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源头探渠首
编者按:此文始发于《民族论坛》2013年1月刊,其英文版曾在欧美国家发行。当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没有通水,中线渠首工程还没有动工。如今,通水已经两年有余,《丹江湖畔》刊发此文,以示纪念。
(渠首新貌)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之前,没有人知道陶岔这个名字。当陶岔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渠首以后,这个名不见传的小村子一夜成名。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往陶岔,目睹“天下第一渠首”的容颜。
一
陶岔濒临丹江口水库,隶属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在丹江口大坝建设之前,陶岔原是一条长狭谷,位于汤禹二山之间。在这条峡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名叫陶岔村。陶岔村不大,只有700来人。但是,陶岔背靠禹山,面向汤山。汤山温泉汇成的小溪,缓缓从村前经过,流向丹江。
那时候,丹江水距离陶岔还有 20余公里,且水面与陶岔海拔相差20余米。河南邓州人出陶岔可到顺阳川。对此,古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唱。“迢递关河古邓州,汤山高并禹山幽”(出自明朝诗人刘士皆《无题》)。“一湾花落桃源渡,半壁天悬到阁关”(清朝廖掞《游禹山》)。这里说的汤山、禹山、桃花渡以及阁关,就在陶岔村附近。
传说很久以前,天帝的九儿子太阳神违背天规,与几位哥哥同时出来撒野,晒得世间万物枯竭。天帝知道后,就命二郎神捉拿太阳兄弟们。二郎神捉住老九,把他压在了汤山山下。老九不服气,趁二郎神坐下歇息的时候,他伸伸胳膊,弯弯腰,吐口气,山也随之晃了几晃。二郎神大怒,他猛地立起,又用力坐下。顿时,山低了半截,压得老九直流口水。从此,山脚下就出现了一眼温泉,由于泉水温度很高,人们称这泉为汤泉,管这山叫汤山。
禹山上有禹王庙。传说大禹治水,曾在此驻扎。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对禹山留文很多。清朝诗人廖掞曾赋诗曰:“年年欲买远公山,何日移家到此间”,“试向白云深处坐,懒寻归路不思还”。可见,诗人对禹山是多么的留恋与热爱。明朝诗人彭而述游禹山,写下了《禹庙》一诗。“夏王宫殿石门开,金碧曾传付劫灰。桃片缤纷无寺主,颓墙白日老狐来!”
物颜凋尽,生命流转。丹江口水库建成蓄水后,陶岔村一部分人迁往邓县,一部分人后靠到汤山山腰。唯有这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永留人间。
(北京援建的丹阳小镇全貌)
二
走进渠首陶岔,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的沟壑,这就是著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干渠。干渠中间,有一新一旧两座渠首闸。新建的渠首闸已经雏形初现,上面还有许多工人正在忙碌着;旧渠首闸在新闸西边,上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几个红色大字。到了2014年,世界上调水量最大、投资最多、水质最优、干渠最长的饮用水工程将从这里开始,自流千里进京津。
先说老闸门。老闸门其实是引丹灌溉工程渠首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几个红色大字是在新闸门建设前,当地人们为了方便游客游览而写上去的。
1971年,丹江大坝建成蓄水,以顺阳川、淅川、板桥川为主的“三川平原”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湖水。湖水沿着狭谷涌入陶岔。河南以“远景南水北调,近景引丹灌溉”为蓝图,动用7县10余万群众,展开了陶岔大会战。历时6年,建成现在的引丹灌溉工程。工程充分利用这条狭谷,引丹江水流至邓县、新野、唐河等县市,灌溉了万顷良田。
引丹灌溉工程气势宏大,设计精巧,令人惊叹。渠首闸为5孔涵洞式,孔宽6米,高6.7米。底板高程140米,坝顶162米。引丹干渠底宽150米,上口宽500余米。有人做了个估算,引丹工程动用的土石量,砌成宽高各1米的小坝,可沿赤道绕地球转一周。而如今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除了渠首闸需要重新建设外,引丹干渠的工程质量和规模完全可以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需要,这不能不令人赞叹!
