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境——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关于铸镜用锡的目的,在古人看来一是合金致白,二是合金致坚并易于磨拭。这既是古人铸镜配锡的目的,同样也反映了人们对铸镜合金性能的基本要求。这认识与现代技术原理是相符的。我们知道,锡与铜能形成置换固溶体和多种电子化合物,含锡量较低时,合金主要以单相α固溶体形式存在,其质较软、颜色赤黄。含锡量达5%-7%时,合金中开始析出一种以电子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即δ相,其质硬而且脆,颜色青灰;当合金含锡量达18%至26%时,δ相数量可达60%至80%,此时适合研磨而颜色较白,强度、硬度亦较高。色白,就宜于映像;硬度高,研磨时就不易留下道痕,易于致平致光。大部分战国汉唐镜的含锡量均处于18%至26%,这就是一种较好的成分选择。除了古人铸镜用锡的目的,根据现在的研究锡青铜还有两个优点,一是凝固时体积变化较小,不易形成集中性缩孔,所以锡青铜就便于铸造像镜子一样断面形状较为复杂、厚薄不均、尺寸要求精确的物件。所以,一般战国汉唐铜镜的图纹都十分细腻、清晰,艺术价值较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二是其耐蚀能力较强,锡青铜氧化后,表面形成了一层极为致密的二氧化锌的薄膜,在较大程度上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今见战国汉唐铜镜多保存较好,当与此密切相关。

  中国铜镜自齐家文化时期开始,历经4,000年历史,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发展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古朴、灵巧、华丽、素雅、粗陋……形形色色;纹饰的不同内容、形态的多样化、工艺技术的高低,都成为时代的印记。小如一面铜镜,便记载了这一段悠长的岁月。

  伪镜离不开化学原料,以鼻嗅之则有化学原料的滋味,缺少真品的泥土之气。还能够取铜锈一块,以火烧之,假锈会燃烧,发生带有激烈的化工滋味浓烟,真锈则无。 “闻味”从锈上来说,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划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上面,可以用水来辨别。仿制品的铜镜,你把它放在水里,它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象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一种是臭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还有一种是铜腥味。就是刚炼出来的铜做成的铜镜,也有一种铜腥的味道。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我们说的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在玻璃镜出现之前,古人最常以铜制成镜子照面,审视自己的容貌和仪表,调整好自己的穿戴。铜镜,又称青铜镜,因为古代铜镜一般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不过在最早的商代,铜镜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从战国到秦汉时期只有王公贵 族才能享用,到了汉代铜镜逐渐走向民间,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用具。

  从文献史料和青铜器实物资料看,大量仿制和伪造青铜器是在宋代,在当时信古、尚古的风气影响下,掺杂在真青铜器中流传于后世。

  磨镜分两种。一种是使用过后的日常维护保养, 另一种是制镜甫成时对镜面进行开光处理。由高锡青铜铸造而成的铜镜还只是一个坯件, 表面凹凸不平, 无法直接用来照面, 必须用磨镜药将镜面处理至清晰可鉴的程度。宋代之前记载磨镜药的史料十分罕见, 学者多认为仅见于《淮南子·修务训》:“明镜之始下型, 矇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 摩以白旃, 鬓眉微毫可得而察。”大意是说, 刚从模子里铸造出来的铜镜表面很昏暗模糊, 照不出身影容貌;需要使用玄锡涂抹, 再用毛毡用力擦拭之后, 人的头发眉毛细微之处都能在镜中清晰呈现。《吕氏春秋·达郁》中东汉高诱注亦有相似的说法:“镜明见人之丑……而扢以玄锡, 摩以白旃。”

  铜镜是一种稀 缺的资源,具有不 可 复 制性。全世界极 具价值的铜镜不到300面,即使是故宫博物院的乾隆收藏也没有几件精品。近年来更有大批铜镜从国外回流到了国内,这些藏家都把铜镜当宝贝守着,很少有人舍得卖出去。每一个古铜镜都极少重复,就算是同一时代都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古铜镜,稀 缺性和象征性让它无可替代。

(0)

相关推荐

  • 青铜剑如何鉴定收藏

    青铜复合剑内柔外刚,刚柔相济,比普通的铜剑更加锋利.坚韧.这就是越王勾践剑在几千年后仍能轻松划破二十张纸的原因.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 ...

  • 每日鉴赏|函皇父鼎

    函皇父鼎是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1933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上康村一座西周铜器窖藏.它有两只高高竖起的立耳,三个兽蹄形足,腹壁稍向外鼓,整个鼎的造型端庄大方,纹饰十分精美.鼎腹内壁还有37字的铭文. 金 ...

