在中国面临着新旧交替、巨大变迁的时期,其社会阶级分化与固化的真实样貌。

在这部电影里,严顺开先生精彩绝伦的表演完美地诠释了阿Q这一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形象。

据说,当时有老演员劝他不必每个镜头都重视,因为有些远景其实根本看不到人。但他还是非常珍惜第一次的表演,600多个镜头,无论近景远景,全都亲力亲为做到最好。

然而,在他去世的那一天,微博头条还是被八卦与娱乐新闻所霸占。没有人记得老艺术家为诠释阿Q这一艺术形象所做出的贡献。

在我们为美国大片的视效所震撼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去追忆本土的影视经典,挖掘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当我们沉醉于小鲜肉的美颜之中,更别忘了那一个个敬职敬业的老演员们。毕竟正是他们,为中国的电影业铺下了一条光辉而平坦的路。

----

原创:丧钟本钟(感谢投稿)

编辑校正:慢慢游

丧钟本钟更多原创内容推荐

不敢2刷的恐怖片,它排第一

半个世纪前的科幻黎明

爽片过后,请尊他为神

这部「东京灾难」片,从头爽到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