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骗子,才能把你哄上天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12分钟
文/晏凌羊
公众号有时候会接一些广告,然后,时不时地,我经常会被问到:你有刷数据么?
每次面对这种问题,我都不想回答。
这号就这么几个粉丝,就这么点人看,有什么可作假的?
之所以不想回答,倒也不是心虚,而是这种问话方式让我觉得有点无语。我只能把相关数据截图发给他们,告知他们欢迎用各类工具检测数据真假,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判断。
我心想:哎,这些问题不是你私下去调查的吗,你能问出个什么名堂?真实诚的博主,会因为你问出这种问题而感到有点“被冤枉”的不爽。不实诚的博主,则会热情洋溢地让你放宽心,让你觉得人家特靠谱(实际上数据都是刷的)。
真与假,自己判断不就完了?把原本自己该承担的、辨识和判断真假的责任让渡给别人,这不正中骗子下怀,却让真诚待你的人失望么?
一个经常做商务的朋友后来也跟我吐槽说:那些脾气不大好的博主,大多比较实诚。相反,一口一个“亲”耐心给你解释的,刷数据的概率反而高。
好多年前,我帮闺蜜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时装店,有人进来就问:“真的是正品吗?怕不会是假的吧?”
我回答,货真价实,不信您可以货比三家。
可是,那人逛了一会儿,又问:“你没骗我吧?”
再尝了几件衣服,接着又问:“真的是正品吗?你说的是真的吗?”
闺蜜经营的时装店,只是一个比较小众、中端的品牌,衣服价格在两百到八百之间。这种品牌,一般不值得做假。
就像十元、二十元纸币的作假成本和一百元纸币的差不多,但有人之所以伪造一百元的假币而不是伪造十元、二十元的,就是因为:成本和风险一样的前提下,制造十元、二十元假币的收益低。
我每听到对方问一次,心里都在想:鉴别真假这事儿,不该是你去做的么?既然别人说了是正品,你还是不信,那你还问了干嘛?再多问几次,你也还是会怀疑的啊。真想骗你的人,会怎么回答你?人家一定会举各种例子证明这就是正品。而真正卖正品的人,被你问多了,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冒犯(自己一而再、再而三通过各种渠道声明是正品,却还是被质疑,谁会喜欢呢)。
最后,我只好跟她说:“这个问题之前已经回答过您了。”
我心里藏的真实台词,没说出来:“个人建议您还是不要买了,因为你买回去的话,可能老是会怀疑它是假的,心理成本太高,穿起来也不舒心,享受不了这次购物的乐趣。”
对方果然没买,转了几圈以后就走了。
闺蜜回来,我把这事儿跟她说了一下,闺蜜说:“你算是涵养好的,换我早赶人走了。我这店开了这么多年,靠的都是相信我的客户。像这种人,不值得我们为她多浪费时间。”
我回答:“人家也没啥恶意,就是无法解决自己的担忧,所以,总是希望别人通过发誓、自证清白等方式,消除她的疑虑。
前段时间,我的租客也说洗手间塑料天花板松动了,掉下来了一小块。我给了她师傅的电话,让她自己修,我报销。师傅修完以后,我又让他把所有天花板都检查加固了一遍。
租客说她还是担心,告知再掉下来砸到小孩怎么办。
我说,那您现在想怎么办呢?重新装修是不可能的。如果您因为这个原因退租,也可以的。咱们按合同办事就行啦。
租客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表达一下担忧。
我说,房子有问题需要我解决可以找我哈,但您的担忧问题只能您自己解决了。
我知道,租客是想要一个我的承诺——“绝对不会掉下来的,掉下来了我负责”,可是,我怎么敢做出这种承诺呢?若是地震了砸下来了呢?
我只能尽我所能,让维修师傅加固它。
看来,我这暴脾气,确实不大适合伺候人。
我一朋友在医院工作,她曾经跟我吐槽说,总有那么一两个病人,不停追着她问东问西,希望她能承诺能把某个病治好。
可是,作为医生,她怎么敢做这种承诺?
她没承诺,病人就骂她是“无良医生”。
我说,敢拍着胸脯承诺自己一定能把某个病治好,那不是骗子吗?这类人,不相信措辞谨慎的医生,却相信一个不需要负责任的承诺,很容易受骗吧?