  • 艺术收藏资产化时代,青铜境如何投资?

    中国古代铜镜有着悠长的前史深度.中国古代铜镜有四千年的开展前史,不一样前史期间的铜镜,都具有那一期间的时代特色,包含文饰.铜质.型制.锈色.厚薄.锻造特色等时代特征.这种前史的深度和渊博的地域性 交错 ...

  • 江西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青铜器制作工艺初步分析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官方账号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小时前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金相显微镜,对江西海昏侯墓主椁室内出土部分青铜器进行了合金成分及金相分析.结果表明,海 ...

  •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与钢有什么不同,了解一下有色金属的热处理原理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一.纯铜(紫铜) 铜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早的金属.现主要用作导电.导热并有耐蚀性的器材.导电元件.弹性元件.管道和耐磨零件(轴承.衬套.小齿轮等). 密度:8.94g/cm3: 导电 ...

  • 惊现铜境、价值连城

    古代使用铜镜的事例,零星记载于史书中.这些事例涉及的方面很广,既有春秋时期周王与诸侯间的赏赐,又有三国时期对友邦的赠送;既有南北朝时期感人至深的"破镜重圆",又有唐朝时期千秋节的赠 ...

  • 青铜境的定价标准有哪些

    磨镜分两种.一种是使用过后的日常维护保养, 另一种是制镜甫成时对镜面进行开光处理.由高锡青铜铸造而成的铜镜还只是一个坯件, 表面凹凸不平, 无法直接用来照面, 必须用磨镜药将镜面处理至清晰可鉴的程度. ...

  • 铜境缘何受宠

    除了时代与纹样之外,品相是否完好是铜镜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由于铜镜多是入土陪葬埋藏之物,所以出土后的铜镜最 好是锈蚀程度越小越好.同时,纹饰的清晰度也是关键,在铜镜收藏中很讲究版模,头模镜最 受 欢 ...

  • 蜜蜡——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蜜蜡作为一种有机珍宝,与无机珍宝在化学成分和原子结构上有很大不同,但在珠宝学特性上,则又颇多相似的地方.从光泽上看,蜜蜡大部分为蜡脂(松脂)光泽,但亦有非常光亮的玻璃光泽(玻璃面蜜蜡).金属光泽(金面 ...

  • 周桂珍紫砂壶——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壶艺泰斗顾景舟先辈经常讲,紫砂壶造型难就难在一个非常简略的轮郭线里,把壶身.壶嘴.壶把冗务融为一体,加以组合,并要注意立体造型时三度空间细微之处的体积转换变化.周桂珍为什么这么出类拔萃,除了她独具匠心 ...

  • 明清家具——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古典家具多为皇 家御制.以清代为例,古典家具不仅材质贵重,而且多为皇 家御制,这就决定了古典家具多为名 门出身,传承有序.另外,皇 家御用家具在制作上厚重大气,雕工不凡,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不可估量的 ...

  • 陨铁——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收集大量陨铁的资料,对其元素统计除Ni和Fe外,还含有Co.Cu.Cr.S.P,以及Ga.Ge.Ir等微量元素.少数陨铁还可以含有少量的硅酸盐包体.陨铁根据所含元素中Ni.Ga.Ge和Ir的含量及其构 ...

  • 银锭——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直至宣统年间,清廷也未能发行全国一致的银元.中国各省银元.西方各国银元,和传统的铜钱.银锭在市面上一起流通,币值极为混乱.当时<字林西报>评论说:"中国国家不设一大银元局,鼓铸银 ...

  • 宣德炉——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据记载,整个铸造工期分为两期,第 一期制作数量计一百一十七款,三千三百六十五件.第 二期于当年十一月间,根据需要补铸一万五千六百八十四件,合计一万九百零四十九件,件件著录,这些才是我们传说中鼎鼎大名的 ...

  • 磁州窑——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磁州窑系,主要烧制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绘瓷,其胎质粗松,胎色也较深,因而施化妆土,再罩以透明釉.装饰技法划分品种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绿釉釉下黑彩和低 ...

  • 唐伯虎字画——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唐伯虎,他原名是叫唐伯虎,他出生于十五世纪七十年代,享年五十多岁.唐伯虎是明代有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号有"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等,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

  • 第一套人民币——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战争遗 留的恶性通货膨胀仍然存在,导致第 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 大为5万元. 该套人民币图案多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如工厂.织布.炼钢.耕地.秋收.放牧等,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