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级的减法,是活在当下
@减法生活: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
有人曾问曾国藩:“您每天日理万机,军务政务繁忙,但是您学问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是怎么做到的?”
曾国藩回答:“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物来则应,物去则消,曾国藩显然深得他的偶像王阳明先生的精神实质。
王阳明强调道是平常心,修行就是吃饭睡觉,吃饭时认真吃饭,睡觉时认真睡觉,该干啥时干啥,一心一意。忙东时想西,忙西时又想东,这是修行的大忌。长此以往,人的内心很难真正安定下来。
王阳明说:“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正是凭借16字口诀,曾国藩从一平庸之辈终成晚清第一名臣。
01、物来顺应
物来顺应,物去则消,
《菜根谭》曰: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不回避:有事别怕事,事来了别恐惧,别懈怠,要积极面对,及时回应,就事论事,把事尽量办好。
不分心:如曾国藩所说:“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集中精神,全神贯注,一心一意,进入当下做事的状态中。
不执着:人已经走了,事情已经过去,你就不要在心里惦记、琢磨、纠结个没完没了了,及时放下才是聪明之举。
你照镜子,镜子就照出你的样子;你想走开,镜子也不会留住你,镜面上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意识要像镜子一样,定于中而达于外。
02、未来不迎
没有到来的不要忧虑。
忧虑是最损耗身心能量的情绪,未来的还没有到来,不要杞人忧天,过分焦虑。你所需要做的是种下美好的种子,并用心爱护它。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时候,过分的担心则是吸引。反复强化,你所担心的往往容易成为现实。对未来不应是无尽的忧虑,而应是当然的欢喜。
如果说你要着眼于未来,给自己一个努力的方向与梦想,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这样的:
定好目标,深化自己的目标,形成一套可执行的方案,然后你需要忘掉这个目标,一步步地按计划去行动!一念中有万念,只计耕耘,莫问前程。
行动,是解决内心焦虑的好方法。
03、当时不杂
当下面对的不要慌忙。
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回到你自己,稳住神,便可游刃有余地应对正在发生的各种情况。
该舍弃舍弃。人生太短,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你需要找到生命中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去全力以赴完成它。不会做减法的人生,注定会很累。
学会列清单。按重要的程度,排列现有的事务顺序。要事第一,把重要且紧急的事先完成,再去做其它重要不紧急的事,最后去做不重要而必须做的事,不重要不必须的完全可以放弃。
专注到极致。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而不是做一件事时还想着另一件事,心神不宁。而做事,就要有一种极致精神,做就把它做好,精益求精。
当下不杂,还有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当下已经拥有的。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还会错过流星。”
不忘初心,身心合一,将自己的精神投入到生命的觉醒上,才是真正的当时不杂。
04、既过不恋
已经过去的不要留恋。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古寺院,院里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话“既已成为事实,只能如此。”
《了凡四训》中也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过去了,就成了历史,无法改变。
如果这个事情已经是事实,我们不能改变它,就不要纠结于它,惦结于它,也不要被它所占有,成过它的奴隶!
过去的可反省。没有反省的人生称不上人生,从中觉悟到人生的智慧,用以指守现实的生活。但一定要记过,最重要的是当下的生活,而不是过去的经验。
错过的别去后悔。无论是人还是事,一旦错过,单纯地后悔是无益的,过多的追悔是对自己人生的否定。而反复地自责,天是容易把自己固着在过去,阻滞自己的创造灵感。该忘记的就要坚决忘记,不要让它跟随自己一生。
执着的快放下。人生要学会断舍离,空杯可能喝好茶,虚心才可容万物。只有不断放下自己的执念,卸载身心的负担,才能轻松前行。
告诉自己: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菜根谭》有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窗外云卷云舒。”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如果一个真能做到这一点,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处境,都可以展现出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潜能!
人生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而在当下。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就是生命的唯一瞬间。活好了当下,就活好了一生。
最好的人生其实是,此时此地,当下即是!