在我的概念里,对某件事情的担忧,真的只是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该让别人为你的这种情绪负责。
人如果过于追求情绪价值,要求别人全方位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反而容易踩坑。
老年人为啥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就是行骗的那帮人嘴巴特别甜,能有效维护他们的自恋,给他们营造一种“我很珍贵,我很受重视”的感觉。
你去一家商店购物,张口就问“你这里卖的都是真货、正品吗”,真卖正品、真货的人会因为你问出这个问题而感觉到受冒犯,可能会因此对不识货的你没啥好脾气。
你气呼呼地转身跑到另外一家卖假货的店,问出同样的问题,人家可能会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你,拍着胸脯跟你说“假一赔十”(十块钱的十)。
人家能不热情、周到吗?假货的利润多高啊。
就这样,你的尊贵感顿时来了,咣当掏出钱包,买一假货回家。
我现在上网买代购货,一般找那些脾气差、态度差的店主。大概率上,人家敢怼我,说明人家对自己的卖的货品有信心。那些给我提供神仙级、殿堂级服务的客服,我反而会多留个心眼。
骗子总能给你提供非常高的情绪价值。
这一点,放在情感领域也一样。
这几年,“杀猪盘”三个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何为“杀猪盘”?说白了就是诈骗团伙先营造“高富帅”和“白富美”的完美形象,并且使用花言巧语赢得受骗男女的欢心,接着再骗钱。
为了骗到钱,诈骗份子真的也是拼了,有耐心、有毅力放长线“养大猪”。
“杀猪盘”诈骗的每一个骗局背后,都有一整个犯罪团伙在集体作案,步步下套。
他们先是找到大龄未婚人士或者是情感寂寞的人,然后,研究对方的喜好,一步步投其所好,让对方放松警惕。
到了“宰猪”阶段,他们可能会向受害者借钱“投资”,或者,引诱受害者自己亲自去投资。
比如,在国外租用服务器,每天搭建不同的赌博网站、彩票网站、投资平台,根据受害人的情绪来控制输赢的场次以及额度。每个受害人接触的网站都是定制的,一旦被发现就直接关闭,丝毫不影响对其他人的诈骗进程。
而这些诈骗分子,往往能为受害者提供非常高的情绪价值。他们可能会无底线跪舔、夸赞、宠溺受害人,每天不限量供应“甜言蜜语”。
他们骗受害人的钱时,也不是一次性直接来一票大的,而是先引诱你在小处“对TA们好”,让你舍不得那些沉没成本,为TA投入更多,再来票大的。
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姨妈”和周润发演的“潘知常”在公园戏角里遇到,共同爱好让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几个小时后,潘知常找姨妈借了三百块钱,从此在人群里消失。
姨妈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非常生气,第二次遇到潘知常时,就要他还钱。潘知常果断还了,还解释说自己当初借了钱后就不告而别是因为自己妈妈没了。他死皮赖脸缠着姨妈,说要去她家里吃饭,而姨妈对他也不是很反感,两人就这么谈起了恋爱。
再后来,潘知常向姨妈介绍发财之道:投资墓地。姨妈以为自己要发财了,兴奋了许久。
两人在家里约会时,怕被邻居发现后说闲话,不小心捂死了邻居的爱猫。姨妈想把自己买下来的墓地赔偿给邻居,结果如你所料,她买到的是假墓地,她的棺材本血本无归。
说到被骗感情又骗钱,就不得不提孟广美。她的男友骗走她和亲友们的四亿多元钱,害得她倾家荡产,让她曾因为无法负荷香港的高消费而迁居北京。
一开始,我以为她男友是一夜之间携款潜逃的,但后来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
孟广美与前男友在一起11年,一直相处得很好。她这个意大利男友,浪漫起来是真的很浪漫,能把她哄得心花怒放。总之,这个外籍男友能给她提供非常高的情绪价值。
孟广美前男友的骗钱手法,其实也特别低级。
按照孟广美的话说,是这样的:“他没有做任何所谓的投资,他只是把所有的投资人包含我给他所有的钱,用一个挪移大法,挪来挪去,挪进他自己的私人账户,挪进他父亲的私人账户,挪进他前女友的私人账户,挪进他前妻的私人账户。”
这有点像是专门针对熟人的庞氏骗局。老外男友先跟熟人们许诺高利息,说接下来自己会拿钱去投资,将来连本带利地将款项返回给熟人。第一次,他自然做到了,让熟人们都小挣了一笔,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可实际上,那些利息都是从熟人们给的本金里出的,他盯上的是熟人的本金。
若是没有立下字据,确实很难举证。谁知道你给他的那些钱,不是赠与呢?
