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冬至”这个词,我们如今能联想到的,大概就是吃饺子、喝羊肉汤。可在古代,是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的。而且,古代人过起冬至来,一点儿都不含糊。
至于其中到底有哪些有意思的习俗?来读读这些诗词吧,冬至的物候、特点与民俗,都藏在这些文字中了。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说: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梅花正含苞欲放,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诗说: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末二句写诗人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诗说:太阳已在最南,也就是冬至了,我的家门口已是一片寂静。家中贫穷便平淡地度过节日,身体老了愈发害怕年岁增长。祭祀完以后都互相搀扶着,分食完后便独自早眠。唯有在梦中,才能回到那怀念已久的镜湖边。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先臣或为之颂。臣既玩其嘉藻,愿述朝庆,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亚岁迎祥,履长纳庆。诗说:看到过去的礼仪,冬至都会献出鞋子进贡袜子,用来迎接福祚,使步履走得长久,过去的大臣有的为此写颂。臣已经欣赏过这些好文辞,愿意叙述朝庆的事情,千年一遇的好时候,阳气开始萌动的好节日,四方之气融通,万物苏醒,在仅次于过年的节会上迎接祥瑞,鞋影最长,接纳庆贺。诗说:冬至后,开始画窗间的九九消寒图,等到余寒消尽了,便是回暖之时。等到(画中的)梅花都被描红了,窗外的杏花也该开了。读过这些诗词,冬至的韵味是不是更浓了些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冬至曾经的意义,大概就是皇帝的祭天大典,百姓的假期与欢聚,以及文人的消寒会了。至于美食,也不过是冬日驱寒的慰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