再说新闸门。正在建设的新闸门才是真正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闸。新渠首闸位于老渠首闸下游约80米处,渠首闸坝顶高程176.6米,轴线长265米,引水闸底部高程140米,分3孔。设计流量为3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可达420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工程批复总投资85935万元。
新闸门建成后,老闸门会被拆除。到那时,老闸门连同引丹灌溉工程一起,将会消失。但是,它的历史价值将会被载入史册,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老渠首美景)
三
渠首陶岔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它的工程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化史。这些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铁证,同时,也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陶岔增添了许多光辉。
南水北调进入论证阶段后,国家重要领导人、文化名人,情系陶岔,纷纷赶到陶岔,或调查研究,或一睹天下第一渠首风采。1973年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任重从丹江口市逆水而上,至渠首,鼓励河南、湖北两省人民,不分省界,团结奋斗,共同利用丹江,开发丹江。他从湖北带来一棵雪松,在渠首栽下。现在,这棵树已有盆口粗细。当地人称之为“友谊树”、“任重树”。
在陶岔,有一条路叫“家宝路”。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来陶岔视察,恰逢天下大雨,道路泥泞,给视察工作带来不少麻烦。温副总理手撑雨伞,脚穿水鞋,走村串户,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如今,这条路已修为沥青路,百姓称这条路为“家宝路”。1996年,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罗干曾亲临渠首,称丹江水比北京卖的矿泉水还好喝。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学府,曾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汤山植树造林。现在,这块林地已碧绿葱葱,人们称之为“博士林”。还有二月河、周同宾、蒋大为、宋祖英、廖华歌等省内外著名作家、歌唱家、画家等文人骚客来到渠首陶岔,观光游览。如今,渠首陶岔已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地方!
(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
四
站在观礼台上,遥望汤、禹二山,秀木参天,郁郁葱葱。头顶,白云悠悠;闭上眼,脚下是三龙吐水,翻江倒海。一弯碧水,流向远方。
如果说当年的丹江水库工程和引丹工程是一部大戏的开端,那么,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是这部大戏的高潮。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工程中,引丹大坝将由162米增高到176.6米,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水位将由157米提高到170米,库容将由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不久的将来,一条人间天河将渠首陶岔和京津大地连接起来。
为了充分发掘陶岔渠首的旅游价值,河南省淅川县以“建设生态旅游名镇”为目标,近年来,对九重集镇进行了包装提升,建设了渠首陶岔至沪陕高速的快速通道,开辟了“万亩生态园”,植树林木200余万株。
目前,淅川人民正在浓墨重彩描绘“渠首”景区的灿烂画图。引丹服务区、饮水思源园、丹江珍稀植物园、禹山夏王宫景群以及交通、电力设施等项建设规划已就,很快就会进入实施阶段。
渠首闸不远,有一个古老的村子,名叫水闸。这村名已叫了千百年了。千百年前,这里没有水,更没有水闸。莫非祖先早已预测到千百年后要从此引水?
相关链接:
行走在渠首陶岔,欣赏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工程是一种独特的享受。饮水思源,渠首探秘,其乐无穷。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环保要求零排放,零污染。在这里,你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和纯净水,体验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到的是纯净的大自然的心灵洗涤。
渠首陶岔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8摄氏度,无霜期228天,适合休闲度假和游览观光。
美 食:丹江鱼。由于丹江水非常纯净,所以丹江野生鱼味道鲜美,名扬中原大地。美食专家称:“吃丹江鱼,天下无鱼”。丹江鱼有160余种,丹江全鱼宴是这里招待贵宾的最高礼仪。到渠首陶岔,丹江鱼不可不吃。
住 宿:可住农家宾馆,感受农家的厚重与宁静;也可往西20公里,驻国家4星级宾馆半岛假日酒店,享受尊贵舒适的服务;亦可到到香花宋岗,住内河三星级游船“清源号”,在丹江水面上拥抱涛声入眠。
交 通:从沪陕高速邓州站下,沿渠首快速通道,30分钟就可到达渠首陶岔。也可从淅川县城沿上九路直达陶岔。
周 边:有丹江大观苑、丹江水库、香严寺、坐禅谷、神仙洞、丹江移民民俗馆等著名景区景点。
(图片摘自360网络图片库,未能核实作者姓名,特表示歉意)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