孟广美的男友,也不是第一回骗她。两人之前也有过情感风波,但最终以孟广美的原谅而告终。
孟广美在《康熙来了》中透露,她某次无意间发现对方信用卡账单有大笔消费,一查之下,才知道对方竟花了150万人民币,找来七八名伴游女郎同欢。
男友被“抓包”后,依然私底下偷用别的e-mail账号跟这些女生联络。这让孟广美难以忍受,曾拿水果刀想刺伤对方,但又下不了手,只以刀背对着男友、自己拿着刀柄伤到自己。
你瞧,当男人发现第一次骗你,自己没啥后果,很有可能就会来第二次更大的……
在男友出现“跑路”苗头后,孟广美把他绑了起来,可第二天还是逃了。男友逃走后九天,又被孟广美劝了回来。两人深谈了一次,这才正式决定分手。
我们不难想象:男方提供了很高的情绪价值,才会让孟广美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原谅。她甚至在意识到男方想跑路时,还想和他一起承担。
遭受情变和财务损失的孟广美自称“被拉到地狱最底层”,不仅损失了自身全部家产,还背负着亲朋好友的巨额债务,每天收到各种电话“追杀”。她曾回忆:“见到手机,就害怕到手在抖”。
她退住月租9万元的豪宅,保时捷跑车也停供。她搬到北京从零开始,出入坐公车,接台剧、开班教美容维生……
前段时间,我围观了杨奇函疑似被女友骗钱的事儿,感觉有点搞笑啊。
在直播间里,杨奇函遇到一个名为卡卡的妹子表现得特别崇拜他,直播时为他狂刷五六千元的礼物。同时又疯狂留言,说欣赏他的才华,欣赏他的幽默,想在未来人生中和他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然后,两个人就好上了。
在杨奇函以为自己找到真爱时,这位纯洁善良无辜的女友却破解了他的银行卡,每夜趁着他睡着时,就偷偷从他卡里转钱,每天转3-5万,一共转走了100多万。
我们可以从杨奇函在粉丝群的炫耀中,窥探到他和卡卡在一起的原因:身材过关的卡卡还有钱又舍得为男友花钱,两人出去吃饭,卡卡去结账;买保养品,卡卡结账……杨奇函对这种被“富婆”包养的感觉享受其中。
在杨奇函面前,卡卡表现得学历好、家境好,“傻白甜”气息浓郁,生活简单,微信好友不到50人,就连嗓子疼这种小问题她都能把他照顾得妥妥帖帖。
杨奇函有两句话比较让我震惊。
第一句:“体重问题是底线问题”。
言下之意,女人不能胖。
我要是女的,看到这句话立马跑。
你几乎都能想到未来的生活图景:某天你胖了老了病了,也就失去利用价值了。
可人生多磨难,谁也不知道明天的自己会变成啥样。
人在极度自恋时,很容易把自己当成标尺,而普天之下皆为自己的可丈量之物。
这种人普遍缺乏同理心,当远离之。
第二句:她说有个诗人叫辛弃疾,你肯定不知道(大意)。
女方自称是北师大(北京校区)毕业的,居然不知道辛弃疾?我女儿小学三年级都知道。
辛弃疾的诗,是中学必考题目吧?
相处到这里,杨奇函还觉得对方可爱,这是智商问题了吧?(学习成绩好、学历高是智商高的体现,但不等于智商高)
这个事情,都还没搞清楚是不是情侣之间分手后的财产纠纷,就被杨奇函定性为“骗”,还报了警。
也许,女方是气不过自己之前在他身上花了那么多钱,想要拿回来呢?
如果杨奇函果真被“骗”了钱,那我对他表示同情,只是,我实在对他共情不起来,主要是现实生活中,择偶时表现得像他一样鸡贼的男性实在太多了。
他们永远是“我本位”思维:能满足我需求的伴侣,都是好伴侣。
至于你是谁,你有怎样的喜好、脾性、情感、想法,统统不重要。
你是一个器皿、一个物件,唯独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物化他人的人,也会被他人物化。
这是铁律。
我一直持这样一种观点:情绪价值是很贵的。
你心里觉得烦闷,需要去找心理医生排解,可心理医生的咨询费也是很贵的,动不动一千一小时起步。如果有人免费开解你却对你无所求,那你可能需要多留个心眼。
有的人很会说花言巧语,把你说得心花怒放,但人家盯上的是你兜里的钱。一旦被骗,你相当于是用真金白银购买了人家提供的情绪价值。到这时候,你才会明白: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我们的情绪,应当我们负责,不要总等着别人来哄。
没有人能一直哄着另外一个人,因为人生那么艰难、磨难那么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需要纾解。大家都那么忙,没空也没能力一直哄着你、让着你、给你承诺,把你举高高。
少管别人怎么说,说的话是否合你心意,而是多关注别人怎么做。
爱,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如果天上掉下来馅饼,我们首先有的反应,不该是:天啊,我太幸运了。我是不是太有魅力了,才会得到命运女神的垂青?
而是该学着给自己泼一盆冷水:这块饼是不是有毒?
以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