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

1
药理研究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2
别名

鸡舌香、雌丁香、亭炅独生。

3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两侧常有下延叶基,叶片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窄常下延至柄,全缘。花芳香、浓烈,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毫米,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合生,呈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具4裂片,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顶端有粗厚花柱,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稍有光泽,长方椭圆形,长1~1.5厘米,直径5~8毫米,先端有肥厚宿存花萼裂片,有香气。种子长方形,种子与果皮分离。

4
产地分布

原产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岛。我国广东、海南有栽培。

5
采收加工

果将熟时采摘,哂干。

您的专属客服已开通,有疑问立即添加微信:CN13922304446 解答吧!

6
药材性状

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3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褐棕色,有细皱纹;顶端有四个宿存萼片向内弯曲成钩状;基部有果梗痕;果皮与种仁可剥离,种仁由两片子叶合抱雨成,棕色或暗棕色,显油性,中央具一明显的纵沟;内有胚,呈细杆状。质较硬,难折断。气香,味麻辣。

7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肺经、肾经。

8
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9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敷。用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10
药理研究

促进胃液分泌、保护胃黏膜,止泻,利胆;镇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变、抑菌杀虫等。

11
化学成分

母丁香挥发油提取并鉴定出丁子香酚、α-杜松烯、古巴烯、β-杜松烯、α-石竹烯、β-石竹烯、别香树烯、雪松烯、δ-杜松烯、芥子酸、长松香芹醇、胡椒碱等三十九种化合物。

12
使用禁忌

不宜与郁金同用,热证及阴虚内热者禁服。

13
配伍药方

①治暴心气痛:母丁香末,酒服3克。(《肘后方》)

②治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椎碎)三粒,陈橘皮(全者,汤浸去白,焙)一枚。上二味,用水一盏,煎取半盏,去滓热呷。(《圣济总录》)

③治小儿冷疳,面黄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为末,乳汁和蒸二次,姜汤服之。(《卫生易简方》)

④治龋齿:母丁香煮汁含之。(《外台》引《姚僧坦集验方》)

⑤治唇舌忽生疮:烧母丁香末,绵裹敷之,取瘥。(《外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